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若凡 南京金鴻裝飾工程有限公司
建筑裝飾行業的大發展,從某種意義上講更多的是企業的數量和規模擴大、產值的逐步增加,這些都是外在、有型的擴大發展;而真正體現行業內在、深層次的素質卻并沒有得到相應的提高,特別是在裝飾企業施工管理水平的提高上。隨著業務量急劇增加,很多裝飾企業將工作重心放在了項目總產值及完成項目的數量上,忽略了對項目質量品質的追求。
新的勞動合同法跟營業稅改增值稅(以下簡稱營改增)政策是影響建筑裝飾施工成本的兩個重要因素,新的勞動合同法出臺使建筑裝飾行業悄然發生著改變,營改增政策的實施增加了項目的勞務成本、稅收成本,改變了項目的管理結構。過去財務部門主要工作是在施工管理工作結束后做好賬目處理,完善稅收;營改增后,財務部門需要在施工之前就做好稅務策劃工作,這就要求項目經理必須提升自身經營管理水平,如若處置不當,成本提高會增加項目稅負;若經營合理,能夠科學規劃稅務成本,節約資金。
在建筑裝飾的產品材料方面,由于工人勞動力不足,施工方大量使用預制成品,使一部分機械工人轉化為產業工人,工人的技術地位得到了提高,調動了工人生產的積極性,產品質量又進一步得到提高,最終使裝修工程的產品質量整體提升。老一代的機械工人上崗前大多沒有經過系統、規范的技術培訓,導致現場加工的產品質量良莠不齊,材料大量浪費,嚴重的甚至有安全隱患。而現在機械工人數量銳減,倒逼管理模式改變,由原先材料在現場加工制造,到如今工廠大量生產預制成品到現場安裝,這對施工管理來說是很大的改變,同時也使項目經理在管理上面臨著未知的危機。
建筑裝飾行業一直以來處于相對弱勢的市場地位,高風險、低門檻是行業鮮明的特點,差價型的經營模式已經到達極限。在招投標活動中企業以低價進入,借助差價經營手段,依靠工程變更獲得盈利,這需要項目經理將絕大部分精力投入到經營管理中而忽視了施工管理,用公關經濟代替科學管理,想盡辦法彌補低價中標的經濟損失。
政府未來是否會取消裝飾裝修行業資質猶未可知,但對資質進行全方位的考量已是迫在眉睫,項目經理要承接項目,企業就必須有更多的業績繼以維護資質,參與招投標業務。市場存在這樣一種情況:有些企業通過各種手段組建起一套資質用來“兜售”企業品牌給不具備相關資質的企業或個人,從中收取掛靠費,這種企業的本質是資質經營專業單位。市場并不否認掛靠,掛靠并不一定都是壞事,健康的掛靠是企業之間的混合經營,是強強聯合,而單純的賣牌子就將資質變成了一個承擔責任的載體。資質并不是市場經濟的必然產物,而是計劃經濟的尾巴,項目經理要中標,不能過分依賴資質,要重新認識資質,既要尊重資質,也要尊重自己,項目經理要使自身管理能力、施工能力、營運能力與其資質水平相匹配。僅依靠資質來養活企業、項目、管理者,這樣的經營模式是短命經營,對施工管理的發展有弊無利。
在項目中,項目經理的規范化服務成為了最優質卻又最迫切需要的產品,惡劣的服務態度讓項目參與各方習以為常,一旦服務人員為項目參與各方提供了優質的服務、從業人員有了好的態度反而讓項目參與各方無所適從,甚至以為是項目陷阱而對項目的質量產生懷疑,這是項目經理管理上的不幸。
好的服務一定附著于實體產品之上,比如裝飾壁畫、植物插花、小園藝、生態家居都是裝飾部件里重要的組成部分,想購買到這類優質的產品卻找不到供應市場。買來的植物越死越多,花盆越壘越高,后續養護服務跟不上,這就是項目管理沒有解決的難題。項目所需要的鋼筋、水泥、混凝土這類基礎產品已經發展成熟,但項目并非只有這些硬件,與服務類接軌的軟件產品亟需升級、優化。項目經理要結合市場的大數據,研究甲方的個體差異,充分挖掘甲方的多元化需求,施工管理未來的發展若能很好的解決項目后期維護服務問題,進一步細化市場,發展為品牌化經營,那么必然能夠搶占市場的先機。
項目經理從無到有,從小到大再到強;項目從粗放型管理到精細化管理;企業經營從粗放型到精細化、集成化再到專業化集成;服務從材料到產品,從簡單加工到精細化市場分工、規范化的工藝集成,綜合產品提供最終會引領消費方向,表面上看起來跟這與項目經理沒有直接關系,追根溯源還是有一定的共性,就是要引導消費。進口產品價格雖高卻也吸引著消費者,一定程度是因為進口產品的質量更能夠得到認可。項目經理在管理上要創建符合自身發展需要的管理模式,形成一套可持續發展的管理體系,成為一個優質的產品服務經理,找到了自己的發展定位。
裝飾裝修施工管理未來的發展趨勢是增加其與建筑的粘合度,不僅是管理要增加與建筑的粘合度,材料、產品同樣也要增加與建筑的粘合度,減少了產品縫隙也就減少了資源浪費,管理模式向總承包整體建筑服務產品提供商的方向發展。裝飾貼近生活,是精細化的小眾服務,做好裝飾同時也提升了生活品質,裝飾起步雖晚,但人們對環境的需求,對硬件的需求卻由來已久,而對軟裝飾的品質需求才剛剛開始,這就需要裝飾從業人員去細分市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