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健康中國”戰略的實施對我國的醫學人才培養和醫學課程教學提出了更高要求,醫學教師需要采用最有效的教學方法來提高教學效果。本文列舉了目前常用的幾種教學方法,分析了這些方法的特征、優勢、不足之處以及在醫學課堂教學中的應用情況,其目的旨在為醫學教師的課程教學提供參考。
【關鍵詞】教學法? 醫學教育? 課堂教學
【基金項目】本文受2019年度廣西職業教育教學改革研究項目“大健康背景下護理高職專業組織學與胚胎學混合式教學模式應用探索”(GXGZJG2019A039)資助。
【中圖分類號】G424 ?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19)49-0245-01
醫學課程包括基礎和臨床課程,醫學教師在課程教學中需要采用不同的教學方法以達到教學目標。目前常用的教學方法有以授課為基礎的學習法(Lecture?鄄Based Learning, LBL)、以問題為基礎的學習法(Problem?鄄Based Learning, PBL)、以團隊為基礎的學習法(Team?鄄Based Learning,TBL)和基于案例的學習法(Case?鄄Based Learning,CBL)。本文對這些教學法的一般特征、優勢、不足之處以及其在醫學課程教學中的應用情況進行分析,目的旨在為醫學教師的課程教學提供參考。
一、LBL教學法
LBL是一種以教師講授為基礎的教學方法。在LBL教學中,教師按事先準備的教學課件逐一將知識講授給學生,學生聽課獲取知識,從而完成教學活動。
(一)LBL的特征、優勢及不足之處
(1)特征:由教師主導教學;課堂以講授為主。(2)優勢:能充分發揮教師的主導作用;學生在短時間內獲得大量知識;保持學習知識的連續性和系統性[1]。(3)不足之處:教師單向傳授知識,學生被動,難于發揮學生的主觀能動性;學生參與課堂教學程度低;不利于培養學生的多種能力和素質。
(二)LBL在醫學課程教學中的應用
LBL教學法是目前我國醫學院校最常用的教學方法,盡管有很多弊端,但其在教學中的主體地位根深蒂固,短期內難于完全改變這一現狀。況且教學實踐證明,將LBL與小組討論或翻轉課堂等結合,既可發揮LBL的優勢,又可克服其不足,比如目前國內盛行的對分課堂,既保留了LBL的講授優勢,又在教學中增加小組討論和內化吸收環節,因而取得良好效果[2]。
二、PBL教學法
PBL是一種以問題為基礎的教學方法,由Howard Barrows教授于上世紀六十年代開發。在PBL教學以某一問題或專題導入課堂,然后組織學生展開小組討論,最后解決問題[3]。
(一)PBL的特征、優勢及不足之處
(1)特征:以問題導向為基礎;課堂教學以學生為主體;通過小組討論分析和解決問題;教師是教學引導者。(2)優勢:有利于調動學生積極性;有利于基礎與臨床結合;有利于培養學生多種能力。(3)不足之處:要求學生有較好的知識儲備;需要學生花大量課余時間預習;不利于基礎較差且學習主動性較差的學生;學習知識的系統性和全面性不如LBL。
(二)PBL在醫學課程教學中的應用
PBL在醫學教學中應用廣泛,尤其在北美高校[4],PBL在我國應用較廣,但PBL更適合小班教學,目前我國多數醫學院校采用大班教學,因此PBL的教學推廣和教學效果受到一定影響,而且國內外對PBL的教學效果尚有爭議。
三、TBL教學法
TBL教學法是一種以團隊為基礎的教學方法[5],其實質是在PBL基礎上改革創新的一種教學方法。TBL教學環節包括“教師課前分配要點、學生課前自學、課堂測試、教師課堂講解以及課后作業”等[6]。
(一)TBL的特征、優勢及不足之處
(1)特征:以團隊合作為基礎,學生的課前和課堂學習具有清晰的目標,教師講授和學生討論相結合。(2)優勢:有利于激發主動學習;促進學生參與教學;培養學生團隊合作和交流能力。(3)不足之處:教學效果受學生知識結構的影響;教師要具備很強的專業素質和教學技巧。
(二)TBL在醫學課堂教學中的應用
TBL在醫學教學中應用較廣,尤其在歐美醫學教育中盛行;TBL對教師和學生的要求較高,加上TBL更適合小班教學,在我國大班課堂教學應用受限。
四、CBL教學法
CBL教學法是一種以案例為基礎的教學法。實施CBL教學先將某一典型案例引入課堂,然后組織學生小組討論,通過討論來分析和解決真實案例[7]。
(一)CBL的特征、優勢及不足之處
(1)特征:案例式教學。(2)優勢:激發學生主動學習,提高臨床思維能力和溝通能力[7-8]。(3)不足之處:對案例的質量要求較高,要求教師具備很強的臨床思維能力。
(二)CBL在醫學課程教學中的應用
相對于LBL、PBL和TBL,CBL在臨床醫學課程教學中應用更廣,而且CBL與其他幾種方法聯合應用的教學效果良好,這成為一種趨勢[7-8]。
五、結語
隨著醫學模式的轉變,我國醫學教育模式發生巨大變化,醫學教師應更新教學理念,根據不同醫學課程的實際情況采用有效的教學方法,而探索這些方法的綜合應用將有助于提升醫學教學質量。
參考文獻:
[1]揣俠,趙艷,劉偉,等.PBL與LBL教學法相結合在醫學微生物學實驗教學中的應用和探討[J].中國繼續醫學教育,2017(1):15-17.
[2]饒亞娟,李金平.“對分課堂”教學模式在組織學與胚胎學理論教學的實踐與探索[J].解剖學雜志,2017(6):754-756.
[3]Sa B, Ezenwaka C,Singh K, etal. Tutor assessment of PBL process: does tutor variability affect objectivity and reliability[J]. BMC Med Educ. 2019(1):76-84.
[4]Couto LB,Durand MT, Wolff ACD, et al. Formative assessment scores in tutorial sessions correlates with OSCE and progress testing scores in a PBL medical curriculum[J].Med Educ Online.2019(1).
[5]Burgess A, Bleasel J, Haq I, etal. Team?鄄based learning (TBL)in the medical curriculum:better than PBL[J].BMC Med Educ.2017(1):243-253.
[6]于述偉,王玉孝.LBL、PBL、TBL教學法在醫學教學中的綜合應用[J].中國高等醫學教育,2011(5):100-102.
[7]劉春華,李明杰,李峰.對分課堂聯合CBL教學法在神經病學教學中的應用[J].衛生職業教育,2019(11):72-74.
[8]張瓊.比較影像學與CBL結合在臨床專業本科生超聲教學中的應用[J].課程教育研究,2018(44):230.
作者簡介:
饒亞娟(1982-),女,漢族,廣西南寧人,碩士,講師,研究方向:醫學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