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的高質量發展是一個大課題。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原副主任侯云春在主旨演講中表示,我們的高質量發展階段面臨前所未有的大機遇,也面臨著日益嚴峻的挑戰。機遇有兩面,只要能夠戰勝挑戰就會變成機遇。
首先是新一輪的技術革命。這一輪的技術革命是多項技術,軟件、硬件的綜合,國家發展研究中心概括為一主多翼,一主是網絡化、數字化、智能化創新發展和深度應用。多翼是生物技術、材料技術、能源技術的創新發展和廣泛的應用,這個新技術的發展是標志性的。這一輪技術革命正在日益深刻改變著我們的生產和生活。新一輪技術革命對中國經濟高質量發展是強大的支撐。
其次是滿足人民追求美好生活的新期待。在滿足人民追求美好生活方面我們要向更加安全、更加放心方面來提升。人民非物質方面的消費需求是多元化的,比如最早的消費升級的標志是下飯館吃飯,第二個標志是買大件,第三個標志是買房、買車。
第三是“一帶一路”。中國提出的“一帶一路”,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就是在解決全球議題所提出的中國主張、中國發明。中國的“一帶一路”的合作叫做一主雙驅,一主是基礎設施建設為主,雙驅是產能合作、貿易合作為雙輪驅動,把中國的優勢和“一帶一路”沿線國家、地區的現實需求緊密結合起來。
第四,從戰略機遇看是中國的城市化。中國的城市化率去年按戶籍人口是43.7%,按城市人口是58.58%,如果把兩者結合起來,是50%多。城市化率50%是城市化發展的最快時期,同時也是各種社會矛盾集中爆發的集結線。
第五,中國的人口結構不一樣。60歲以上的人口占據了總人口比重的17.9%,65歲以上的人口占11.9%,16歲以下人口的比重只占總人口的17.8%。以后對養老產業、老年經濟這些產業來說是一個發展機會,但也給我們帶來很多的壓力。
最后,在國際經濟環境方面,近期全球經濟下行,增長乏力,這是對我們新的挑戰。隨著中國經濟的發展,中國科技水平的提升,競爭因素也在上升。
侯云春指出,在高質量發展當中要注意幾個關系。
一是中國經濟在高質量發展當中,發展服務業、第三產業和提升制造業水平的問題,在大力發展第三產業的同時一定要做強、做優中國的制造業。
二是增量和存量的關系,節約資源、提高效率比GDP增長,比多生產一些產品更有意義。
三是扶持實體經濟,要讓一些失去優勢的企業能夠盡快退出市場,或者被優勢企業兼并重組,把有限資源集中、轉移到優勢企業和優秀企業家手里,為社會創造更多的價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