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德生 山東華通路橋工程有限公司
在道橋施工中,樁基施工始終屬于重難點內容,由于施工中需要把控較多的因素,因此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施工的難度[1]。在實際情況中,樁基施工可以受到施工技術、環境因素等多種因素的干擾,存在很多施工隱患。為了使樁基施工的問題得以解決,提高施工質量,施工單位要求工作人員在確定項目初期就開始把控項目的流程,指出施工過程中容易發生的問題,及時作出應對措施,把存在的隱患降至最低[2]。這樣可以從根本上推動我國公路事業的進步,為我國的通行創造良好的環境。
2.1.1 封底
在實際的施工過程中,并未合理安排初次澆灌混凝土的工序環節,或者對實際的施工情況沒有完全的掌握[3]。出現這樣的狀況主要是由于初次混凝土的灌溉量不足,使混凝土未進到導管中或者在混凝土初次灌溉后埋管深度過小,從而導致混凝土的灌注過程沒有合理的作業連續度,造成橋梁封底部分發生缺陷狀況。
2.1.2 斷樁
出現這種現象的原因主要是工作人員在施工中控制不當。如灌注混凝土的時間過長或者是初次混凝土和終凝時間相隔過短,出現上部分的混凝土產生結塊的現象,使樁身的混凝土夾渣,對后續的灌注工作產生影響,出現一系列問題;在灌注過程中不能準確控制導管拔出的長度,致使導管被拔出土面;由于清孔工作做得不到位,砂粒多半懸浮在孔內,使其在灌注過程中回沉到土面上,逐漸形成沉積,對混凝土的正常上升起到了阻礙作用,當沉積層被混凝土沖破時,會使混凝土包含部分砂粒,進而造成堵管喜愛你想的產生,使施工中出現斷樁情況。
2.1.3 導管拔脫或是埋管拔脫
在實際的施工中,如灌注混凝土的時間過長或者埋設導管的時間過長,都會使導管外部阻力升高,增加導管拔出的難度,甚至會對混凝土產生影響,出現初凝情況[4]。但若大力將導管拔出,就會拔脫埋管和導管之間的連接,嚴重時還可能會損害埋管或者導管。
2.2.1 鉆孔發生傾斜
現下,在公路橋梁樁基施工過程中,鉆孔傾斜已經成為主要問題之一,產生這一現象的原因主要是施工工具中的鉆機底座穩定性的高,容易產生沉降現象,進而使鉆孔發生傾斜。
2.2.2 護筒下沉
工作人員并未全面了解正式鉆孔前的實際狀況,同時沒有仔細勘察施工的地質情況,準備工作也不到位,一系列的因素導致護筒工作中很容易產生下沉的情況,進而影響工程的質量。
2.2.3 縮孔
在工程進行過程中,鉆錐受到施工影響,受到磨損的情況較為嚴重。當施工地質含水量過高時,就會產生軟土膨脹的現象,容易發生較為嚴重的縮孔問題,極大地威脅了工作人員的人身安全。
2.2.4 塌孔
近些年在施工過程中常發生塌孔事件,給我國橋梁工程造成巨大的經濟損失。歸根結底,主要是由于項目的地質情況對工程產生的影響,如流砂、砂礫過多等,進而出現塌孔現象。
3.1.1 測量位置
施工人員可以根據圖紙上設計好的內容和實際勘察到的地質情況確定樁位位置,再正式展開施工工作。在樁位的放置過程中,施工人員可以根據科學的技術來測定樁位的安放位置,同時應用石灰或是明顯的標志物標注測定的位置,并對其進行保護。另外。施工人員在設置基點時,可以使用專業儀器對其進行精準的測量,防止位置出現偏差。
3.1.2 埋設護筒
在進行樁基打孔前,工作人員應高度重視護筒的埋設工作。一般施工單位會選用5毫米的鋼板作為制作材料,并根據實際的樁位大小設定護筒的孔徑,這樣可以保證施工人員不會在施工過程中觸碰孔徑內壁。
3.1.3 測量打孔深度
施工人員可以根據設計圖紙,應用施工技術采集施工現場的土壤,時刻觀察土質是否改變。若遇障礙物便更換鉆頭,應用專業的技術測量所需的打孔深度,以此保證施工的正常進行。
3.1.4 解決樁體土質膨脹問題
一旦在施工過程中出現樁體周圍土體膨脹的情況,工作人員應及時保護護壁,使用優質泥漿控制失水量[5]。如發現鉆孔會受到地下水的影響,工作人員應將護壁的降水量使用專業技術及時的控制,可以應用優質泥漿控制降水量,以此來保證樁體澆筑的安全性。工作人員應根據項目的實際所需,嚴格控制埋管的深度,應安排專業人員監督混凝土澆蓋工作,按照實際的澆筑要求實行澆筑。如澆筑中間隔時間過長,應適當振動管道,保證其效果的合理性。
在公路橋梁樁基的澆筑中,工作人員必須把一些可以影響混凝土初凝速度的緩凝劑物質加入混凝土中,以此達到施工目的。工作人員還應根據項目的實際情況將管道埋深的測量工作做好,使混凝土的澆灌量和澆筑速度達到合格標準。應結合公路橋梁樁基的實際情況控制澆筑過程中的具體澆筑量,合理管控預埋深度,避免出現因澆筑質量不合格而產生較大的安全隱患。另外從灌注速度與時間方面來講,若施工過程中出現氣囊問題,應及時使用導管將混凝土內部的氣體抽出,保證項目的穩定進行。
公路橋梁樁基的工程相對較大,施工環節復雜,一旦施工過程中出現樁基質量隱患,就會給施工單位帶來巨大的經濟損失,還會使項目的質量出現嚴重問題[6]。為了可以避免以上情況的發生,工作人員應嚴格對待自身的工作,并遵守相關的處理原則:(1)工作人員在處理問題時,不僅要符合安全可靠的處理要求,還要掌握經濟合理的處理方法,對實際問題的所涉范圍進行全面的分析,按照施工的實際發生情況,提出更加科學合理的處理方案。(2)工作人員應按照現實情況逐步完善未完成的施工部分,對發生改變的部分進行適當的改正,避免在后續的施工過程中出現影響安全的問題。(3)在進行樁基施工的后續工作前,施工人員應細致分析樁基的處理結果,清楚認識到此次事故對后續工作產生的影響,接著進行適當的補樁工作,以此來保證混凝土的強度,可以達到工程建筑的標準,從根本上解決出現的問題,提升工程的質量。(4)施工單位應將可持續發展的理念引入到公路橋梁的施工中,盡量減少施工過程對環境產生的污染情況。最好選用綠色、環保的建筑材料進行施工,把施工產生的污染降到最低,營造健康、綠色、少污染的施工環境。
根據上述情況可以看出,整個公路橋梁施工過程可以涉及諸多方面,具有很高的難度。為了可以使項目達到國家規定的質量要求,工作人員必須高度重視樁基的施工環節,緊緊抓住施工的每個要點,以此來保證項目的質量,進而提高我國的整體公路橋梁的工程質量,促進我國公路事業的安全平穩發展,為群眾創建相對安全的道路環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