戴修亮 楊曉東 季超

【摘要】海上實習訓練是海軍院校生長軍官學員航海理論向實踐能力轉化的重要途徑,針對當前院校學員海上實踐教學條件的局限性,結合實習方艙建設及使用情況,提出了實習方艙的整體建設規劃,闡述了實習方艙的整體建設內容,歸納了實習方艙建成后的教學訓練功能,分析了實習方艙的建設與運用效益。
【關鍵詞】實習方艙? 海上實習? 實踐教學
【中圖分類號】G64 ?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19)49-0255-02
海上實習訓練是海軍院校生長軍官學員實踐教學的重要環節。多年來,海上實習主要由登陸艦保障,訓練場所為登陸艦高溫、高濕、高鹽的露天甲板,并依托在其前甲板臨時搭建的“帆布篷式海圖桌”開展相關訓練。訓練條件簡陋,既不能開展具有特色的項目訓練,也無法應用電子設備豐富教學手段,還不便于開展集中教學,影響了海上實習效果。同時,隨著實戰化教學要求的不斷提高,要求院校教學改革要堅持向部隊靠攏、與部隊銜接的方向深入推進。這對海上實習提出了更高要求。
在此背景下,提出在海上實習主要保障艦——某型登陸艦前甲板建設海上實習方艙,以改善學員海上實踐教學的實習條件,提高海上實習效果。
1.海上實習方艙的建設規劃
1.1 整體功能
海上實習方艙,是臨時安裝在某型登陸艦前甲板上,用于海軍院校生長軍官學員海上訓練與考核,集教、學、訓、考于一體的教學場所。其主要功能包含:
(1)具備開展集中教學的平臺功能。
(2)具備教學內容和教學手段的拓展功能。
(3)具備教學條件的再擴展功能。
(4)可開展航海技能相關項目訓練。
(5)可開展指揮操作技能相關項目訓練。
1.2 整體戰技指標
為了實現1.1中的主要功能,海上實習方艙戰技指標主要有:
(1)承訓能力:滿足120人集中教學,或60人同時進行航行海圖作業。
(2)方艙由10個單元模塊通過合理組裝并固定在平整底座上完成,單元模塊內尺寸(長×寬×高)為9.0米×2.4米×2.0米。
(3)方艙設6個單扇外開式出入門,其尺寸為(寬×高)1.2(±0.1)米×1.9(±0.1)米,出入門開設在側板上;方艙內前后通道的寬度為0.9米。
(4)方艙安裝底座為固定在登陸艦甲板系留穴上相對平整的安裝底座。
(5)方艙內飾。地板鋪覆防滑厚鋼板,顏色為暗綠;側面和頂面內壁鋪覆防火保溫層,顏色為亞光白色;實習方艙的外部顏色按照海軍規定舾裝;線路布設規范;預留教學硬件增裝條件。
(6)海圖桌 60張,其尺寸(長×寬×高)為1.2米×0.8米×0.9米,材質為金屬框架,桌體與桌面可以拆裝;海圖桌前后間距0.8米。
(7)電源及功耗。電源集中管控、分路供電;220V/50HZ交流電,總功率不小于50KW;進出教室電纜、管線,通過預留專用通道穿行;教室內部采用槽式固定,接口與接頭采用標準通用方式接線、標準固定件固定,便于檢查維護。
(8)使用條件。滿足五級海況、八級風的近岸海上航行條件,安裝時間不大于5天,設計壽命(主要部件)不低于10年。
1.3 整體設計原則
海上實習方艙的設計原則為:
(1)滿足海軍院校生長軍官學員海上實習教學訓練要求。 (2)滿足集中教學要求。
(3)便于存儲、運輸、吊卸、安裝和保養,實現模塊化、標準化、可組裝化建設,具有實用性、先進性、可擴展性。
(4)組裝模式靈活,能夠安裝在某型不同舷號的登陸艦甲板上。
(5)盡量降低專業教室的高度,以減小受風面積和便于觀測陸標。
(6)具備防風、防雨和五級海況、八級風條件下某型登陸艦近岸航行安全要求
(7)軟件建設以滿足崗位任職教學需要和海上訓練要求。
2.海上實習方艙的建設內容
2.1 硬件建設內容
實習方艙外觀示意圖如圖1所示。
(1)方艙單元模塊。定制生產,各模塊通過專用部件合理拼接組裝完成,構成滿足教學訓練需要的教學場所,用于集中教學和開展航海作業訓練。
(2)方艙安裝底座。登陸艦甲板是船中線附近隆起、兩舷較低的平滑曲面,且甲板規則地分布一系列高強度系留穴。因此方艙安裝底座充分利用甲板特征,在非平面的甲板上建設的一個滿足單元模塊安裝的相對平面底座。
(3)值更官訓練臺。位于方艙外、頂部,開展值更官指揮操縱與避碰操縱等方面的訓練。
(4)海圖桌。位于方艙內部,用于艦艇航行海圖作業訓練。
(5)羅經觀測臺。位于登陸艦前甲板兩舷,用于觀測陸標定位訓練。
(6)雷達觀測臺。位于方艙內,用于觀測陸標定位和航行導航訓練。
(7)變電室。位于方艙內部尾端,將380V艦電變為220V/50HZ日常用電。
(8)教學裝(設)備:位于方艙內,包括導航裝備、教學設備等。
(9)固定設備。海上實習方艙的方艙單元模塊通過專用連接件拼接并固定在方艙安裝底座上;方艙安裝底座再通過專用的安裝底座與甲板連接件,將方艙安裝底座固定在登陸艦甲板上;最后再通過固定設備加強方艙的整體強度。固定設備包括單元模塊連接件、底座與甲板連接件和加固件。
①單元模塊連接件。為專用高強度螺栓,用于單元模塊與單元模塊、單元模塊與裝底座之間的連接。
②底座與甲板連接件。也稱系留穴連接件,利用登陸艦甲板系留穴的結構特點,專門設計定制的用于連接方艙安裝底座與登陸艦甲板系留穴的專用部件。
③加固件。包括鋼鏈條、鋼絲繩、緊固扎帶等,靠斜拉等方式加強實習方艙自身強度以及與甲板連接固定的整體強度。
2.2 軟件建設內容
軟件建設內容主要有航海設備虛擬仿真軟件、陸標定位精度評判系統、舟山海區狹水道航行教學訓練支持系統。
(1)航海設備虛擬仿真軟件。屬于教學輔助軟件,通過虛擬船鐘、虛擬分羅經、虛擬計程儀、虛擬螺旋槳轉數表、虛擬慣導實時顯示保障艦航行信息。
(2)陸標定位精度評判系統。屬于教學輔助軟件,該系統用于實時考核、評判學員陸標定位準確性。
(3)舟山海區狹水道航行教學訓練支持系統。用于海上實習中航經海區和相關海域的海洋軍事地理信息查詢和教學展示,為島礁區、狹水道航行方法教學的組織實施提供服務。
3.海上實習方艙的教學運用
3.1 艦艇航行定位方法與定位精度訓練
3.1.1定位方法訓練
既可依托羅經方位儀、六分儀、雷達、衛星定位儀、L-C定位儀等設備開展以往海上實習中的陸標定位和無線電定位訓練,也可依托增建的雷達訓位開展大批量雷達定位訓練。
3.1.2定位精度訓練
通過定位精度評判軟件系統進行定位精度比對,既可促進陸標定位、雷達定位、天文定位的艦位精度提高;又可通過各種定位手段定位精度的橫向比對,促進定位質量整體提升。
3.2 艦艇航行海圖作業與導航訓練
艦艇航行時,航向航速信息通過航海設備虛擬仿真軟件實時、動態、自動顯示在受訓者面前,貼近部隊實際開展基于各種定位條件下的艦位觀測與標繪、海圖作業與航海日志填寫、導航要素繪算與報告等多方面綜合訓練。
3.3 霧中航行雷達導航與避碰訓練
艦艇霧中航行雷達導航與避碰,是保障艦艇航行安全的重要手段,是艦艇航海人員的重要崗位技能之一。依托雷達訓位能夠開展基于艦艇航行導航與避碰的雷達標繪與繪算、雷達導航組織與實施、雷達避碰組織與實施等訓練。
3.4 值更官操縱指揮訓練
潛艇操縱依托值更官訓練臺,既能開展模擬艦橋的崗位環境訓練,也能開展航行操縱、避碰等方面的指揮操縱方法、流程和注意事項訓練;依托實習艦駕駛室等場所,觀摩學習水面艦艇航行操縱、航行避碰等方面的操縱指揮方法、流程和注意事項訓練。
3.5 值更官帶動下的綜合訓練
值更官訓練是基于各種情況的信息運用、態勢判斷、指揮決策等綜合訓練。依托值更官訓練臺、航海作業訓位、雷達訓位、艦艇機動繪算訓位,能夠開展值更官訓練帶動下的航海作業與導航、雷達避碰與導航、觀察與判情、艦艇機動繪算等綜合聯動訓練。
4.海上實習方艙的建設意義
對比海上實習方艙建成前后的實習條件及實習效果,實習方艙的建設意義表現在以下三個方面。
4.1改善訓練環境,提升海上實習訓練效益
4.1.1改善實習條件,優化實習環境
海上實習方艙將以往在登陸艦甲板高溫、高濕、高鹽條件下的海上實習露天訓練環境,改變為克服甲板高溫、高濕、高鹽條件,并且具有滿足開展集中教學要求、能夠運用電子電器設施豐富教學手段、根據教學要求進一步擴展教學條件的大教室,改善了海上實習條件、優化了海上實習環境。
4.1.2實現集中教學,提升實習組訓效率
依托實習方艙實現集中教學,便于教員通視全體學員,便于教員課堂巡查;有利于教員及時發現傾向性、代表性的教學和學習問題,有利于教員采用板書示范、集中講評和集中答疑等方式進行糾正和講解,有利于學員在集中學習中獲得隱性知識,提升了海上實習組訓效率和訓練效益。
4.1.3實現全天候連續訓練,提高實習效益
以往海上實習,遇到降雨或者陣雨天氣,航海訓練將被迫中斷,頻繁的訓練中斷大大降低訓練效益;夜航訓練,也因甲板人員安全管理等問題,分散了教員和學員大部分精力而降低訓練效益。實習方艙建成及運用,航海訓練得到了連續,夜航期間教員和學員均能安心訓練,提升了訓練效益。
4.2 建設專項設施,拓展特色訓練項目
4.2.1新建值更官訓練臺
該模擬艦橋,具備艦橋基本設施,既能開展值更官崗位適應訓練,還能開展值更官指揮與操作技能訓練,也能開展值更官訓練帶動下的航海作業與導航、雷達觀測與繪算、觀察與判情等多訓位綜合聯動訓練。
4.2.2擴建雷達導航訓練臺
由原有的一個訓練臺增建至四個,既能開展雷達定位與導航等單項訓練,又能開展值更官訓練帶動下的雷達觀測與繪算等航行導航和避碰訓練(含能見度不良時雷達導航訓練)等。
4.3刷新實習條件,倒逼海上實習訓練模式改革
海上實習方艙建成及運用,使海上實習環境、訓練設施、訓練場所等教學訓練條件實現了跨越式提升,實習內容也得到了大幅度拓展,迫使教學組織者不得不重新構建適應新條件下的海上實習內容體系、不得不重新籌劃適應新條件下的海上實習組織方法和實施方式,從而倒逼海上實習訓練模式改革。
結束語
海上實習方艙建成并運用,既能開展特色訓練項目,也能豐富和完善教學訓練手段,并且將航海技能訓練和操縱指揮技能訓練有機地結合起來,實現值更官訓練帶動下的多訓位綜合聯動訓練,提高了海上實習效益,同時也倒逼著海上實習組訓模式迫切改革。
參考文獻:
[1]郭禹.航海學[M].大連:大連海事大學出版社.2013,3.
[2]王忠明.海上實習:問題及模式構建——以浙江省航海專業為例[J].黑龍江高教研究,2011(5):57-59.
[3]蔣更紅.航海專業學生畢業航行實習成績綜合評價體系的構建[J].航海教育研究,2010(2):68-71.
作者簡介:
戴修亮(1974-),男,碩士,講師,研究方向:艦船航海技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