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金梅
摘 要:在高考中數學占分值大,對高中生來說相對于其他學科難度也比較大,學習起來也比較困難,想要提高數學成績在復習的時候就必須注重復習的有效性,提高效率這是提高數學成績的根本途徑。據此,本文對復習中引起低效的原因進行了分析,從中探索原因并且依據這些原因提出了相關的解決方案,希望能夠促進高考數學取得好成績。
關鍵詞:高考數學 低效成因 復習對策
數學在高考中占據十分重要的位置,許多學生成績不理想,可能就是數學不太好,所以一定要把握好復習這一關,把復習做到位鞏固基礎,在此基礎上讓學生能夠靈活運用提高做題能力。在高三一開始一定要重視對數學的復習,復習不好成績就不好,會使學生失去積極性而放棄對數學的學習。因而依據學生的具體情況,首先制訂出針對性的教學計劃,使學生能夠通過復習查漏然后再補缺,提高成績和興趣。
一、高考數學復習低效原因
(一)試卷類型多
當前高考數學卷有許多類型,各省份的試題不相同,有的省份不僅題量多而且難度偏大,考試的時候還要求要在既定的時間內做完,學生時間緊壓力大往往很難正常發揮。考查對學過的數學知識的鞏固情況,然后通過做題考查對所學知識的理解和運用。在平時復習時一定要注意把握好試題的難易程度,如果一味地偏多偏難,學生很難在短時間內完成,這勢必就影響了孩子們的積極性,長此以往,學生就會懼怕數學害怕考數學,再加上教師沒有及時的引導,就很可能導致徹底對數學失去信心。
(二)試卷題型多
試卷題型多是高考數學復習效率低的一個原因,復習時學生都要做許多試卷,可是幾乎每套試卷的題型都不一樣,就很難總結出規律,找到針對的考點,復習起來也就沒有針對性,在實際的練習中很難將學的知識進行實際運用。還有一些學生沒有按照考試時間完成作業的習慣,題目又有些偏離實際,所以效果較差,同時也浪費了學生許多的復習
時間。
(三)考試題目偏難
教師在平時留一些練習時千萬不要過于簡單或者難,要合理地把難與易進行搭配,并且要把握好時間和量。學生本來壓力就大,每天做一些難題,很容易打擊他們的積極性,影響學習心情,讓他們變得不自信,可是過于簡單又不利于能力培養,一定要把握這個度,在講解時也要針對重難點進行講解,要幫學生理清解題思路。
(四)學生心理素質差
在高考階段許多學生都過于重視分數,更多時間放到試卷和書本上天天不是看書就是做題,卻沒有想過抽出時間來多花心思去把解題思路和過程進行研究明白,從而造成效率低下,題做了很多可是就是不得要領,從而心理上產生壓力,甚至一定程度上影響到了正常的學習。
二、高考數學高效復習策略
想要提高復習效率,在實際教學在就需要教師根據實際的情況,教學中使用合適的復習方式。那么在日常的學習和學生的相處之中,要加強對學生了解,編制試題時要適合學生,對基礎和能力進行雙重鍛煉,培養思維。平時還要盡可能多地進行考試,通過考試鍛煉學生,鍛煉心態和方法。
(一)加強對高考題的分析
在復習前制訂學習和復習計劃時,要先研究一下近幾年高考試題,找一些信息和規律,這樣能夠讓學生掌握更多的解題思路和方法。讓學生可以通過計劃進行復習,會有更強的目的性,可以更正學生思維,總結分析易錯點,引導出正確的解題思路。只要多分析歷年高考數學真題,就不難發現一些和命題相關的規律性的東西。然后依據自己的研究成果,嘗試進行自命題,把自己依據高考真題的自命題布置給學生,讓學生熟悉高考題目的套路。老師編制的題目一定要把常考的知識點融入其中,要合理要把握好難易,還可以對易錯點和難點進行鞏固。
(二)注重試題講評
在平時教師要注重積累,明確高考的考點,把平時遇到的一些有價值的題目收錄在自己的題庫中,在恰當的時候讓學生進行學習。同時還要注意對學生要求進行錯題整理,當學生在學習遇到問題時,教師在給予他們幫助的同時,要提醒學生對這些有價值的題目進行整理分析。在考試卷中發現的問題以及出錯點,教師要進行總結,在下節上課時進行講解,加強學生理解以利于掌握和記憶。
(三)減輕學生心理壓力
只有學生具有了良好的心理,應對數學問題才能更加順利,學習是一個過程,如果在他們學習壓力大的時候,可以通過娛樂一下來解決緩解,通過娛樂的方式宣泄一下自己內心積累的壓力,重新調整自己狀態。教育工作者也要平時多留心觀察學生,一旦發現學生哪里不對勁一定及時引導,做好思想工作,通過正常引導,幫學生減壓,同時也融洽了師生關系。
三、結語
綜上,對學生復習中低效和成績不理想的眾多原因分析,從而制訂出合理的復習方案,有針對性地解決復習過程中遇到的實際問題。學生在平時遇到問題向老師請教之后也要做好整理歸納,這樣才能提高解題能力,找到適合自己的方法,在高考中考出好成績。
參考文獻
[1]何衛星.抓“三基”促“五能”,指導學生高效復習——高中數學高考數學考前復習指導策略[J].高考,2018(14):215.
[2]于倩倩.充分挖掘高效利用——高考數學復習課例題講解技巧分析[J].福建教育學院學報,2016,17(09):120—1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