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增玉
摘要:隨著巖性圈閉勘探的發展,地震反演技術受到廣泛注。勘探不斷提高,隱蔽油氣藏比例也越來越大,儲層描述難度也大,尤其是巖性、物性、含油氣性描述難度大。疊后反演可以得到波阻抗體,而疊前反演可以得到多個屬性結果,疊前反演的優勢很顯。疊前儲層預測需要對CRP道集進行角道集轉換,資料完備性又因埋深不同而變化。在CRP道集上,埋深越小覆蓋次數越小。地震資料作為基礎,其宏觀性和客觀性不可取代,其品質對反演結果的影響是十分巨大的,需要有一種方法對道集資料進行評價。
關鍵詞:巖性圈閉;反演;道集
0.前言
隨著巖性圈閉勘探的發展,地震反演技術受到廣泛關注。勘探不斷提高,隱蔽油氣藏比例也越來越大,儲層描述難度也變大,尤其是巖性、物性、含油氣性描述難大。疊前道集資料與測井資料(縱波阻抗、橫波阻抗、密度)疊前反演可以得到多個屬性結果,如縱波阻抗、橫波阻抗、密度、vp/vs、泊松比等。疊前反演的優勢很明顯。
1.疊前地震資料評價因素
地震資料是屬性反演的重要基礎,其品質對反演結果的精度和可信度起決定性作用。本次研究是結合采集處理的全過程,以原始采集觀測系統及單炮品質為基礎,結合道集數據的品質分析,統計不同工區采集參數、處理成果品質及疊前地震道集品質,分析不同因素(如覆蓋次數、偏移距、信噪比、頻寬等)對地震資料品質的影響程度,總結地震資料品質的影響因子,計算不同工區疊前資料品質。
2.疊前地震資料評價方法研究
2.1三維地震資料評價
地震勘探技術已成為油氣勘探開發中最主要的和必不可少的工程技術手段,是一項涉及面廣而又極為復雜的系統工程。采集是基礎,采集方案設計、施工質控影響原始單炮品質。處理是關鍵,信噪比、分辨率、成像是處理品質的主要因素。解釋是目標,構造解釋、參數提取、地質解釋是地震資料最終應用。三維成果評價主要從采集、處理和成果三項綜合考慮,最終形成一項指標。
采集得到的原始地震單炮是地震資料處理的基礎,決定著處理效果的質量,分析決定原始地震資料分析的因素包括炮道密度、面元網格、橫縱比、最大偏移距/最大目的層埋深、單炮主頻(Hz)、單炮有效頻寬(Hz)、單炮信噪比得分。成果資料品質因素包括主頻(Hz)、有效頻寬(Hz)、信噪比、成像方法適應性和保幅保真性得分。資料應用效果評價包括構造圈閉、地層圈閉、巖性圈閉描述、目的層深度誤差幾個因素。資料采集效果評價、資料處理方法與效果評價及資料應用效果評價三個方面每一方面的每個單個小項的滿分均為100分,最后得分為求和取平均值。
根據地震資料品質評價目的,考慮資料采集、處理、應用效果對地震資料品質的貢獻賦予不同的權重,采取加權求和的方法進行綜合評價。
(1.1)
式中:A為資料采集評價賦值,P為資料處理評價賦值,Ap為資料應用效果評價賦值。
2.2疊前地震資料評價
疊前地震資料是儲層預測的重要基礎,其品質對反演結果的精度和可信度起決定性作用,疊前地震與疊后地震相比,在品質的影響要素、程度及解決方法上存在較大差異,在疊后地震資料評價完成之后,疊前地震由于和疊后地震資料采集、處理的一致性和繼承性,故考慮了疊后地震資料的評價成果,在成果資料評價的基礎上加入疊前資料必要的評價因素。
在成果資料評價中,覆蓋次數作為采集觀測系統的重要評價因素,在采集系統評價中占有重要比重,疊后評價中覆蓋次數以滿覆蓋次數為評價參數,在工區中是一定的。而疊前道集是按層位評價的,在不同層位由于時間的不同,切除線以及在偏移距分組時參數的選擇不同,覆蓋次數是變化的,在不同處理過程中因為在疊前偏移時偏移距分組參數不同而不同,故覆蓋次數作為重要評價參數,在疊前道集評價中給與新的評價標準。入射角范圍大的疊前道集包含更多的油氣信息從而影響儲層預測方法選擇。入射角范圍作為重要的評價因素,需要將共反射點道集轉到角道集上統計。主頻和頻寬也是疊前道集質量評價的重要因素,疊前道集主頻和頻寬略高于疊后剖面,故在賦分時調整了賦分標準。信噪比在疊后有大幅提高,疊前道集信噪比反而偏低,在賦分標準上也有調整,具體調整辦法見表
井震標定符合程度賦分只能在過井道集上進行評價,AVO響應符合程度只能在有橫波測井的過井道集上評價,故這兩項作為參考和驗證,對評價結果進行驗證。疊前儲層應用效果賦分,整個工區賦值相同。
疊前資料采集效果評價、資料處理方法與效果評價及資料應用效果評價均加入成果資料評價的結果,成果資料評價結果作為評價因素。
根據疊前地震資料在工作中的應用,以及成果資料評價與疊前資料的相關性,考慮疊前資料覆蓋次數、信噪比、主頻、頻寬、以及應用效果對疊前地震資料品質的貢獻賦予不同權重,采取加權求和的方法進行綜合評價。
G=0.35E+0.1F+0.15B+0.1Sn+0.075Df+0.075Bf+0.15Bp
式中:E為成果資料評價賦值,F為疊前資料覆蓋次數賦值,B為疊前資料入射角范圍賦值,Sn為疊前資料信噪比賦值,Df為疊前資料主頻賦值,Bf為疊前資料頻寬賦值,Bp為疊前資料應用評價賦值賦值。
3.某工區地震資料品質評價
本文選擇東北某工區處理的疊前道集為主要研究對象,統計了T4、T41、T42層位的評價因素。T4覆蓋次數與時間成線性關系,在T4層上覆蓋次數主要集中在52-65次之間,入射角范圍主要集中在34-44次之間,信噪比范圍在2.0-6之間,主頻在27.5-47.5Hz之間,頻寬范圍在40-65Hz之間。綜合評價,T4得分主要集中在78-84分之間。T41層覆蓋次數主要集中在60-85次之間,入射角范圍主要集中在30-42.5次之間,信噪比范圍在1.3-5.5之間,主頻在26-50Hz之間,頻寬范圍在40-62Hz之間。綜合評價,T41得分主要集中在72-82分之間。
結論及建議
1、評價結果驗證
在某工區工區,T4較淺,道集上顯示T4反射較能量強、連續性好。評價結果顯示T4總體評價得分在78-84分之間,T41得分主要集中在72-82分之間。基本能夠反映兩個層位的道集品質關系。
2、應用于推廣
疊前地震資料評價方法可以應用于其他工區的資料以及以后的地震資料處理中,用來對處理進行質控,以及加強對疊前資料品質的認識。
地震資料是儲層預測的重要基礎,其品質對反演結果的精度和可信度起決定性作用;在地震資料處理時不僅要對成果資料進行把關,對疊前資料的把控也是地震資料中處理中質控的重要環節,優質的疊前地震資料是疊前儲層預測工作的開展的重要數據基礎。疊前地震資料作為重要的成果資料,我們有必要加強對疊前地震資料質量的控制,應用疊前道集評價方法可以定量的對疊前道集進行評價。
參考文獻:
[1] 劉建紅,孟小紅,程玉坤.針對疊前反演的去噪技術[J].石油勘探與開發,2007,34(6):718-723.
[2] 葛大明,梁紅賢,孫朋朋,李凌云.適應疊前反演需求的數據處理方法[J].油氣地球物理,2013,42(2):1-4.
[3] 李慶忠.走向精確勘探的道路[M].北京:中國石油工業出版社,1994.
[4] 印興耀,韓文功,李振春等.地震技術新進展[M].山東東營:中國石油大學出版社,2006.
[5] 曹孟起,劉占族.疊前時間偏移處理技術及應用[J].石油地球物理勘探,2006,41(3)286-289.
[6] 詹治田.CRP道集速度分析方法研究[A].見:CPS,SEG,EAGE.CPS/ SEG/ EAGE 北京98國際地球物理研討會論文集[ C].北京:[ 出版社不詳],1998.192-194
[7] 潘宏勛,方伍寶.地震速度分析方法綜述[ J].勘探地球物理進展,2006,29(5):305-311.
[8]凌云研究組.疊前相對保持振幅、頻率、相位和波形的地震資料處理與評價研究[ J].石油地球物理勘探,2004,39( 5):543-552.
[9] 王棣,王華忠,馬在田,等.疊前時間偏移方法綜述[ J].勘探地球物理進展,2004,27( 5):313-3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