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倩 曾煥斌 劉倩


摘要:以南新公園為例,從南新公園種植的24種荒漠植物中選取6種植物進行了景觀應用分析,在研究土壤的鹽堿性和pH值基礎上,選取6種分別屬于3科6屬6種耐鹽堿植物,并對其中4種耐鹽堿植物進行生長情況調查和2種植物作為景觀價值分析。結果表明:利用植物自身的生理特性,可以達到改良土壤鹽堿性作用,既保護了生物多樣性的生態環境,又解決了因干旱、鹽堿等原因造成的綠化困難問題,實現種植綠化植物與土壤環境的良性發展。
關鍵詞:土壤鹽堿性;6種荒漠植物;景觀應用;南新會園
中圖分類號:TU986 文獻標識碼:A交童編}}1674-9944(2019)17-0064-02
1 引言
新疆的植物資源豐富,約有161科877屬4000余種植物[1]。荒漠植物具有很強的抗逆性和適應性,是西北地區城市園林植物群落不可缺少的部分,對美化和豐富園林景觀、保護環境起著重要作用[2,6]。荒漠植物是指能夠在荒漠化貧瘠的土地上正常生長并且發育的植物種類,因其耐干旱、耐瘠薄、抗鹽堿的植物生理特性,在改善荒漠化地區的生態環境有著重要作用。在克拉瑪依市城市防風林帶中大量栽植了怪柳、胡楊、沙拐棗、沙棗等多種荒漠樹種,其中大部分植物長勢良好,已經達到防風固沙的效果。因此在荒漠植物的選擇上要考慮到城市自身的氣候環境和地理條件,選擇適合本地種植的荒漠植物,因地制宜。
公園綠地作為城市園林綠地的重要組成部分,對調節城市小氣候、改善城市環境有著重要作用。本文通過對南新公園土壤鹽堿性和pH值的檢測,從南新公園種植24種荒漠植物中選擇了4種具有較強耐鹽堿性植物和2種觀賞性較強的植物,分析其生長情況。選取的3科6屬6種植物在南新公園中表現良好,覆蓋裸露地面能力強,再生恢復性強,以及基本能在露地條件下完成個體發育,對改善土壤環境有著一定的作用。
2 克拉瑪依南新公園基本概況
2.1 城市氣候概況
克拉瑪依市是典型的干旱少雨區:干旱少雨,屬于典型的溫帶大陸性氣候,寒暑差異懸殊,干燥少雨,春秋季風多,冬夏溫差大,積雪薄,蒸發快,凍土深的特點。年平均降水量為108.9mL,蒸發量為2692.1mL,是同期降水量的24.7倍。得益于城區內大力植樹造林活動,近年降雨量有所上升,2013年首次突破200mL,為近年來降雨量最高值200.3mL。
2.2 區位概況
南新公園位于克拉瑪依市中心城區東南部,位于南新路以北、濱湖西路以東、濱湖東路以西。是克拉瑪依規劃城區的中心地段,該區域緊鄰克拉瑪依行政中心,周邊是配套完善的居住小區。
2.3 南新公園基本概況
南新公園現狀基地條件已被破壞,土壤、水體鹽漬化程度高,經過分析,對南新公園土質情況如圖1所示,主要有泥丘巖和裸露的鹽堿地。隨著周邊地塊的開發建設,場地內水體、植物破壞嚴重;現狀用地多為自然生長的蘆葦地和野生植被,沿濱湖東西路多為垃圾
堆積形成高差較大的山包,導致公園內整體地形呈現西高東低,北高南低,外坡內洼的地勢情況,場地最大高差約為25 mo3南新公園土壤鹽堿性和pH值分析
根據南新公園現狀,對全園內選取了13個實驗監測點,對土壤鹽堿程度和pH值進行試驗檢測,由克拉瑪依市建筑規劃設計院委托新疆農科院土壤肥料與農業節水研究所的研究人員到現場實地取樣,提取土壤和水質樣品,送至研究所化驗,測量土壤的鹽堿度和水質情況。檢測結果見表1。
土壤的pH值均在7.5以上,部分pH達到8.72;總鹽度最高達到32.76g/kg;水pH值7.1,鹽含量18.1g/L;土壤總含鹽量為0.470%~1.962%,個別為強鹽漬化土壤,鹽分大量聚集形成白色鹽殼,鹽漬化嚴重,膠泥土面積較大,有大面積的裸露土地,常規園林植物難以成活,改良土壤需換填大量的種植土,植物才能成活,導致成本較大。通過對現場的地形地勢,水文、植被、土壤情況的分析,種植常規園林植物,花費的成本高,因此采用種植大規模種類的荒漠植物為公園的綠化,可減少投資和后期養護成本。
4 6種植物生長特性和植物長勢情況情況分析
4.1 六種植物的生長特性
根據現場調查情況和相關資料的分析,從克拉瑪依周邊種植的荒漠植物中挑選出長勢良好、抗逆性強的灌木和草本共6種,按照喬木、灌木、草本進行分類,并對基本特征和生態學特性進行總結。
4.1.1 鹽角草(Salicornia europaea L.)
藜科鹽角草屬,一年生草本,又名海蓬子,高0.1~0.4m;植株常紅色,肉質。耐鹽性好,生長于鹽湖邊、鹽化沼澤地[3]。
4.1.2 灰綠堿蓬(Suaeda glauca(Bunge)Bunge)
藜科堿蓬屬,一年生草本,高0.3~1.5m;秋季變為紅色,花期6~8月,果期9~10月。
4.1.3 黃花補血草(Limonium aureum(L.)Hill.)
藍雪科補血草屬,多年生草本,高0.35m;花期6~8月,萼片金黃色,花冠橙黃色,果期7~8月。補血草屬的植物大多看到的是花萼,花萼明顯常具有鮮艷的顏色。耐干旱、鹽堿主要分布于沙漠、戈壁、流動沙丘等生境,可以防風固沙,改善局部環境[4,5]。
4.1.4 鹽爪爪(Kalidium foliatum(Pall.)Moq.)
藜科鹽爪爪屬,小半灌木,高0.2~0.5m;花期7~9月,果期9月。生長于潮濕鹽土、鹽堿沼澤[3]。
4.1.5 鹽節木(Halocnenmum strobilaceum(Pall.)Bieb)
藜科鹽節木屬,肉質矮小半灌木,高0.2~0.5m;花期8~10月,果期10月。生長于鹽湖等低洼潮濕鹽土,強鹽漬化結殼鹽土及沙質鹽土[3]。
4.1.6 檸條錦雞兒(Caragana korshinskii Kom.)
豆科錦雞兒屬,灌木,有時小喬狀,高1~4m;花黃色,種子為不規則腎形。花期4月中旬,果期6月。生長于半固定和固定沙地。
4.2 園林景觀配置應用
將選取的6種植物與城市中園林植物相結合搭配種植,根據其生長特性并結合實驗分析,遵循適地適樹原則,充分利用本地植物資源。植物配置情況:在南新公園中水域區域種植鹽角草;在靠近水域附近種植鹽節木、鹽爪爪;在鹽堿地較為嚴重的區域種植灰綠堿蓬,灰綠堿蓬到秋季會變成大片的紅色,成片種植景觀效果良好;檸條錦雞兒、黃花補血草作為觀賞價值較高的植物,在城市各類綠地中已經種植,并且表現良好,因此在南新公園中將檸條錦雞兒和黃花補血草與常規的園林植物搭配種植。所選取的6種荒漠植物,在公園中長勢良好,適應能力極強,在實際運用中大部分的植物都表現出極強的抗逆性,因其每種植物的開花和結果時間不同且顏色各異,可根據植物的自身特點,利用春夏秋三個不同的季節植物所表現出不同的的觀賞性狀,進行植物的配置設計。
5 結語
通過對南新公園土壤鹽堿性和pH值的分析,以實際調查和后期公園建成兩年觀測為基礎,對選取6種植物的生理特性和生長狀況進行分析,對園區鹽堿地做了分析和劃分,選取的4種藜科植物灰綠堿蓬、鹽角草、鹽爪爪、鹽節木根據其耐鹽堿性,種植在園區內不同位置。藍雪科植物黃花補血草,豆科植物檸條錦雞兒,在城市各種綠地中已經實踐運用,具有較強的觀賞性。在種植觀察過程中6種植物都表現出極強的抗逆性,裸露土地面積逐年減少,相比園林常規植物在耐旱性、耐鹽堿等方面都具有良好表現。對鹽堿性較強的土地可以用此類植物進行改良且具有良好的觀賞效果。以荒漠植物為主的具有改造性質的公園不僅是一次大膽的嘗試,也為以后城市綠地營造荒漠植物景觀提供了寶貴的經驗。
參考文獻:
[1]苗昊翠,黃俊華,胡俊,等.新疆野生觀賞植物資源利用現狀及發展前景[J].北方園藝,2008(5):128~131.
[2]張濤.荒漠植物在園林中的選擇與應用[J].中國城市林業,2014(6):20~22.
[3]尹林克.李都.中國新疆野生植物[M].烏魯木齊:青少年出版社,2015.
[4]尤佳,王文瑞,盧金,等.鹽脅迫對鹽生植物黃花補血草種子萌發和幼苗生長的影響[J].生態學報,2012(12):3825~3833.
[5]荊衛民.適宜克拉瑪依市園林綠地的幾種荒漠觀賞植物[J].中國植物園,2011(14):8.
[6]呂亮.濱州市鹽堿地條件下的植物景觀規劃設計研究[D].楊凌:西北農林科技大學,2012.
收稿日期:2019-09-26
基金項目:克拉瑪依區科技計劃項目(編號:2017HM002B)
作者簡介:張倩(1992-),女,助理工程師,主要從事園林設計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