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夢娣 李立新
【摘要】通過對徐水舞獅的研究,對發展和傳承中出現的問題進行深入研究,提高有關部門的重視程度,培養舞獅傳承后備人才,為舞獅人開拓出更好的生存發展環境,使整個社會形成喜愛舞獅的體育文化氛圍,打造徐水舞獅品牌,為更好的促進全民健身運動發展。
【關鍵詞】保定市? 徐水區? 舞獅
【基金項目】2018年5月主持《保定市徐水舞獅研究》保定市教育科學十三五規劃課題(編號:183045)已立項。
【中圖分類號】J722.21 ?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19)49-0215-01
一、引言
舞獅運動在我國民間歷史久遠,最早記載始于漢代,人們通過舞獅消災解難、祈求萬事如意。舞獅分為南獅北獅兩個流派,徐水舞獅素有“北獅之宗”的美譽。徐水舞獅在中國民間藝術表演中占有重要地位,曾首參加全國民間藝術匯演,并代表國家多次出訪演出。河北省雜技家協會于2001年10月正式命名北里村為“雜技舞獅之鄉”。目前,由于舞獅道具昂貴、培養新人不易等原因,徐水舞獅面臨傳承危機,亟待有關部門加以搶救、扶持。
二、徐水舞獅歷史發展脈絡梳理
河北是北獅的發祥地。徐水縣北里村獅子會創建于1925年,以民間花會形式存在,建國后得以迅速發展。自20世紀60年代北里村分成了南北里和北北里兩個村之后,兩村的獅舞在相互競爭中不斷創新、發展。獅舞有文、武之分,經過多年的歷練,北里獅舞已經形成了獨特的“武獅”表演風格,模仿獅子的行為舉止,形成了獅吼、獅跳、獅臥等四十多種獅舞招牌動作,被業內人士稱為“北獅之宗”。
三、徐水舞獅技藝分析
(一)徐水舞獅技藝動作特點分析
徐水獅舞表演時,由兩人前后配合,前者雙手執道具戴在頭上扮演獅頭,后者俯身雙手抓住前者腰部,披上用牛毛綴成的獅皮飾蓋扮演獅身,兩人合作扮成一只大獅子,稱太獅;另由一人頭戴獅頭面具,身披獅皮扮演小獅子,稱少獅;手持繡球逗引獅子的人稱引獅郎。獅舞分文獅和武獅,表演時文獅武獅交替進行,另有小獅子穿插表演。文獅重在表現獅子的生活,主要神態有:表現睡獅眼睛的睜與閉、嘴巴的張與合、肚子的呼與吸,表現獅子習性動作的“撓癢”、“舐毛”、“打滾”等,動作細膩逼真,神態風趣可愛。武獅重在刻畫獅子的威猛的性格,其套路有“梅花樁”、“踩球過橋”等。引獅郎在整個舞獅活動中具有重要作用,不但要有英雄氣概,還要有良好的武功,能表演“前空翻過獅子”、“后空翻上高桌”、“云里翻下梅花樁”等動作。
(二)徐水舞獅獅鼓樂打法
徐水舞獅另一個看點是鼓點的配合與默契。自古以來舞獅表演一定要配合鑼鼓樂器才能發揮得淋漓盡致,高潮迭起的表演效果。但是就單憑一套鑼鼓樂器要演奏出醒獅的喜、怒、哀、樂、動、靜、驚、疑等八種形態,各種心理貫串起來實非容易。所以醒獅鼓點也應以快、慢、剛、柔、密、疏、長、短來配合醒獅的各種形態。然而遇到單獅表演的時候,鑼鼓手對鼓藝、獅藝的熟識與臨場突發反應程度,會受到重大的考驗,表演時鼓手既要隨著醒獅的每一個形態而作出靈活多樣的鼓點變化,鼓音多用“七星鼓法”,而獅子之起伏、俯、仰、叩拜等,均隨樂聲之韻律及節奏而行。花式鼓點是在原有的純熟鼓藝基礎上加以各種高難度特技表演,這種鼓藝屬于單人術表演類型,花式鼓點簡稱:花鼓、離手鼓、更有人稱為“拋鼓槌”。表演者在打鼓過程中將手上的一對鼓槌拋起,左右交換,令觀眾覺得鼓槌在跳動、旋轉、忽隱忽現,極具視覺效果。
四、徐水舞獅團現狀分析
保定市徐水區南北里凱東龍獅舞藝術團前身是南北里舞獅藝術團,曾參加了眾多國內、國際民間花會大賽,并多次與電臺合作拍攝節目,參加一些大型文藝活動并獲大獎。2016年底舉全團之力搜集整理資料圓滿完成: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徐水舞獅)紀錄片的拍攝,并組織徐水舞獅藝人60余名赴深圳東部華僑城參加(2017中央電視臺元旦特別節目,飛龍醒獅耀中華)的節目錄制。徐水舞獅團參加人員主要是村里的年輕人和中年人,練習舞獅要求有足夠的毅力,還要能夠吃苦,且能夠靜下心來。目前很多年輕人都外出求學,選舞獅苗子的范圍縮小,習練人吃苦精神不足,嚴重影響了徐水舞獅的發展。
五、徐水舞獅發展對策研究
改革開放以后各級政府和部門通過扶持和藝術指導給舞獅注入了新活力,但是現在依然面臨許多困境,如何使徐水舞獅更好傳承發展,提出以下對策:第一,成立徐水舞獅品牌發展戰略研究中心。第二,建設徐水舞獅文化園發展特色體育旅游。第三,徐水舞獅傳統體育進入大中小學校園形成良好崇尚舞獅社會氛圍。第四,打造徐水舞獅藝術節提高社會影響力。第五,承辦各級各類舞獅賽事擴大徐水舞獅影響力。第六,成立徐水舞獅技藝研究中心創新徐水舞獅技藝。
參考文獻:
[1]王明偉.浙江省民間體育賽事開展狀況調查與研究[J].中國體育科技,2016(1): 45-52.
[2]王俊奇.中西方民俗體育文化[M].北京:北京體育大學出版社,2008:84-93.
作者簡介:
張夢娣(1980.12-),女,漢族,保定徐水人,碩士研究生,講師,研究方向:體育教學與訓練。
李立新(1978.01-),男,漢族,保定徐水人,碩士研究生,副教授,研究方向:體育教學與訓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