
摘 要:該文闡述了福建省沙縣官莊國有林場開展場外森林資源合作經營目的意義,介紹了合作經營現狀,剖析了合作經營存在的問題,并提出了對策以期為個人、社會團體、國有林場今后開展森林資源合作經營提供參考依據。
關鍵詞:森林資源;合作經營;效益
中圖分類號 F326.2文獻標識碼 A文章編號 1007-7731(2019)22-0069-03
國有林場作為承擔國家培育和保護森林資源的林業生產性事業單位,在森林資源培育、森林管護、科技研究、資金儲備等方面積累了豐富經驗,是國家的森林生態建設骨干力量。近年來,福建省沙縣官莊國有林場充分利用資源、技術、人才、資金、管理等林場自身優勢,本著公平、自愿、互利、共贏的原則,與周邊林農、鄉村集體、鄉鎮林場和縣國有林場開展場外森林資源合作經營,取得了初步成效,有力地推進了林業新型經營主體規模化、資本化,全面提升林業的社會效益、經濟效益和生態效益。
1 開展場外森林資源合作經營的目的意義
1.1 國有林場融入鄉村振興戰略,實現合作共贏、促進地方經濟發展的有效方式 自國家實施鄉村振興戰略以來,沙縣官莊國有林場高度重視,認真貫徹落實,通過支持鄉村教育、鄉村道路建設、供水供電設施建設、場外森林資源合作經營、結對扶貧等多種方式積極融入,反哺社會,其中與林農、鄉村集體、鄉鎮林場等開展場外森林資源合作經營方式是最直接最有效的一種方式。
林農普遍存在缺乏專業管理知識,缺乏資金投入等問題,導致撫育管理措施不到位,造林成活率低,林分質量差,林地總體收益低下等現狀。國有林場充分利用自身優勢,通過開展合作造林,采用良種壯苗、適地適樹科學種植,大幅降低造林成本,大幅提高造林質量;通過開展合作經營管理,科學合理安排森林資源幼林撫育、施肥、管護、撫育間伐、主伐、木材銷售等各個經營措施的實施,大幅提高單位面積森林蓄積量和林產品出產量,林地總體收益顯著提高。據三明市林業局統計,國有林場的林地平均hm2蓄積量達180m3,是集體林的2倍多,若開展合作經營面積1333.3hm2,按沙縣官莊國有林場2018年木材平均招標價1438元/m3計算,將帶來17.2億元以上的增值。林農、鄉村集體、鄉鎮林場等合作方通過收取林地使用費、轉讓經營股權和銷售林產品等方式獲得收益,增加了收入。此外,林場造林、撫育、管護、采伐、釆脂及基礎設施建設等管理措施需聘用當地勞力,為農民提供大量就業機會,僅沙縣官莊國有林場每年給付的工資性支出就高達800多萬元,為農民增收、林區穩定做出了重要貢獻,促進了地方經濟的發展。
1.2 國有林場開展森林生態建設,全面提升林業的社會效益、經濟效益和生態效益的有效措施 “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綠水青山不僅為人們來經濟效益,更為人們帶來社會效益和生態效益。國有林場作為踐行“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可持續發展理念的主力軍,對國家的森林生態建設發揮著不可替代的作用。近年來,沙縣很多村民外出發展小吃業,很多林地出現荒蕪、無人管理的狀況,再加上森林火災、森林病蟲害等自然災害的影響,林地價值未能充分挖掘,森林生態效能弱化明顯。通過開展場外森林資源合作經營,能夠使林地充分發揮生產力,在帶來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的同時,涵養了水源,保護了生態,產生了生態效益,從而全面提升了林業的社會效益、經濟效益和生態效益。
1.3 推進國有林場改革,壯大林場整體實力、促進林場自身發展的有效途徑 首先,開展森林資源合作經營,推進林業新型經營主體規模化、資本化,是國有林場改革的一項重要內容。其次,國有林場由于受場內經營面積空間限制,很大程度上影響了林場的長足發展,開展場外森林資源合作經營無疑是提高國有林場森林覆蓋率、增加森林蓄積量、實現國有林場森林面積和森林蓄積“雙增長”目標、壯大林場整體實力、促進林場自身發展的有效途徑。再次,近年來沙縣受松材線蟲疫情侵害,沙縣官莊國有林場對馬尾松林分進行了全面處治,林場的林分結構出現了嚴重失調,開展場外森林資源合作經營可以很大程度地平衡這種失調。
2 開展場外森林資源合作經營的現狀
當前,沙縣官莊國有林場開展場外森林資源合作經營狀況見表1。沙縣官莊國有林場已開展合作經營森林面積991.3hm2、增加森林蓄積量9.6萬m3,其中開展合作造林74.1hm2。計劃到2020年開展場外合作經營森林面積將達到1333.3hm2,增加森林蓄積達14萬m3。
2.1 合作對象 沙縣官莊國有林場開展場外森林資源合作經營的合作對象主要是本縣區域內的林農、家庭林場、村集體、鄉鎮林場和縣國有林場。
2.2 合作模式 合作模式主要是合作造林模式和合作經營管理模式2種,目前還未開展林地租賃模式。合作造林模式是指國有林場利用資金、技術、良種、人力等優勢,與合作方簽訂合作協議,明確雙方職責與利益分配,對新造林地、荒山荒地、低產林改造地等林地開展合作造林的一種合作方式。沙縣官莊國有林場與沙縣富口鎮羅溪村林農卓已明合作以及與沙縣高橋鎮上里村村集體合作都是以合作造林模式開展的。合作經營管理模式是指國有林場利用資金、技術、管理等優勢,與合作方簽訂合作協議,明確雙方職責與利益分配,對現有林分資源開展合作經營與管理的一種合作方式。沙縣官莊國有林場與沙縣夏茂鎮林場合作就是以合作經營管理模式開展的。
2.3 利益分配 國有林場根據合作模式,在對合作經營的森林資源進行認真分析、測評的基礎上,確定合理的成本和產值,再根據合作雙方在合作中各自投入的成本和各自履行的職責,制定合作各方的利益分配比例,并在合作協議中加以明確。目前的分配方式基本上是股份分配方式。為使股份市場“活”起來,村集體擁有的股份可按照一定價值細化成“林票”分到各林農或村民小組手中,允許林農或村民小組將自己的“林票”放在縣農村產權交易中心進行掛牌交易,實現林業投資自由流通、資本社會化。
3 開展場外森林資源合作經營存在的問題與對策
3.1 林農對森林資源合作經營認識存在偏差 林農對森林資源合作經營認識存在偏差,主要表現為林農對森林資源合作經營不認可、不信任,甚至認為森林資源合作經營是國有林場侵占林農山林經營權的一種方式,這種情況尤其發生在與村集體合作經營上。由于林農的不信任、不支持,在合作經營項目進行集體表決時,他們往往會投上否定票,致使合作經營項目無法實行。針對這種情況,首先國有林場以及林業主管部門和相關方應加大宣傳力度,普及林業法律法規知識和林業相關專業知識,切實提高林農對森林資源合作經營重要性、必要性和可行性的認識,調動林農和村民小組的合作積極性和主動性。其次國有林場應積極采取兜底保障措施,讓林農和村民小組放心合作。一方面是出材量兜底,另一方面是收益兜底。沙縣官莊國有林場在開展場外森林資源合作經營時就作出承諾,普通林地每hm2出材量保證達到150m3以上,一級林地每hm2出材量保證達到180m3以上,否則沙縣官莊國有林場將以現金方式折算補足差額部分;合作方如需轉讓,沙縣官莊國有林場將按年單式利率3%計算進行兜底回購。
3.2 林農對森林資源合作經營期望值過高 很多林農對森林資源的產值估算偏高,對經營森林資源的成本估算偏低,導致對森林資源合作經營期望值過高,在林地使用費、林產品收益以及利益分配等方面提出過高要求,致使合作經營無法開展。對此,沙縣官莊國有林場堅持實事求是的原則,以認真負責的態度對合作經營的森林資源進行科學分析、測評,準確確定出其成本和產值,合理制定出合作各方的利益分配比例,并耐心細致地做好各項解釋工作,防止急功近利、合作糾紛等問題的發生。
3.3 森林資源合作經營管護難度增大 目前已實施的合作經營項目上看,大多合作經營的林地面積小、分布散,立地條件良莠不齊且離村鎮遠,不利于集中規范化經營,無形中提高了經營管護成本。另一方面,近年來國有林場沙縣官莊管理隊伍在縮小,新增管理人員少,退休人員多,經營管護力量有所削弱。
對此,沙縣官莊國有林場一方面對合作經營的森林資源進行認真論證,合理規劃,制定出科學合理、行之有效的森林經營實施方案;另一方面通過勞務派遣、外聘等多種途徑招募社會閑置人員,充實林場管理隊伍,增強林場管護力量,確保森林資源管護到位。
當前,沙縣官莊國有林場開展森林資源合作經營仍處于邊嘗試摸索邊完善階段,本文旨在為個人、社會團體以及國有林場開展森林資源合作經營提供參考依據。
參考文獻
[1]王金玉,王樹柏.國有林場股份合作造林的實證研究以黑龍江省朱家林場為例[J].江西農業大學學報,2007,6(3):65-68.
[2]張蘭芳.廣西國有林場資產林地租賃管理面臨的問題和對策[J].吉林農學,2011,(10):168-169.
[3]藺生金,藺峰峰.國有林場場外租地造林項目初探[J].山西林業科技,2013,42(4):58-59.
[4]沈茂成.發展國有林場場外造林推動區域林業與生態建設[J].林業經濟,2013(4):3-6;10.
(責編:張 麗)
作者簡介:朱開漢(1967—),男,福建尤溪人,林業高級工程師,從事森林資源培育、營林科研工作。? 收稿日期:2019-09-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