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指出了在高校動漫專業課程中,由于校企合作出現種種弊端,所以急需尋找一種產學研新的合作方式。提出了引入3D打印技術,讓產學研三者相結合的教學理念和方法,是高校與社會較為認可的方式,引入3D打印技術,必定能夠為我國高校動漫教學和動漫產業注入新的活力,使動漫課程改革獲得新的方向。3D打印實踐教學模式,要求行業、企業、學校進行充分的合作,加快了教學資源有效整合及更新,掌握市場前沿信息,以此可以彌補專職教師不足的企業實踐經驗,及所導致的項目虛擬化的問題,并且對于激發老師和學生的創作靈感起到關鍵的作用。此外,企業也可通過這樣的合作獲得相關的有用人才。
關鍵詞:3D打印;動漫;課程改革
中圖分類號:G64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4-9944(2019)17-0286-02
1 引言
早在2012年教育部與中國科學院在北京聯合啟動實施“科教結合協同育人行動計劃”,該計劃的主要目的是,深化人才培養模式改革,大力推進科技與教育協同育人,促進科研與教學互動、科研與人才培養結合,努力培養造就高質量人才和優秀創新人才。從該計劃不難看出,高校的教育和科學研究有機的統一起來,能夠使產學研三者取得優勢互補,筆者認為這是改革人才培養機制與創新人才培養模式的積極探索,有利于搭建產學研深度合作的平臺,實現強強聯手、信息共享、資源互補,將創新、創意思維能力和人才培養能力推向新高度。然而要達到高效共贏的發展,就必須對高校課程體系的改革不斷適時推陳出新。比如動漫專業,就應探索出一條全新的高校動漫專業實踐教學課程體系。近幾年3D打印技術的興起,可以使高校動漫課程體系改革創新協同發展探索研究找到新的方向。
2 3D打印技術原理簡述
3D打印即快速成型技術的一種,是一種以數字模型文件為基礎,運用金屬粉末或塑料等經過高溫或其他化學反應后可粘合或成型的材料,通過逐層增材的方式來構造物體的技術。這與傳統減材的方式截然不同。原理類似于春蠶吐絲成繭的過程。它可以為用戶提供新的設計、創作和制作方法。[2]
3D打印分為4個階段,即設計構思階段;三維建模階段;模型切片階段;打印成型階段,當然,也可通過實物掃描將構思及建模的過程省去。[2]
3 3D打印技術的價值
3.1 節省材料
材料的利用率明顯提高,無需機械加工或任何模具。不用去除邊角料,繞過生產線環節從而降低了成本,而傳統制造技術是“減材制造”即離不開生產線同時也會造成材料的浪費。
3.2 精度和復雜程度高
可以制造出傳統方法制造不出來的復雜的器型。
3.3 省時快速
它可以通過識別三維模型文件,直接、快速、有效、準確的將計算機中的三維虛擬物轉化為實物模型,甚至可以直接打印出高精度的零部件或模具,從而高效地縮減了產品研發周期。[5]
3.4 節省空間
3D打印對場地的要求不高,不需要大型的,固定的廠房制作車間,具有自由的生產制作特性。
3.5 個性化定制
3D打印能在幾小時內完成制作,從平面到立體的體驗,從虛擬到真實的飛躍。3D打印的出現,使得多元化的個性服務的普遍性成為可能,大規模的個性化定制與生產不是夢想,在工業、建筑、航空航天、醫學、教育、設計等領域具有無限的發展空間。無論從哪個角度區去看3D打印給人們帶來極大的便利和信心。[4~5]
4 3D打印技術與動漫教育課程改革創新協同發展
近年來創客、開源運動在全球不斷被推廣,激發了制造技術的革命,并有很多的專家學者覺得它很有可能演變成為第四次工業革命的承載媒介,3D桌面打印設備等數字制作工具、開源軟硬件和互聯網是其重要的組成部分。新媒體聯盟(New Media Consortium,NMC)在2013年地平線報告中提出,3D打印是未來4~5年值得關注的新技術,將使得教育教學和研究領域有新的突破。其報告更是是連續兩年在基礎教育、高等教育和圖書館教育的三個版本中,將新時代教育技術應用的關注點聚焦在3D打印上。美國政府也早在2012年就將此規劃引入到教育領域,為學校配備3D打印機和激光切割機等數字制造工具,在此基礎之上建立實踐平臺,形成“創客空間”,通過實踐培養新一代的設計人才和生產創新者。我國在2015年,第一次將“創客”形態寫人政府工作報告,確定支持發展“創客空間”,并希望全面鋪開成為“眾創空間”為創新、創業搭建實踐平臺。我國教育部更是將此列人中小學教學課程。基于3D打印的應用領域,高校動漫課程體系改革與科技協同設計的研究以3D打印為契人點具有十分積極的意義。
4.1 高校動漫專業的發展現狀
前幾年全國興起的動漫熱潮,已隨著動漫行業的發展及市場調節,已趨于理性。在理性的思考中,如何發展動漫產業,以及如何讓動漫教學更符合市場導向,需要進一步研究。
高校動漫專業現階段教學還是以傳統的教學模式培養學生動手實踐能力,專業課程前期以培養學生造型能力為主,傳統的素描、色彩作為教學實踐還是無可厚非。然而,后期動漫專業實踐課程教學環節就與很難與市場接軌。雖然有課堂練習,模塊化、項目化的綜合訓練,以及畢業設計和頂崗實習等,看似井井有條的教學課程安排卻不符合市場的走向,根源在于市場的變化節奏較快,即便是任課教師下企業學習后,回到課堂教學不久,市場的風向標就有所改變,且任課教師無長久的企業實戰經驗。故雖有健全的考核及評價體系,但模塊化,項目化命題是跟不上市場節奏的虛擬項目,與真實的行內標準有一定差距。這會造成學生實訓過程沒有任何目標和意義。不能很好地用理論指導實踐,實踐也不能反作用于理論。雖然校企合作模式由來已久,合作過程中因諸多客觀因素使校企互惠模式無法長期穩定發展,大部分都是流于形式的表面合作。學校教學注重培養實踐過程,結果次之,而企業注重時間和效益,過程培養次之,二者矛盾未達成共識,理想中的校企合作模式難以推進。故高校動漫教育課程改革創新勢在必行。
4.2 構建高校動漫課程3D打印實踐教學模式
在高校動漫專業課程中,由于校企合作出現種種弊端,所以急需尋找另一種產學研的合作方式。筆者認為引入3D打印技術,讓產學研三者相結合的教學理念和方法,可能是高校與社會較為認可的模式,引入3D打印技術,必定能夠為我國高校動漫教學和動漫產業注入新的活力,使動漫課程改革獲得新的方向。動漫教學相關課程涉及到三維動畫設計、動畫場景設計、動畫道具設計、人物動態設計、動漫周邊設計、影視剪輯、特效制作等。若引入3D打印技術與上述教學課程相結合,構建高校動漫專業3D打印實踐教學模式。以此納入專業教學,對教學內容進行重組,利用學生對3D打印技術的興趣,將實踐有簡至難逐級提升,實現產學研的完美結合,不僅有利于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為學生打下良好的專業基礎,也能促使學生熟練掌握專業技能,提升團隊協作能力。學生的作品不僅僅是教學的成果,更可以通過3D打印成為產品。為學生自主創業也提供了良好的平臺。就高校動漫專業課程體系而言,以市場為導向,以崗位需求為依據,本著培養高技能人才為出發點,將產、教、研深度融合,把教育理論、實踐與3D打印科學技術有機結合。以此重新構建3D打印平臺,利用此平臺重新整合校企合作,達到課程改革與科學技術協同發展,從而促進產學研完美組合。
4.3 高校動漫課程3D打印實踐教學模式的意義
3D打印實踐教學模式,要求行業、企業、學校進行充分的合作,加快了教學資源的
4.3.1 提升學生創新實踐能力
因課程設置的緣故,長期利用單一的教學手法,陳舊的教學設備,使得學生學習產生厭倦感。加之自己的想法無法變為現實,故學生普遍不愛學習。3D打印技術的引入,使得學生變被動為主動,因3D打印技術有完善的設施,可以幫助學生快速的實現真實可用的個性化動漫設計產品,從而學生能進一步的提高學習興趣及學習效率,從不愿學到主動學,從不愿做到主動實踐。一旦學習興趣被激發,學生的創新實踐能力也會隨之提升。
4.3.2 提升教師的創新教學能力
因3D打印技術平臺的建立,教師與企業合作頻繁,教師與學生溝通更密切。從而使得教師的教學資源變得鮮活豐富。學生能力的提升是激發教師教學創新最直接的動力,加之企業的技術支持,使得教師的教學更有底氣,所以高校動漫課程3D打印實踐教學模式,使教師的教學創新思維變得活躍,能力得到提升。
4.3.3 調動行業企業的積極性
企業要發展關鍵在人才培養,這需要學校輸送新生力。同樣高校動漫專業發展也有賴于企業和社會的支持。企業與學校通過3D打印平臺,彼此相互合作,企業就能夠按照自己的需要來培養人才。通過與自己未來員工的接觸,可以對未來員工進行各方面的考察,避免在招攬人才時造成雙方不必要的磨合。因此,高校動漫課程3D打印實踐教學模式可以調動部分企業的動力和積極性。
5 結語
高校動漫課程改革有賴于現代科技的支持,3D打印技術就很好地契人了課程改革的核心。通過建立3D打印平臺使得學校、企業、教師、學生,形成一個良好的共贏合作模式。通過3D打印技術讓動漫課程實踐變的鮮活有趣,從而使高校動漫課程體系改革與科技協同發展,讓產學研良性循環。社會進步需要科學技術,但也不要過分依賴于科學技術,希望借此3D打印技術,激發國人創新思維與創造能力,讓中華教育有美好的未來。
參考文獻:
[1]王萍.3D打印及其教育應用初探[J].中國遠程教育,2013(8).
[2]孫江山,吳永興,任友泉.3D打印教育創新:創客空間、創新實驗室和STEAM[J].現代遠程教育研究,2015(4).
[3]吳小勝.大學動漫專業基于產學研的教學模式研究[J].吉林省教育學院學報,2014(6).
[4]何萍.高職動漫專業產學研一體化威客實踐教學模式探索[J].科教導刊,2017(6).
[5]張靜.“協同育人”模式及路徑研究[J].當代教育實踐與教學研究,2016(10).
收稿日期:2019-08-28
作者簡介:浦黎杰(1985-),男,講師.研究方向為藝術設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