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婷婷
摘要:從成像測井技術在我國地質油藏的實踐應用來看,就測量方法而言,可將成像測井技術分成電成像測井技術與聲成像技術兩種形式,主要有地層電阻率成像測井、地層微電阻率掃描測井、方位電阻率成像測井、陣列感應成像測井、井下聲波電視等。從廣義視角來看,成像測井技術還設計核磁共振粗巨額ing技術、偶極子陣列聲波測井技術等。
關鍵詞:成像測井;地質油藏;應用與探究
成像測井蘊含大量的地質信息,能夠準確、直觀的了解到地下油藏的地質特征,從沉積、構造等多個視角對地質特征進行分析與探索。將成像測井運用到裂縫性儲層研究中,能夠有效提升研究工作的直觀性與有效性,最大程度上滿足裂縫油氣藏的各種需求。為此,本文將針對成像測井技術在地質油藏研究中的應用進行探究。
1.成像測井技術在地質構造解釋方面的運用
井眼成像資料能夠將地質構造特征直觀的描述出來,是地質油藏勘探信息的主要來源,在地質油藏勘探工作中具有較高的應用價值與推廣價值。將成像測井技術運用到地質構造中能夠確定地質構造傾斜角的方向及其走向、對小到裂縫級的斷層進行清晰識別,為地震解釋內幕斷層提供幫助,通過對地震資料進行標定、驗證從中得出地質構造的剖面圖,提升對地震解析的精確度,繪制井旁地質坡面圖,為井間地層對比提供幫助。
通過運用成像測井技術開展地質構造研究工作,能夠準確獲取地層構造傾角與斷層斷點位置的相關影像資料,且這些影像資料同地震資料之間具有較強的一致性與統一性。通過借助井旁地質剖面圖能夠對井區之外的地質構造情況進行合理推算,并結合地震剖面圖對井間地層進行更精細的對比與分析,為后期地質研究與開采工作提供可靠的理論依據,有效提升地質勘探工作的準確性與高效性,保證地質油藏開采工作的安全性。
2.成像測井技術在地質沉積分析方面的運用
測井信息能夠將地層的流體性質、物性、巖性等多項信息綜合反映出來。從沉積微相研究視角來看,通常僅將常規測井信息用在識別巖性、定性判斷沉積韻律工作中,借助高分辨率成像測井技術為沉積分析提供層理、層面、巖石雷度、古水流方向等具有較高關鍵性、重要性的沉積構造信息。隨著社會的不斷發展,對沉積相進行分析時廣泛運用微電阻掃描測井技術。
2.1地質巖性分析
通過運用成像測井技術對地質油藏情況進行勘探、調查,能夠從中獲取豐富的成像測井資料。這些成像測井資料中蘊含大量的地質信息,例如巖石構造、流體、非均質性、物性、巖性等信息,通過觀看FMI圖像,能夠根據圖像上顏色分布對地質構造提升進行判斷與分析。就實踐應用而言,借助成像測井技術研究巖石物理性質,具有以下功能:
其一,識別巖性。將常規測井技術為基礎,通過借助精細的成像技術能夠快速、簡單的對地質構造的油頁巖、砂巖、泥巖、礫巖等巖性進行識別,并將粒度變化準確的反映出來,在復雜巖性地層中同樣擁有良好的成像效果。成像測井技術與鉆井取心技術相比,成像測井技術所呈現的FMI圖像運用優勢主要表現在兩個方面:一方面,成像測井技術能夠較短的時間內獲取長井段內部井壁的圖像;另一方面,成像測井技術比鉆井取心技術的應用價格低。
其二,薄層分析。將成像測井技術運用到砂泥巖交互處的薄層中,能夠對薄層資料進行準確識別與獲取,所形成的井眼成像資料相對比較理想,能夠對產層的有效厚度進行準確識別;成像測井技術在地質油藏勘探工作中的運用能夠有效彌補常規測井系列在垂直方向上分辨率所存在的不足之處,實現對油氣層的準確識別與評價,有效提升油田開采工作的準確性與實用性。其三,非均質性分析。借助成像測井技術所具備的高分辨率功能能夠對儲層的非均質程度進行精確分析,為地質油藏的后期開發建設工作提供可靠的理論依據,例如產能分析、射孔、注水效果等。
2.2古水流方向研究
成像測井技術在地質沉積分析中的運用能夠對地質構造的沉積傾角、構造傾角做出準確的判斷與識別。研究人員能夠運用專業的構造軟件對地質構造中的泥巖傾角進行識別與獲取,將泥巖傾角轉化為地質構造傾角,并將該地質構造傾角從利用成像測井技術在地質勘探中所獲取的地質傾角中減去,此時所呈現的地質構造傾角是古沉降環境下所呈現的沉積傾角。因此,運用成像測井技術對古水流方向進行研究具有較高的可行性與實用性,該方法比先前所使用的傾角測井模式更具準確性與高效性。
2.3沉積相研究
借助成像測井技術對地質沉積情況進行研究,從中獲取與之相匹配的成像圖,根據巖性突變與紋理之間所具備的組合特征,能夠從成像圖上對沉積現象中所存在的斷層、不整合面、沖刷面、沉積韻律等地質特征進行準確識別。因此,成像測井技術是開展沉積相研究工作的一項重要應用手段。譬如,對油田用井壁成像、傾角及其他測井資料與地質巖心進行對比分析,能夠建立與該油田實際情況相匹配的沉積構造圖像,并通過圖像將碎屑位置所處的沉積環境極其形成過程等信息直觀的反映出來,為沉積微相的識別工作提供可靠的理論依據。
借助巖心精細刻度工作能夠構建具有較高準確性、實用性的測井相模型,將不同層位的巖性與沉積構造特征直觀的展現出來,并借助常規測井曲線的形態特征,對巖性類型進行進一步分類研究。按照地質構造的巖性類型,結合地質形成背景,能夠對地質構造中所存在的沉積微相現象進行系統解釋、深入分析,并構建精細化小層砂巖的沉積相分布圖,最終得以實現對連井沉積相剖面圖的繪制工作。通過觀看沉積相的坡面圖,從中能夠了解到該沉積相在不同沉積微相砂體空間中的分布情況以及儲層所具備的非均質特征,為剩余油研究、儲層井間預測、射孔方案編制、調整井位部署、注水方案等工作提供可靠的理論依據與指導思想,為今后油田開發、科研等工作提供更直接的服務。
3.成像測井技術在裂縫儲層評價中的應用
3.1裂縫成像的特點
成像測井技術的使用對天然裂縫和誘發的裂縫進行識別,所述成像測井技術在圖像上具有不同的特征。利用成像測井技術觀察裂縫性儲層的成像特征,可以確定裂縫性儲層的性質。
具體如下:高角度接縫。如果地下層沒有堵塞且垂直的裂縫,裂縫的表面也是呈現出不規則的情況,裂縫張開到更大的程度。如果您填充它,則可以獲取與長期傳播對應的實際圖像。低角度縫合。低角度裂紋是黑暗的,在整個井筒中表現出低電阻的暗線、低振幅的正弦和余弦波形。溶蝕孔洞:溶蝕孔洞的在成像中顯示的主要呈現低幅片狀的狀態,一般是出現在石灰巖地層之中,這種裂縫的長度一般較長。
3.2 對裂縫進行有效性的評價
成像測井技術的使用,可以對裂縫類型和特征進行觀察,并確定裂縫的屬性和相關數據,從而對裂縫進行分析,分析其有效性和無效性。將天然的裂縫和無效的裂縫進行對比可發現,天然裂紋多為暗色波形裂紋。可用于研究裂縫的開放性和連通性。在圖像中如果發現裂縫,就可以將其確定為有效裂縫。根據技術的圖像顯示,可以對地層流體運動指數等信息進行分析,以確定裂縫是否開啟(有效)和溶解孔隙是否連通。低角度裂縫和斷層界面對測井圖像產生強烈的反射作用。通過有效的處理,得到了裂紋反射強度的反射系數。當裂縫的反射系數較大時,即反射強度越大,斷層或反射強度越大的低角度裂紋越好。
4.結論與認識
綜上所述,成像測井技術在地質油藏中的運用能夠準確了解到地質構造與地質沉積的具體情況,為后期油藏的研究與開發工作提供可靠的理論依據,提升油藏研究內容的準確性與科學性,為油藏開放工作的順利奠定堅實的基礎。
參考文獻:
[1]吳錫令;流動成像測井研究進展[J];地球物理學進展;2002年02期
[2]李慧玲;尚坡利;成像測井新技術研究[J];中國儀器儀表;2010年0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