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中央一號文件”提出鄉村振興的“硬任務”,也就是鄉村振興重點領域和薄弱環節。今年“中央一號文件”突出的亮點是進行了確保如期完成“三農”硬任務的總部署。打通農村金融淤塞,是實現鄉村振興的重要抓手。
規范縣域法人金融機構公司治理
《關于金融服務鄉村振興的指導意見》中提出要規范縣域法人金融機構公司治理,促進服務當地、支持城鄉融合發展。中國社科院農村發展所研究員、中國小額信貸聯盟理事長杜曉山向《經濟》記者表示,目前和以后需要注意的是,農信社系統包含農村商業銀行和農合行以及村鎮銀行等,應優化符合支農支小定位的股權基礎;應按照涉農優先、實業為主的原則,積極引進認同戰略定位的優質法人入股,探索引進具備實力、治理良好的農村集體經濟組織入股;應將股東支農支小服務承諾寫入公司章程,并對承諾落實情況進行評估;加強股東行為監測和規范管理,嚴防股東通過違規關聯交易套取銀行資金。
同時,應該完善金融服務導向的公司治理機制,應在公司章程中明確“三會一層”制定落實支農支小發展戰略的職責分工,并將支農支小考核目標完成情況作為董事會、監事會和高級管理層履職評價的重要內容。
此外,應建立科學合理的支農支小績效考核指標體系,指標權重應顯著高于其他業務指標。對相關部門、分支機構和高管人員的績效系數應與支農支小業務規模、占比等情況掛鉤,鼓勵加大對農村和偏遠地區網點的績效傾斜力度。
“省聯社應注重發揮對農村商業銀行支農支小定位的引領和支撐作用,改進履職方式,提升服務能力。應在行業層面健全對農村商業銀行金融服務的考核機制,并將考核結果與農村商業銀行高管人員履職評價和任用提拔相掛鉤?!倍艜陨奖硎?,監管部門對省聯社履職評價的重要內容,并賦予足夠權重應包括轄內農村商業銀行支農支小政策落實情況、具體效果以及省聯社采取的相應措施。
“對于鄉村振興背景下的經濟發展來說,縣域法人金融機構可以被看作穩定劑,規劃得當的話它可以扮演起服務農村農業的主要機構的角色。”農分期創始人兼CEO周建表示,該條例的提出肯定了農村信用社、農村商業銀行、村鎮銀行等獨立法人地位,其支農主力軍的功能及連帶效應將得到進一步提升。
對于經濟相對發達的地區,該條例的提出,有助于提高縣域農村金融機構經營的獨立性和規范化水平。周建表示,該條例有助于促進縣域農村金融機構自我經營管理機制的完善,突出自身獨立性、創新性、規范化、多元化的服務水平;有助于提升縣域農村金融機構業務創新和開展的效率,促進形成差異化發展,激發其開拓農業金融產品的創新模式;規范其資金投放使用要以涉農業務為主,有助于提升其對涉農貸款風險的管控能力,站穩服務縣域、支農支小的市場地位,涉農貸款規模將帶動農業經濟發展達到進一步擴張;服務當地能力提升,有助于引領農民成為資源配置中起決定性作用的主體,為促進城鄉融合發展提供了堅實保障。通過城鄉發展互相促進以取得最佳的經濟效益,進一步推進我國社會主義現代化進程。
理順農信社管理體制
農村信用社省聯社改革一直備受關注,那么,應該如何理順農村信用社管理體制,提高縣域農村金融機構經營的獨立性和規范化水平?
對于這個問題,杜曉山介紹,對農村信用社管理體制,全國絕大多數省區應實行省區和縣級兩級法人管理體制?!斑@樣可以發揮各自的優勢,同時又有整體的實力辦大事和防控系統性、區域性風險,以及完善和提升服務與監督水平。如果有縣級農商行愿意自己完全與省聯社或省行脫離,目前可以確定選擇不同地區若干或少量水平較高的縣級農商行進行試點,觀察和評估若干年,但不宜普遍試行?!?/p>
隨著改革的深入,全國農村信用社系統包含農商行、農合行,經營狀況大幅改善,市場意識與競爭能力不斷增強,省聯社行政化管理體制存在的問題與矛盾日益突出。但是農村信用社省聯社的設立在推動改革、改進經營、健全內控、化解風險等方面發揮了重要作用,功不可沒。
杜曉山認為,未來要按照聚焦“三農”,強化行業服務功能,包括金融科技水平,整合提升農村信用社為農服務能力。淡化農村信用社省聯社在人事、財務、業務等方面的行政管理職能,突出專業化服務和監督功能。
周建認為,應該肯定省聯社“管理、指導”等職能。尤其是在一些經濟欠發達的區域,省聯社憑借其成熟的經驗和模式,幫助縣域法人金融機構有效實現信息等素材的獲取,引導他們做出相對全面、科學的宏觀決策。當然,對于經濟相對發達的地區、農村金融機構較成熟區域,省聯社的歷史使命基本完成,要讓這些金融機構能按照市場化的運營規則服務三農主體,減少省聯社的影響。目前來看,不同區域的具體情況差異較大。
“農村信用社系統的改革提了一個非常重要的要求,也就是說無論怎么改,一定要在總體上保證農村信用社縣域法人地位和數量總體穩定?!倍艜陨秸f,省聯社改革要因地制宜,基于各省份的具體情況而定,而非用“一刀切”的方式。
據杜曉山介紹,2007年曾有研究提出“五大模式”,即聯合銀行、金融服務公司、金融持股公司、統一法人和完善省聯社。近來,人們的關注更多地集中在前三種模式。例如,“統一法人模式”適合城鄉一體化高、管理半徑小且經營良好的省份;“聯合銀行”適用于城鄉二元結構明顯、轄區內農信社發展水平比較高的省份;現有“省聯社模式”較適合經濟欠發達、縣級法人機構治理不完善、整體發展水平較低的省份。
用金融穩住“三農”戰略后院
為農村金融發展設置導航,一個最主要的風向標就是農村金融領域的政策實踐者。全國政協常委、中國農業發展銀行黨委書記、董事長解學智向《經濟》記者表示,這次全國兩會,強調要對標全面建成小康社會任務,扎實推進脫貧攻堅和鄉村振興。解學智表示,服務脫貧攻堅和鄉村振興是農發行的主場主業主責,對于如何穩住“三農”戰略后院貢獻力量,他提出了以下幾種探索方式:
一是全力服務國家糧食安全。認真配合糧食收儲制度和價格形成機制改革,全力支持政策性收儲,加大對市場化收購的支持力度。積極支持糧食全產業鏈發展,從主要支持收儲向生產加工銷售消費各環節延伸。圍繞藏糧于地、藏糧于技,大力支持高標準農田建設、現代種業、農業科技等,提升糧食綜合生產能力。
二是全力服務脫貧攻堅。牢牢把握精準方略,緊緊圍繞“兩不愁、三保障”突出問題,進一步聚焦“三區三州”等深度貧困地區,推動更多資金、項目、舉措向深度貧困聚焦。大力支持貧困地區特色優勢產業發展,積極支持教育扶貧、健康扶貧、旅游扶貧、貧困村提升工程等專項行動,繼續做好基礎設施扶貧,推動定點縣穩定脫貧。
三是積極支持美麗鄉村建設。聚焦基礎設施突出“短板”,加大對農村水、電、路、氣等基礎設施建設的支持力度。全面落實農村人居環境整治三年行動方案,積極支持垃圾污水治理、廁所革命、村容村貌提升等。大力發展綠色金融,助力打贏污染防治攻堅戰。
四是大力支持產業振興。聚焦農業現代化,積極支持農業產業化經營,探索支持農業新型經營主體的有效路徑,助力拓展農業多種功能,推動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積極支持涉農民營企業和小微企業發展,助推穩定就業、增加農民收入。
五是加大資金籌措力度。全力做好債券發行工作,加大存款組織工作力度,努力降低籌資成本,增強優惠支農能力,騰出更多優惠支農空間,著力緩解企業融資難、融資貴問題。
強化金融產品和服務模式創新
只有適合農村的金融產品,才能挖掘這個市場真正的活力。杜曉山建議,要進行農村金融產品和服務模式的創新。具體的運作手段主要有:
一是圍繞農業農村抵質押物、金融機構內部信貸管理機制、新技術應用推廣、“三農”綠色金融等,強化金融產品和服務方式創新,更好滿足鄉村振興多樣化融資需求。
二是積極穩妥開展林權抵押貸款,推廣農村承包土地的經營權抵押貸款業務,穩妥開展農民住房財產權抵押貸款業務,推動集體經營性建設用地使用權、集體資產股份等依法合規予以抵押,促進農村土地資產和金融資源的有機銜接。推動廠房和大型農機具抵押、圈舍和活體畜禽抵押、動產質押、倉單和應收賬款質押、農業保單融資等信貸業務,依法合規推動形成全方位、多元化的農村資產抵質押融資模式。
三是鼓勵企業和農戶通過融資租賃業務,解決農業大型機械、生產設備、加工設備購置更新資金不足問題。
四是各涉農銀行業金融機構要完善涉農業務部門和縣域支行的差異化考核機制,落實涉農信貸業務的薪酬激勵和盡職免責。適當下放信貸審批權限,推動分支機構尤其是縣域存貸比偏低的分支機構,加大涉農信貸投放。
五是積極運用大數據、區塊鏈等技術,提高涉農信貸風險的識別、監控、預警和處置水平。加強涉農信貸數據的積累和共享,通過客戶信息整合和篩選,創新農村經營主體信用評價模式。發展金融科技,降低運營成本、提高運營效率、防控金融風險、緩解“數字鴻溝”。
六是完善綠色金融和信貸體系,鼓勵銀行業金融機構加快創新“三農”綠色金融產品和服務,通過發行綠色金融債券等方式,籌集資金用于支持污染防治、清潔能源、節水、生態保護、綠色農業等綠色領域,助力打好污染防治攻堅戰。
周建表示,未來,以金融為工具開展“農業社會化服務”將是現代農業生產經營的必然趨勢,新型農業經營主體、農民合作社、農業服務組織等都是其中的主要參與者?!敖鹑趧撔潞彤a品設計必須貼切這些主體的真實需求,因為農村場景和城市消費場景差異很大,結合農業特性和產業鏈協同性,設計好適合不同角色、不同鏈條、不同細分領域的產品和服務才能真正滿足鄉村振興多樣化的融資需求。”
土地是農村的根基,土流網創始人兼CEO伍勇則認為未來要基于土地資源,引入好的產業,構建數字經濟生態體系,通過金融為體系賦能,讓金融與實體相互助力。以實體經濟流動性支持為重點,為交易市場和各類金融機構開放數據接口,推送金融資產。做大增量、盤活存量,保持流量,不斷提高區域經濟的資產證券化水平。
“未來我們應該利用金融科技推動金融需求與各種生產、銷售、服務、消費場景的互聯互通,實現信息流和資金流匹配的交易聚合及過程控制,創新金融工具,發展準確識別融資需求、科學確定風險評價、生成數字化金融資產的場景金融服務,在及時響應實體企業融資需求的同時,降低融資成本,提高資金使用效率,解決區域經濟活動生態圈內企業融資難、融資貴等問題?!蔽橛卤硎?,在數字經濟生態體系里,精準聚合消費者行為數據,這些是銀行等金融機構無法實現的,通過搭建這一平臺,是銀行等金融機構批量獲客、量化風險的最佳渠道。
實際上,在金融服務模式上很多機構都做了一些創新性探索:例如土地經營權抵押貸款和土地銀行。
據伍勇介紹,金融機構大多不熟悉土地價值,難以對土地經營權進行評估和處置,為此探索出“平臺+保險+銀行”模式——由銀行提供貸款,保險公司保證擔保,平臺進行前期評估和違約后處置。伍勇將其稱為“漢壽模式”。一旦出現問題,保險公司先行賠付,平臺再處置土地;出現無法處置的情況,再由三方共同承擔風險。“在這一模式中,最高貸款額度達到300萬元,這樣高額度的抵押貸款,很多金融機構是不敢做的。不僅貸款額度創紀錄,而且“漢壽模式”實際運營三年來,沒有產生過一筆壞賬。因為對于農戶來說,與其違約,不如選擇平臺先行流轉,然后將流轉后收到的租金還給銀行,不但獲得經濟利益,也不會因失信進入黑名單。”
此外還有一種土地銀行模式,被伍勇稱為“寧遠模式”?!巴恋亟洜I權抵押貸款的主要挑戰在于土地面積和承包年限?!皾h壽模式”讓種植大戶獲得貸款,且對土地承包期有要求。而“寧遠模式”突破了這兩個難點,讓只擁有小塊土地的普通農戶也能享受到土地經營權抵押貸款帶來的便利?!闭纭蛾P于金融服務鄉村振興的指導意見》要求的,“重點做好新型農業經營主體和小農戶的金融服務,有效滿足其經營發展的資金需求”。
據伍勇介紹,寧遠的土地銀行模式,就是成立土地合作社,收儲一個區域內的全部土地,由土流網統一規劃流轉,每年給農民固定的租金和分紅。在金融方面,土流網協助銀行對全部收儲土地的未來收益進行評估,由銀行根據評估金額提供一定比例的授信,農戶則按照土地面積獲得不同額度的授信。對于銀行來說,一次性的評估節省了大量手續和成本,全域土地的整體貸款也降低了風險;對于農戶來說,他們通過閑散土地獲得了一張可以隨借隨還的“土地經營權信用卡”,利率也相對信用貸款低了很多;而對于土流網來說,因為有統一收儲的土地經營權,即使出現單個農戶違約也不用處置土地,而是可以用土地租金和分紅抵債。
因為是一次性抵押未來數十年的土地收益,因此只需要完成一次抵押貸款手續,農戶就可以獲得一張長期的“信用卡”,隨借隨還。這樣的批量授信不僅減少了繁雜的手續,更重要的是降低了貸款利率。
宜信普惠高級副總裁毛芳竹也向《經濟》記者介紹了他們探索出來的經驗?!澳壳拔覈蟛糠址N植主體仍然以經驗種植為主,缺乏科學的種植規劃和管理,伴隨農業集約化發展,種植大戶應該種什么、怎么種、如何打通銷路賺到錢?這就要求不但能幫助種植戶清晰分析種植所需各項資源,包括種子、肥料、人工等,還能對資源進行科學有效的整合和配置。根據農作物的生產周期、產出狀況、庫存容量、出庫能力、下游銷售能力等數據,能夠優化種植戶確定種植的時間、數量、區域等具體決策內容,在幫助種植主體有效控制成本的同時,通過合理排產、高效溝通等精細化管控措施,科學有序地實現生產收益最大化?!?/p>
創新農村金融發展模式
對中國農村金融發展的創新水平,可謂見仁見智。但可以肯定的是我國數字金融發展較快,在發展中國家中屬水平較高,在數字移動支付方面走在世界前列。例如,我國農村金融螞蟻金服、微眾銀行、農行甘肅分行研發了“金穗e融”系統,解決農民缺資金、技能、市場等難題。
據杜曉山介紹,國外的農村金融可借鑒的模式不少,例如:美國富國銀行的大行線上服務小微企業經驗??夏醽哅-Pesa手機銀行業務以其成功實踐表明,移動支付是彌補農村地區金融基礎設施不足、彌補傳統金融機構物理網點服務不足的重要方式,其做法和經驗對中國發展農村移動支付,進而推動農村包容性金融發展具有借鑒意義。孟加拉鄉村銀行服務低收入和貧困群體經驗,同時也完全是電算化的信息管理系統。
鄉村振興的總要求是“產業興旺、生態宜居、鄉風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從金融服務鄉村振興的視角看,商業金融是主力軍,應健全政策、商業和合作性銀行分工協作、優勢互補的金融服務組織體系。
然而,杜曉山表示,商業和政策性金融卻難以對鄉村振興要求的“產業興旺、生態宜居、鄉風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敝械摹班l風文明、治理有效”直接發力,而這對于社會企業類的合作性金融和公益、非營利性金融組織而言,則是他們固有的長處和優勢,因為他們在提供金融服務的同時所開展的非金融服務活動完全可以與推動村規民約和基層組織建設相結合和相補充,推進“鄉風文明、治理有效”。而且,規范的合作性金融和公益、非營利性金融組織力量的增強和水平的提升對提高小農的凝聚力、組織化程度和基層黨組織的戰斗力有正面的推動作用。
長期以來,杜曉山一直在呼吁在農村金融服務小農和貧困農戶方面,要發揮規范的公益性制度主義小額信貸和合作金融組織的作用,這需要政府政策的鼓勵和支持,主要需解決他們的合適的法律身份和制度性融資來源?!霸谀壳暗拿撠毠院?020年以后都急需這類機構發揮作用,他們自覺自愿和真心實意地為窮人服務,與弱勢群體的利益是完全一致的,不像商業金融與弱勢群體需求方是兩家人,總有個利益博弈的問題?!?/p>
國務院于2015年頒布的《推進普惠金融發展規劃(2016?2020年)》明確提出:“通過法律法規明確從事扶貧小額信貸業務的組織或機構的定位?!倍艜陨秸J為,這類組織機構中表現比較好的現在在政策法規上就應宣傳、鼓勵并予以專門的規定和制度性穩定性支持。
農村金融的創新點主要是在風險管控、服務效率、產品貼切度上突破。農業是地域性很強的產業,每個國家的發展模式不盡相同,自然因素、人文環境都會對農村金融的發展帶來很大的影響,農業經營在不同國家存在較大的差異性(比如土地權益、糧食市場化流通機制等)。所以農村金融的操作方式和創新水平無法完全橫向對比優劣。從產品貼切度上看,農業發達國家的農村金融產品略優于我國。但是從長期看,中國的農村金融會像中國的互聯網一樣,由于活躍的群體大,需求旺盛,市場推著服務組織加快創新,實現超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