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基于江西省2018-2019年第七次森林資源二類調查工作實施背景,針對森林資源調查工作實施過程中面臨的突出問題進行了分析,圍繞分層建設森林資源監測體系、把握林業生產建設主線、引入先進規劃技術手段、強化扶貧造林項目驗收等層面,提出了提升林業調查規劃設計水平的有效對策。
關鍵詞:林業調查;林業規劃設計;高分辮率遙感技術
中圖分類號:S7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4-9944(2019)17-0173-02
1 引言
林業調查是由林業監管部門通過實地勘察、遠程監測等手段,收集林區所在范圍內的地質、環境、植被覆蓋率等數據,經由綜合分析后為林業生產建設工作提供參考依據。林業規劃設計成果多以數據、圖形方式呈現,對林業生產實踐發揮了重要指導作用,有利于推動我國林業在新時期的健康、可持續發展。2林業調查規劃設計存在的問題分析
2.1 缺乏戰略規劃意識
由于林業調查規劃設計工作具有系統性、復雜性等特質,其規劃設計目標的實現需建立在完備的戰略部署基礎之上,否則極易觸碰到生態保護紅線,或影響到經濟效益目標的實現。然而當前部分林業工作的開展缺乏完備的戰略意識導向,部分調查人員未能切實深入林區進行實地調研,盲目利用上報數據進行規劃設計,導致設計目標與實際情況間呈現出脫節的問題,且未能充分考量當地林區資源特點、缺乏區域性特色,導致其發展規劃的編制無法助推當地林業產業發展[1]。
2.2 基礎設備陳舊落后
雖然當前“互聯網+”概念已融入到林業生產建設工作中,但部分地區在大數據、遙感等技術方面的應用層次普遍不高,在調查數據的收集方面仍依賴傳統人工調查方式,無法適應當前林區資源分布不均的現實情況。同時,部分基層單位缺乏充足資金保障,林業調查設備陳舊落后、缺乏及時更新,調查人員難以掌握先進技術手段與設備操作技巧,進一步削弱了調查設備的利用價值。
2.3 調查方法選擇不當
受林業資源復雜性、林區條件差異性因素的影響,不同調查方法所收集到的數據信息也存在明顯差異,進而影響到林業規劃設計質量與工作效率。例如在采用以點帶面方法進行林區規劃時,該林區范圍內的土質、樹種、環境等因素的差異均會影響到調查結果的準確度;再如在使用抽樣調查法進行規劃設計時,可獲取到準確的林地株數、單位蓄積量等數據,但倘若所在區域林木呈對邊不對稱形態,則將增大測量數據的誤差[2]。
2.4 林地年度變更調查工作量大
由于林業調查的工作量較大,野外作業危險系數較高,對林業調查規劃設計工作隊伍建設造成了不利影響,難以有效招收到高端人才,且人才流失率較高,加之繁忙的工作狀態導致工作人員的培訓教育時長被大幅縮短,對林地年度變更調查工作的實施效率產生影響,進而影響到造林規劃設計與技術服務質量。
3 提升林業調查規劃設計水平的有效對策探討
3.1 分層建設森林資源監測體系,優化固定樣地布設
黨的“十九大”提出“加快生態文明體制改革,建設美麗中國”的目標,強調了加快推進林業現代化建設的具體要求。林業部門應明確認識到林業資源管理與生產建設的重要任務,積極構建與現代林業發展方向相適應的管理體系,以此推動林業調查規劃設計工作的規范化建設。林業部門應密切結合所在林區林業資源的實際情況,基于上級部門的質量要求進行工作內容的精細化分析,在省林業廳的統一管理下完善區市、縣級林業主管部門的分層建設,構建起系統性森林資源監測體系,圍繞管理內容、監管職責、監管范圍等層面進行管理體系結構的設計與資源的調配,并引入戰略理念與技術手段推進新型管理體系的完備建設。
在此基礎上以縣為總體,采用系統抽樣方法進行固定樣地的規劃布設,在2009年樣地數量的基礎上完成覆蓋連續清查樣地方案的編制與上報,依照2km×2km的網絡結構完成樣地的布設,完善全省森林資源檢測體系。基于鄉、行政村、固定小組、細班的邏輯順序完成區劃系統設計,依據上期境界線原則進行適度調整,完成固定小班的建立,并確保商品林小班面積不得超過450畝、生態公益林小班面積不得超過600畝,基于地類、樹種、齡組、起源、郁閉度、宗地等因素的差異進行小班屬性因子的調查,以此提高林業調查規劃設計工作質量[3]。
3.2 把握林業生產建設主線,完善數據收集分析
在完善管理體系建設的基礎上,需牢固把握林業生產建設主線,針對林業信息收集、調查、評價的實施過程進行標準化建設,以此保障調查數據的精確度與完整性,為規劃設計工作的順利開展提供事實依據。林業部門應首先完成戰略目標的設計,例如設立林區建設、國家森林資源保護性開發等戰略目標,結合林區建設現狀與林業生產需求,從活動目標、內容、主題、方法、技術手段等層面進行林業調查活動計劃的精細化編制,保障調查活動的有序開展。
在此基礎上,林業部門應做好調查數據、規劃設計方案的記錄與存儲工作,運用計算機算法實現對調查數據的深入分析,從中追溯到出現問題的環節、定位其影響因素,綜合收集上級部門或客戶的反饋意見,并運用管理手段實現問題缺陷的改進修復,從而提高規劃設計質量。以野外調查數據采集儀硬件設備的選型為例,通常選取屏幕尺寸為8英寸以上、存儲容量大于32GB、系統運行內存不小于3GB、內置GPS安卓系統的平板電腦或平板GPS作為硬件設備,也可以選用華為M5、三星Galaxy Tab S2、平板GPS型、華測LT700、集思寶UG905等硬件設備開展野外調查,獲取不同森林、林木蓄積量、毛竹株數量數據,以此判斷森林的起源、年齡、樹種組成、郁閉度、平均胸徑、平均樹高等林分特征因子,為森林資源撫育規劃提供精確化參考依據[4]。
3.3 引入先進規劃技術手段,合理選取調查方法
由于林業調查規劃設計工作具有復雜性、跨學科交叉性特點,單純依靠人力無法獲取到詳細、全面、精確的調查數據,進而影響到規劃設計方案的質量。因此應積極引入先進的GPS衛星定位、遙感、無人機等技術手段,提高調查數據測量結果的精確度與統計效率[5]。例如引入高分辨率遙感技術,利用其豐富功能(如圖1所示)配合無人機生成復雜地形區的高分辨率遙感影像數據,提高野外調查觀測質量;采用調查車開展野外調查工作,依托自主衛星遙感、北斗導航技術實現精準定位,提升野外作業效率;運用的空間數據分析與制圖功能,簡化林業專題圖制作流程,借助電腦軟件實現調查數據的數字化處理,獲取到林區面積、蓄積量的精確數據口
3.4 強化扶貧造林項目驗收,加強森林保護管理
基于林業調查規劃目標層面進行工作重點的設置,以江西省修水縣林業局的林業調查規劃工作為例,該單位主要工作包含天保林規劃與小班區劃、天然油茶林低改撫育與規劃、全縣二類森林資源調查、林地征占用核查與申報等內容,對此還需圍繞工作重點進行林業調查規劃工作方案的編制,加強對林業扶貧造林項目、國家公益林與天保林保護與驗收項目的管理。同時,在加強對現有 400余萬畝公益林、天保林的規劃與保護工作的基礎上,基于林業經濟發展視角為林農提供油茶、梨樹栽培技術,引領林農選取適宜造林區域進行造上油茶、梨、柑橘等經濟林與速生豐產林杉木,為林農、林業企業公司提供造林規劃、技術服務,更好地幫扶貧困戶實現脫貧增收目標,推動林業建設與經濟可持續發展[6]。
4 結語
林業調查規劃設計作為我國林業生產建設鏈條上的關鍵環節,對于現代化林業建設與生產經營活動的開展具有重要指導意義。林業管理部門應當密切結合所在林區狀況把握林業建設核心,依托健全的管理體系、先進的科技手段與高質量人才團隊提升林業調查與規劃設計水平,為我國生態文明建設貢獻積極助益口
參考文獻:
[1]張信杰,賈剛.林業生態保護的機遇與挑戰[J].中國林業經濟,2019,155(2):109~111.
[2]孫建.綏濱縣森林資源現狀及經營規劃[J].林業勘察設計,2018,186(2):51~53.
[3]孫曉.森林資源三類調查系統研究與實現[D].西安:西安科技大學,2018.
[4]廖文鴿.GPS技術在林業調查規劃設計中的應用[J].中國林業產業,2017(2):45.
[5]孫長貴.東方紅林業局森林可持續經營模式設計探討[J].林業勘察設計,2018(4):30~34.
[6]楊帆.提升林業調查規劃設計水平,實現林業健康穩定生產[J].農業與技術,2017(20):201.
收稿日期:2019-08-30
作者簡介:胡伯生(1971-),男,工程師,主要從事林業調查規劃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