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曉燕 新疆昌吉職業技術學院
“現代學徒制”[1]最早起源于西方的德國和英國,其理念是將學校理論學習與工作培訓相結合,形成一種產教融合的新型學習模式?!艾F代學徒制”要求在理論學習的基礎上,直接參與相關社會經濟領域相的工作中去,學習者通過觀察、實踐、反思和解決具體問題,在實踐中印證和加深理解所學習理論知識,并掌握相關技能,成為真正的應用型技能人才。
現代學徒制是深化產教融合[2]、校企合作[3],實現職業教育改革創新的一種重要形式?,F代學徒制是提高技能型人才的重要途徑之一,其對于青年就業起到巨大的推動作用,同時也是經濟發展的重要推手,在各國都是職業教育發展的方向。自1949年新中國成立,我國也非常重視職業教育學徒制的培養模式,上世紀八十年代[4],已進行了一些試點工作。2014年8月,教育部印發《關于開展現代學徒制試點工作的意見》,2019年2月13日,國務院正式印發《國家職業教育改革實施方案》。文件中提出職業教育基本完成由政府舉辦為主向政府統籌管理、社會多元辦學的格局轉變,由追求規模擴張向提高質量轉變,由參照普通教育辦學模式向企業社會參與、專業特色鮮明的類型教育轉變,大幅提升新時代職業教育現代化水平。
建筑經濟管理專業主要培養從事建筑工程預算、工程招標投標、建筑工程施工與組織管理工作的應用型、復合型工程技術人才。本專業培養的建筑經濟管理人員具有較強的專業技能,必須有大專院校相應的學科支持和培養。形成以工程計量與計價理論、工程經濟理論、工程項目管理理論以及先進的管理手段與方法為代表的建筑經濟管理學科。為政府造價管理部門、建筑企業、工程咨詢產業提供大量的高素質、高能力復合型人才。
隨著入世后,國內建筑業市場對國際競爭對手的進一步開放;社會和企業對建筑經濟管理人才的需就業范圍與崗位:政府部門、設計院、會計師事務所、工程建設咨詢(顧問)公司、工程經濟咨詢機構、工程監理單位、工商企業從事生產、經營、服務等管理系統的規劃、設計、技術經濟、監理、咨詢、評估、項目管理等工作。求必將更加迫切,數量也將進一步的增加。
建筑經濟管理就業范圍廣泛,發展潛力大。政府部門、設計院、會計師事務所、工程建設咨詢(顧問)公司、工程經濟咨詢機構、工程監理單位、工商企業從事生產、經營、服務等管理系統的規劃、設計、技術經濟、監理、咨詢、評估、項目管理等工作。
如何培養合格的建筑經濟管理專業人員,已經成為建筑經濟管理從業的關鍵問題。建筑經濟管理專業一線人員的技能,需要在實踐中逐漸積累,它不適合完全采用在職業學校純理論學習的方式,應當采用向學徒一樣的以產教融合的方式進行培養,因此在建筑經濟管理專業中推行現代學徒制刻不容緩。
職業教育的目的是培養應用型人才,其目標是服務于區域經濟發展,要能滿足企業的實際用人需求,因此在建筑經濟管理人才培養中,其培養目標要圍繞企業崗位來進行設計。
職業院校的學生通常為三年,共六學期,在建筑經濟管理專業人才培養設計時采取半理論半實踐的培養模式,要求學生在學校的前兩年中,將所有課程學習完,后一年的兩個學期中,以企業實踐學習為主,由企業師傅進行“傳幫帶”,形成校企合作的復合型人才培養模式,從事使學生一畢業就能進入工作崗位,提高學生就業的競爭力。
針對特定崗位,分析崗位所需知識、相關能力和素質,按需設計好人才培養課程體系,做到學校理論教育與崗位標準相適應。
現代學徒制需要校企合作,采用“教師+師傅”雙元培養,需要職業院校配備教學態度認真負責,理論水平過硬的教師;合作企業也需配備高素質,技能過硬的師傅進行實踐教學,通過“傳、幫、帶”使學生成為擁有良好理論的技能型人才。同時,對于教師和師傅也應采取一定考核效管理,對于合作企業應設置一些優惠政策,對于企業師傅也應采取一定的獎勵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