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承秀 王新東 朱惠英 張永強 康菲菲



摘 要:應用6種殺蟲劑對梨花象甲成蟲開展了室內和田間藥劑防治試驗,篩選出了8%氯氰菊酯微膠囊劑、4.5%高效氯氰菊酯乳油、20%氯·辛乳油、10%吡蟲啉可濕性粉劑4種有效殺蟲劑。田間防治試驗結果表明,施藥48h后,8%氯氰菊酯微膠囊劑1000倍液防效達97.72%。
關鍵詞:梨花象甲;殺蟲劑;防治效果
中圖分類號 S763.42文獻標識碼 A文章編號 1007-7731(2019)22-0105-02
梨花象甲(Arthonomus pomorum Linnaeus)又稱梨花象鼻蟲、梨花包蟲,屬鞘翅目象甲科,是近年來臨夏地區皮胎果(薔薇科秋子梨系1個地方栽培品種)上嚴重發生的花器害蟲,在和政縣三十里鋪鎮和臨夏縣刁祁鄉皮胎果種植區平均被害率54.3%,平均蟲口密度21.45頭/百花[1]。該蟲以成、幼蟲食害皮胎果花序中的邊花、嫩葉及幼果,成蟲咬食嫩葉和花蕾,在花蕾上咬出產卵孔;幼蟲匿藏于花蕾內食害花蕊和子房,使花瓣干枯變褐,導致花朵不能完全開放,受害后幼果提前脫落,引起減產或絕產。為篩選出有效的防治藥劑,控制梨花象甲危害,本研究于2012年6月初對成蟲開展了藥劑防治試驗,旨在為大田防治提供參考,
1 材料與方法
1.1 供試藥劑 8%氯氰菊酯微膠囊劑(江蘇省南京紅太陽股份有限公司)、4.5%高效氯氰菊酯乳油(中國農科院植保所廊坊農藥中試廠)、0.5%甲氨基阿維菌素苯甲酸鹽微乳劑(河北威遠生物化工有限公司)、20%氯·辛乳油(深圳博瑞生物工程有限公司)、20%啶蟲脒可溶性粉劑(山東新農基生物科技有限公司)、10%吡蟲啉可濕性粉劑(浙江海正化工股份有限公司)共6種試驗藥劑。
1.2 供試蟲源 6月初,于臨夏縣刁祁鄉皮胎果梨上采集剛羽化的梨花象甲成蟲(未施任何農藥、生長一致)待試。
1.3 試驗設計
1.3.1 室內試驗 設8%氯氰菊酯微膠囊劑1000、2000、3000倍,4.5%高效氯氰菊酯乳油1000、2000、3000倍,0.5%甲氨基阿維菌素苯甲酸鹽微乳劑1000、2000、3000倍,20%氯·辛乳油1000、2000、3000倍,20%啶蟲咪可溶性粉劑1000、2000、3000倍,10%吡蟲啉可濕性粉劑1000、2000、3000倍,共18個處理。將梨花象甲成蟲置入標本盒中,用皮胎果葉喂養,每處理平均放置30頭成蟲,各處理重復3次,用微型手持噴霧器均勻噴布藥劑,以盒內不滴藥液為標準,清水對照。
1.3.2 田間試驗 試驗地設在臨夏縣刁祁鄉皮胎果果園,供試藥劑為室內藥效試驗篩選出的8%氯氰菊酯微膠囊劑、4.5%高效氯氰菊酯乳油、20%氯·辛乳油、10%吡蟲啉可濕性粉劑4種試驗藥劑。試驗濃度同室內試驗,共12個處理,每處理3株樹。采用對比排列法排列,噴藥前標記2個標準枝,統計蟲口數量,然后用背負式噴霧器向樹體均勻噴施處理藥劑,用網套住標記的標準枝,以清水為對照[2]。
1.4 藥效計算方法 室內試驗處理48h后調查活蟲數,根據以下公式計算死亡率和校正死亡率:
死亡率(%)=死蟲數/活蟲數×100 (1)
校正死亡率(%)=(處理死亡率-對照死亡率)/(1-對照死亡率率)×100 (2)
2 結果與分析
2.1 室內試驗 室內試驗結果見表1。由表1可知,藥后48h,8%氯氰菊酯微膠囊劑1000、2000倍液,4.5%高效氯氰菊酯乳油1000倍液防效超過95%,明顯高于其它各處理水平;8%氯氰菊酯微膠囊劑3000倍液、4.5%高效氯氰菊酯乳油2000倍液、20%氯·辛乳油1000倍液防效次之;20%啶蟲咪可溶性粉劑3000倍液防效最差,僅為40.02%。
2.2 田間試驗 田間試驗結果見表2。由表2可知,藥后48h,8%氯氰菊酯微膠囊劑1000倍液防效達95.11%,明顯高于其它各處理水平;8%氯氰菊酯微膠囊劑3000倍液、4.5%高效氯氰菊酯乳油2000倍液、20%氯·辛乳油1000倍液防效次之,各處理間差異不顯著,但與10%吡蟲啉可濕性粉劑3000倍液差異顯著,10%吡蟲啉可濕性粉劑3000倍液防治效果最差,僅為70.04%。
3 結論與討論
室內藥效和田間試驗結果表明,8%氯氰菊酯微膠囊劑防治梨花象甲成蟲效果顯著,其微毒、無藥害、低殘留、對人畜安全,具有高效、擊倒力強、持效期長的優點,是防治梨花象甲成蟲的理想藥劑[3]
梨花象甲1年發生1代,幼蟲老熟后在被害花蕾內化蛹,成蟲羽化前噴藥,由于隔著干蕾,藥液不能直接接觸到害蟲,會影響防治效果,因此,6月上旬成蟲羽化后咬破干蕾活動時是防治梨花象甲成蟲的最佳時期。此時皮胎果處于幼果期,避免了花期不能使用農藥這一特殊時期。
參考文獻:
[1]張山林,馬艷芳,楊學毅,等.梨花象甲發生規律及無公害防治技術[J].林業科技通訊,2017,(2):45-46.
[2]馬艷芳,謝宗謀,張永強,等.大栗鰓金龜成蟲防治試驗[J].中國森林病蟲,2011,30(6):42.
[3]張志科,南寧麗,張蓉,等.防治甘草螢葉甲生物源農藥篩選及其對生物多樣性的影響[J].昆蟲知識2010,47(1):110-114.
(責編:張 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