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 要] 浙江省杭州市臨安區自2017年撤市設區以來,在全區范圍內進行了大面積的拆建工作,其中包括很多破舊村莊的改建和合并。“撤村改居”是極具中國特色的一項大規模城鄉改造活動,其中暴露出的問題持續困擾著城市管理與規劃者。本文利用調查研究法,通過對臨安區的個案研究,試圖發現這一活動所面臨的困境,并提出相應的建議。
[關鍵詞] 撤村建居;影響因素;村民組織
[中圖分類號] D699.3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674-7909(2019)15-41-3
1 問題的提出
隨著我國城市化發展步伐的不斷加快,很多農村地區自主或者被動地進入城市化發展的浪潮當中,體現為其管理體制、經濟結構和生活文化需求等方面發展到了城鎮水平或者接近于城鎮水平,或者是由于要適應村級行政區劃的重新調整等形勢,因而被強制性地劃入城市建設的規劃區域之內,這些地區都面臨著“撤村建居”工作[1]。
“撤村建居”是指將村民委員會轉成社區居委會,撤銷村委會建制,實行社區居委會建制。“撤村建居”是城市化、工業化的必然產物,是大力推進農村綜合改革、統籌城鄉經濟社會發展、切實解決新形勢下“三農”問題的根本要求[2]。
2017年8月浙江省杭州市臨安區“撤市設區”以來,在全區范圍內進行了大規模的改造,其改造方式并未以城市商業發展為核心,而是以城市中心為圓心,向四周改建和擴建。這種城市邊緣區為類型的改建方式,城鄉一體,建管并重。許多城市邊緣區一般仍有集體經濟與行政合一的組織機構,建筑雜亂密集,臨安區尤為典型,出現了“城中村”現象。由于二元體制的慣性,這種“都市中的村莊”仍舊實行農村管理體制,因此在建設規劃、土地利用、社區管理、物業管理等方面都與現代城市的要求相距甚遠,甚至出現管理上的真空[3]。
2 研究方法及數據
2.1 研究對象描述
2.1.1 村民群體調查。本次研究選取了臨安區東湖村與平山村的村民群體進行調研,因為兩村地理位置相近,且在歷年來的舊城改造過程中矛盾較為凸顯。早年間,由于平山村面向浙江農林大學,商戶也較多,帶來了許多商機,收入較好。平山村已有明確的規劃區域出現。而東湖村就顯得較為蕭條,由于位于浙江農林大學東面,沒有校門直達,商機較少。但如今由于城際軌道的建設,東湖村的居民又有了新的收益面。兩村的基本情況見表1。
由表1可以看出,盡管兩個村人口和地域面積相差都不大,但在農村集體經濟總收入上相差甚遠,但平山村農民人均純收入卻高于東湖村。由此可以發現,平山村的許多居民是不從事農業活動的,隨著133.33余hm2土地的陸續征用,農民完全失地,但因周邊農林大學、經濟適用房的建成,區塊地氣日漸升溫,面臨良好的發展機遇和前景。為解決農民和農村問題,平山村因地制宜,著力發展第二三產業,引導村民改變生活習慣,離土轉崗,投身市場,創造了較多的商機,因此人均純收入遠高于以農業發展為主的東湖村。
2.1.2 教師群體調查。本次研究同樣涉及一個特殊的群體,就是臨安南校區的教師群體。2017年11月10日,浙江農林大學24戶教師家庭,聯名給上級黨委、政府和新聞媒體寫信,指控杭州市臨安區政府非法凍結包括浙江農林大學南校區在內的房產,聲稱要征收拆遷,如不配合,將予以強制拆遷。
這24套住房,是學校提供給教職工的國有劃撥土地上的房改房。環境優美,綠化率高,各方面配套設施齊全,能享受到主城區在交通、生活、醫療、教育和金融等各個方面的優質資源。然而,臨安區政府拆遷辦在未與教師就拆遷補償方案達成一致的前提下,就要以7 500元/m2的低價強行征收拆遷他們的住宅,且2017年公布的全年城中村改造計劃中并沒有規劃南校區為改造區域(見圖1),這存在著一定的違規行為。
由表2可知,2017年5—6月,杭州市臨安區政府通過不同的單位分別與教師群體進行了利益關系的博弈,但最終沒有有效解決教師的利益訴求,最終導致這個群體寫聯名信投訴政府。
2.2 樣本元素
本研究所涉及的居民數量共計2 027人,根據Scheaffer公式確定調查的樣本元素數量:
式(1)中,N*為樣本元素數量,N為研究對象,即調查的兩村人口及教師群體人數的總和數,δ為抽樣誤差,將其設定為0.06,由此得出樣本調查元素數量為244。調查采用調查問卷與結構式訪談相結合的方式,問卷內容主要包括兩村因舊城改造發生的矛盾、改造后所得賠償的內容等。
受訪居民的基本信息如表3所示。由表3可知,25~40歲的人群占比75.6%,且受教育程度總體在大專及本科水平,知識水平較高。其職業集中于公司職員和個體經商,收入較為穩定。同時可明顯看出,大多數人更愿意進行個體經商,該區域的市場化傾向很明顯,商機較多。根據上述調研數據,發現對于撤村建居這個問題,有以下幾種現象及特征。
第一,調研數據表明,雖然25~40歲的受訪群眾數量較多,然而其中對于該問題的看法差異并不顯著。大多數成年人對于“撤村建居”是持贊同意見的,并且認為在社會發展的過程中這是必不可少的步驟。然而,60歲及以上的人群對于“撤村建居”意見較為明顯。他們認為“撤村建居”改變了他們原來的生活方式和生活習慣,使得他們在心理上難以接受,認為對他們的精神生活帶來了一定的困擾。另外,生活在城市后可能會面臨與子女分開的問題,許多老人無法接受。浙江農林大學南校區的教師群體更是如此,在所有的24戶住戶中,80歲以上的住戶有9戶,他們無法接受居住地點的頻繁搬遷,這對他們的生活帶來了極大的困擾。
第二,調研發現,兩村中擁有商鋪、門面或自己在進行市場交易的以及依靠農田維系生活的人群對于“撤村建居”后他們何去何從以及在補償金問題上有更明顯的意見,而只有一套居住房的人群相對而言并沒有那么明顯的利益紛爭。商鋪擁有者的關注點主要聚焦在商鋪改造后的補償金賠償和商用地賠償問題上,而依靠農田生存的農民主要關注的是農用地征用后的土地分配問題,具體如圖2所示。
3 村民滿意度回歸模型
3.1 相關性分析與檢驗
將居民對“撤村建居”工作設定為滿意、較滿意、不滿意、很不滿意4種,運用相關分析中的偏相關Kendall檢驗,檢驗“撤村建居”對群眾帶來的影響因素,并進行相關性預測。如表4所示,群眾對于住房安置、未來用地、文物保護的滿意度遠遠超過顯著性假設值α=0.05,說明3個分組沒有顯著性差異;而賠付金額、人口分配比例的P值檢驗均小于α,說明這兩個分組有顯著性差異,因此可以認為影響“村改居”利益博弈類型的因素是賠付金額和人口分配比例。
3.2 回歸方程建立
根據相關性檢驗,相關分析主要是判斷2個或以上變量之間是否存在相關關系,并分析變量間相關關系的形態和程度。在確定了影響博弈類型是賠付金額和人口比例分配后,建立回歸方程模型來對存在相關關系的現象間數量變化的規律性進行測定。
根據式(2)計算出賠付金額與人口比例分配分別與博弈類型的相關系數r。
設y為因變量,x1,x2,x3,……xt為自變量。當自變量與因變量之間為線性關系時,則多元線性回歸模型為:
假設利益博弈類型為[yt],由上述系數的計算,得到賠付金額與[yt]的相關系數r=0.937,截距B(常量)為-3.147,人口分配比例與[yt]的相關系數r=0.881,截距B(常量)為-4.729,從而可以得出以下2個等式來表明這兩個相關因素與自變量的關系:
由這兩個等式可以大致預測出因變量x與自變量y之間的相關關系,即賠付金額每增加一個單位點,利益博弈的群眾滿意度將增加0.937個單位點;同理,人口分配比例每增加一個單位點,利益博弈的群眾滿意度將增加0.881個單位點。
4 結論
通過對樣本要素的觀察、對相關數據的分析以及對“撤村建居”居民滿意度模型的研究,發現在“撤村改居”過程中存在以下問題。
第一,補償內容未達到群眾的預期。對于南校區的教師群體來說,補償內容是他們與政府的矛盾焦點所在,可以用政策補償差距。拆遷人對被拆遷人補償時,把屬于城市政府、國家所得的出讓金、增值稅提出交給城市政府、國家,作為城市改造、基礎設施建設、廉租房建造、居民住房困難補貼等資金[4]。
第二,所得補償不平衡。拆遷部門需要仔細研究拆遷實施細則,積極與規劃部門聯系溝通,確定好規劃時間及規劃區域,仔細研究規劃區域圖。根據市場價格,公平公正地評估房屋市價,再對房屋進行征收,讓民眾心服口服[5]。
第三,民眾沒有意識到“撤村建居”工作的重要性,許多居民甚至不知道自己所在的村莊、社區進行了“撤村建居”工作,也不知道這項工作開展的意義何在。因此,要對民眾進行正確的引導。矛盾發生之前就與民眾進行良好的溝通,并合理公正地給予他們解釋和相應的賠償,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減小甚至避免該矛盾的發生[6]。
參考文獻
[1]王楨楨.城市更新治理模式的比較與選擇[J].城市觀察,2010(3):123-130.
[2]劉淑妍,諸大建.城市管理中的公眾參與研究:基于利益相關分析視角[J].政治學研究,2007(4):99-108.
[3]田艷平.舊城改造對城市社會空間分異的影響:以武漢市為例[J].人口學刊,2012(6):72-80.
[4]安樹偉,張晉晉.舊城改造與新區建設比較研究:基于政府視角[J].城市發展研究,2011(4):53-56.
[5]于彤舟.北京市村莊改造模式回顧與思考[J].小城鎮建設,2015(2):46-53.
[6]袁軍,高立軍.城中村改造模式初探[J].中國科技財富,2009(2):1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