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本文對精準扶貧與鄉村振興有效銜接的邏輯關系進行簡述,對精準脫貧與鄉村振興有效銜接存在的主要問題展開較為深入的分析,并以此為依據,提出精準扶貧中滲透鄉村振興思想、借鑒精準脫貧體系促進鄉村振興、精準扶貧主體與鄉村振興主體銜接等有效方式,旨在實現精準脫貧與鄉村振興的有效銜接,進而在一定程度上促進城鄉社會平衡發展與鄉村充分發展。
[關鍵詞] 精準脫貧;鄉村振興;銜接
[中圖分類號] F127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674-7909(2019)15-12-2
精準脫貧與鄉村振興有效銜接的發展戰略,是黨的十九大提出實現全面小康的標志性戰略,同時是黨的“三農”工作重要抓手。精準脫貧主要是以致貧為核心內容,通過針對不同因素運用多樣化的扶貧措施,從而幫助每名貧困戶實現脫貧,重視微觀政策。而鄉村振興主要重視從頂層設計角度為鄉村指明發展方向及道路,屬于系統化工程,重視農村經濟、文化及社會等多個方面的整體提升。兩大戰略共同推進、有效銜接,對我國現代社會實現“兩個一百年”奮斗目標有著重要的促進作用。
1 精準扶貧與鄉村振興有效銜接的邏輯關系
1.1 任務邏輯
隨著精準扶貧戰略的提出及實施,使得農村貧困問題得到了有效改善。但是,由于農村民生領域中的歷史欠賬較多,所以農村與城市的公共服務和收入水平等都有著較大的差距,鄉村的治理體系及治理能力有待提升[1]。對于傳統的資金、人才等核心資源,均是從農村逐漸向城市實現單向流動,致使農村在經濟發展過程中存有“空心化”現象。精準脫貧作為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的基礎目標,實現精準扶貧與鄉村振興有效銜接,不僅能在一定層次上有效鞏固脫貧成效,而且能提升脫貧質量。
1.2 范疇邏輯
從范疇邏輯方面針對精準脫貧與鄉村振興展開深入分析,在精準扶貧實施過程中能有效解決絕對貧困問題,促使人們生活逐漸向著小康方向發展。而且在實施的過程中重視公正、透明的標準,將能從根本上有效解決絕對貧困問題。而鄉村振興戰略的實施能解決相對貧困問題,促使貧困人員實現共同富裕。而且鄉村振興戰略的實施能實現農村與城市的共富共贏。按照黨中央的戰略部署,到2020年,我國現行標準下農村貧困人口實現脫貧,貧困縣全部摘帽,解決區域性整體貧困問題,使人們的溫飽得到有效保障。
1.3 時間邏輯
從時間邏輯方面針對精準脫貧與鄉村振興展開分析,主要體現在2020年與2050年的時間節點上,在已有的脫貧基礎上有效實現鄉村振興。與此同時,精準扶貧和鄉村振興都是以實現“兩個一百年”奮斗目標為主,精準扶貧主要是立足于全面實現小康社會的第1個百年奮斗目標,而鄉村振興則是立足于構建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的第2個百年奮斗目標[2]。
2 精準脫貧與鄉村振興有效銜接存在的問題
2.1 銜接體系不健全
從我國社會經濟發展現狀來看,雖然我國已經具備了較為完善的體制機制和運作體系,但是鄉村振興戰略的實施正處于頂層設計和宏觀規劃的過渡期。精準脫貧與鄉村振興在協調發展的過程當中存有運作不順暢的問題,最終導致各地的銜接體系都沒有創設統一的方案及標準。精準扶貧已經構建了完善的組織體系,并且從中央到地方都構建了完善的體系,而鄉村振興的機構設計卻不是很完善。
2.2 產業難以升級換代
現如今大部分精準扶貧中所建立的產業,大部分都是屬于短期見效的,但是可持續性效果并不是很高,而且加上在脫貧攻堅的壓力下,有很多地方的項目都是屬于“虎頭蛇尾”的存在,缺乏后期投入,從而導致貧困人員不能有效實現脫貧,致使很多產業都出現“夭折”的現象。
2.3 農村空心化現象嚴重
當前大部分貧困地區的人們為了能獲取更好的生活條件與發展空間,紛紛從自己的家鄉來到城市中工作,長此以往,導致農村的空心化現象日益嚴重。由于農村的青年都在城市中工作,致使農村缺乏大量青年勞動力,留守在農村的人員大部分都是婦女老幼,很多住宅及田地沒有人進行打理,加大了精準扶貧工作的開展難度。與此同時,由于農村青年勞動力逐漸向城市進行流動的趨勢過于嚴重,加之精準扶貧需要針對貧困戶進行甄別,而在甄別的過程中需要統計城市的外出青年情況,進而給精準扶貧工作的“精準”造成了阻礙。甚至有的時候還會因為信息傳遞不完善、不及時等,對貧困戶的甄別出現問題[3]。
2.4 貧困戶不予配合
精準脫貧與鄉村振興實現有效銜接的時候,還存有貧困戶不予配合的問題。產生這一問題的主要因素是貧困戶的思想觀念過于傳統,落實精準扶貧政策的積極性不是很高。這是因為貧困農村交通不方便、地理環境特殊等,致使貧困戶的思想觀念過于傳統,貧困人員沒有正確意識到精準扶貧的重要意義,甚至誤認為政府扶貧在一定層次上傷害到了自己的“自尊心”,從而給精準扶貧工作的開展造成了嚴重影響。
3 精準脫貧與鄉村振興有效銜接的路徑
3.1 精準脫貧中滲透鄉村振興思想
在多維貧困視角下有效落實精準脫貧政策,不僅能從物質上實現脫貧,而且能實現精神方面及生態方面的脫貧[4]。現如今,我國相關政府正在嚴格要求精準脫貧的標準,但是并不是指脫貧攻堅應重視脫貧而忽視質量。首先,在鄉村振興的發展背景下,脫貧攻堅的標準應有效結合自己的資源優勢,然后根據脫貧攻堅的目標,在精準脫貧中逐漸滲透鄉村振興思想,并且要確保精準脫貧能與鄉村振興實現相互銜接;其次,應大力發展鄉村教育,使貧困人民先從精神方面實現脫貧,從而提升脫貧效果;最后,需要把鄉村振興的“生態宜居”生活理念融入生態環境過于惡劣的地區的脫貧工作中,實施生態移民工程。
3.2 借鑒精準脫貧體系促進鄉村振興
首先,由于鄉村振興戰略的實施具有涉及面廣、持續時間長等特點,所以,在實施鄉村振興戰略時要有較完善的體制機制給予保障。而在精準脫貧的過程中形成了大量的體制機制,如社會動員機制、考核評價機制及動態監測機制等,都為精準脫貧做出了巨大貢獻。那么把這些在精準脫貧過程中積累的體制機制運用在鄉村振興戰略的實施過程中,可以為鄉村振興戰略的實施提供基礎保障;其次,還應當培養人們的主人翁意識,充分調動農民的內生動力,促使農民能夠積極參與到農業發展中,進而積極鼓勵人們為鄉村振興出謀劃策,激發村民的內生動力,最終成為鄉村振興的典范。
3.3 精準扶貧主體與鄉村振興主體銜接
精準扶貧政策的實施主體主要是農村中的貧困農戶,借助幫扶措施或策略等,帶領貧困農戶逐漸脫貧。而鄉村振興戰略的實施主要是面向全社會,鼓勵大家發揚奉獻精神,從而帶領貧困群眾脫貧致富。由此可見,不論精準扶貧還是鄉村振興都是以提升農村貧困人口自我發展能力為基礎,實現可持續發展的目標。所以,要想實現兩者的有效銜接,不僅需要合理運用行政力量,還需要合理運用社會力量[5]。首先,可以通過構建完善的激勵體系,激勵技能人才、企業及社會組織機構等,以捐資捐物的方式積極參與精準脫貧與鄉村振興工作,構建出多元主體一同參與的工作模式;其次,需要借助市場力量實現各類生產要素的高效率結合與應用,進而提升農村貧困人口的經濟收入。
3.4 精準扶貧與鄉村振興技術的補充
隨著我國信息技術的飛速發展,大力推進了我國農業信息化發展。因此,需要針對精準扶貧與鄉村振興技術進行相互補充,可以把精準扶貧與鄉村振興的技術發展逐漸納入農業信息化發展規劃中。對于鄉村振興而言,需要通過擴大農村網絡建設的方式,分析當前農業市場的發展需求,促使農村電子商務發展,并且需要在發展的過程中積極鼓勵互聯網企業可以創設產銷銜接的農業服務機構,促使我國農業高質量發展;對于精準扶貧而言,可以借助扶貧開發信息化建設等方式,不斷完善精準扶貧的數據庫,并且需要記錄扶貧成果,從而為建檔立卡戶精準推出提供數據支撐。精準扶貧與鄉村振興技術的相互補充,可以有效提升兩者資源的使用效率。
4 創設完善的精準脫貧與鄉村振興銜接保障體系
首先,將以生態宜居工程鞏固易地扶貧搬遷成果的方式,實施鄉村振興戰略。并且需要在實施的過程中高度重視經濟貧困與精神貧困的消除,通過扶貧、扶智、扶志結合的方式,培養鄉村貧困人員的生產能力。或者通過加強宣傳、引導等多種方式,探索出可以有效解決鄉村貧困問題的戰略措施。其次,可以通過夯實基層組織建設的方式,構建完善的以黨組織為核心的組織體系,并且需要把脫貧攻堅和鄉村振興作為基層干部的考核標準,使黨員及基層干部能加大對農村的教育監督,進而促使鄉村向著可持續及健康的方向發展[6]。
5 結語
在當前社會經濟發展背景下,精準脫貧作為我國減貧的主要任務和方式,能與城鄉融合發展、共同富裕,同時能構建出具有中國特色的鄉村振興路徑。而鄉村振興作為目前全國農村共同實現的主要戰略目標,只有精準脫貧與鄉村振興實現有效銜接,才能完成“兩個一百年”奮斗目標,將通過精準脫貧中滲透鄉村振興思想、借鑒精準脫貧體系促進鄉村振興等多個方面,進一步促使城鄉社會平衡發展與鄉村充分發展。
參考文獻
[1]田菊會,喬亞杰,孟祥屾.精準扶貧背景下的鄉村振興戰略研究[J].經濟研究參考,2018(10):67-71.
[2]魯可榮.脫貧村的文化重塑與鄉村振興[J].廣西民族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19(1):64-69.
[3]姚興會.脫貧攻堅銜接鄉村振興戰略微觀考察:以重慶市黔江區李子村為例[J].重慶行政(公共論壇),2018(5):74-76.
[4]莊天慧,孫錦楊,楊浩.精準脫貧與鄉村振興的內在邏輯及有機銜接路徑研究[J].西南民族大學學報(人文社科版),2018(12):117-121.
[5]陳娟.以“互聯網+精準扶貧”為載體,落實甘肅鄉村振興戰略的對策建議[J].社科縱橫,2018,33(10):56-58.
[6]管前程.鄉村振興背景下精準扶貧存在的問題及對策[J].中國行政管理,2018,400(10):153-1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