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金龍 青建國際集團有限公司
所謂大體積混凝土實際上說的是體量相對比較大的混凝土,體積通常情況下要在一立方米以上,一般情況下大體積混凝土會因為水泥發生水化熱反應從而有內外溫差出現,從而出現裂縫,對建筑工程施工項目的安全性造成影響。大體積混凝土具有表面系數低、溫度溫度升高速度快的優勢,所以在進行大體積混凝土施工工作的過程當中,施工工作人員需要進行系統的分析。依照相關規定,在外界因素的影響下,而出現裂縫時,工作人員應該盡快采取補救措施,保證大體積混凝土施工質量。
在大體積混凝土正式施工之前,必須要做的就是原料的準備和選擇,這是保證混凝土結構的基本前提。因為建筑工程施工數量比較大,并且規模也比較大,所以在不同的施工部分所用到的大體積混凝土結構也存在著差異。也就是說在進行施工材料選擇時應該有一定的針對性,依照不同的施工環節所具備的特征對材料進行選擇。同時,采購工作人員在對材料進行購買時需要確保施工材料能夠滿足實際澆筑工作需要。在材料正式進入施工現場時,應該了解清楚原材料的各項信息,包括合格證書、運輸方式等等,要確保原材料能夠在使用時充分發揮自身功效。另外,在進行材料攪拌工作時,還應該明確材料的比例。所以,施工工作需要嚴格遵守各項規范,杜絕材料配比不正確而引起的質量問題的出現。
由于大體積混凝土的施工范圍比較大,所以材料的投入量也比較多,所以常常會出現配比失誤的現象。所以,施工單位應該嚴格掌握原材料的各項性質,在進行攪拌工作的過程當中進行分辨。施工工作人員要確保水泥的投入量和水量的平衡,當二者發生反應時,會產生熱,如果熱量不能夠及時揮發,那么內外部溫差將會升高,從而出現裂縫。所以應該保證水泥量和水量投入的穩定性。但是因為水泥和水的比例是需要進行不斷重復實驗之后才能夠得出結論的,所以,在進行試驗工作時,還應該對混凝土性質的變化進行觀察,對混凝土變化進行記錄,從而提升工作的科學性。由于完成混凝土澆筑工作之后會出現凝結,這一過程會有熱量出現,為了降低內部機構萎縮現象發生幾率,應該投入填充試劑,保證結構的穩定性。
在進行大體積混凝土施工工作的過程當中,作為施工項目的技術工作人員應該對混凝土的溫度實施實時監測,并且做出記錄為后續工作提供依據。技術工作人員應該依照溫度的記錄情況,對其采取有效的養護工作,保證質量的和溫度的最優水平。在對混凝土的溫度進行測量時,還應該對每一個分層與分層之間的溫差進行記錄,與數據變化情況相結合對其進行分析。另外,在對溫度測量時可以運用電阻性溫度計,這樣可以保證測量結果的準確性。還有就是在養護工作中,溫度的控制同樣重要,通常情況下會運用濕養。
進行混凝土振搗工作是為了保證混凝土性質的穩定性,主要是避免在混凝土硬化之后有裂縫出現。在進行實際施工工作的過程當中,施工工作人員可以降低水資源的損耗,這樣可以有效降低由于混凝土硬化而出現的裂縫。與此同時,施工工作人員應該確保混凝土澆筑工作的飽滿,對其實施振搗,而且現如今有很大一部分施工現場的混凝土的內部結構都存在氣泡,而振搗可以有效減少氣泡。
在進行實際施工工作的過程當中,一般情況下會因為環境的改變、施工技術水平的變化而出現裂縫,通過運用后澆帶施工技術能夠有效解決這一問題。后澆帶施工技術可以提升大體積混凝土結構的整體性,避免裂縫出現,同時還可以完善施工工作,提升施工質量。需要特別注意的是,后澆帶施工工作會受到溫度的影響,所以相關工作人員應該在溫度比較低的情況下進行后澆帶澆筑工作,這樣可以降低熱脹冷縮現象的發生。
在完成混凝土澆筑工作之后,并不是說整個施工工作就完成了,如果想要保證建筑工程施工質量過關,降低安全事故的發生幾率,應該增強維護和保養。施工工作人員應該在完成澆筑工作之后的十個小時之后進行為期一個月的養護工作,應該定期對其結構進行檢查,吐過有水分含量較低的現象,應該及時采取措施。
建筑工程施工技術水平的不斷提升,國家對于建筑工程施工質量的要求也越來越高。大體積混凝土結構作為建筑工程施工工作中的重要組成部分,施工質量和施工技術有著密切的關系。所以,作為施工單位應該不斷完善施工技術水平,對各項工作進行嚴格把控,提升大體積混凝土結構的施工質量,通過后期養護,降低大體積混凝土結構裂縫發生幾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