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 瑩 中國瑞林工程技術股份有限公司
人口老齡化已成為當今世界一個重大的社會問題,隨著全球老齡化的加劇,各國都開始關注老年人問題。據統計表明,進入21 世紀以來,60 歲以上老年人占總人口10%,已逐步進入老齡化階段。我國老齡化呈現五個特點:老齡化趨勢明顯,老年人口數量大,“未富先老”、“空巢”老年人迅速增多,城鄉老齡人口差距大,農村養老問題嚴重。因此,如何為老年人提供一個舒適安全環境是一項重要的社會責任。
老年建筑選址時,首先考慮生態環境和空氣質量;交通便利,與城市聯系緊密;周邊環境安全性能較高,配套設施完善等,給老年人人性化的生活空間。因此,要深入了解老年人獨特的心理特征需求,從人性角度出發,將其加入到建筑細部設計中。
在老年人住宅設計中,應考慮老年人的居住需求。老年人居住建筑配備相應設施,以滿足老年人隨著年齡增長對建筑設計的需要。就生活需求而言,它們一般為所經歷的幾個時期的需求提供方便、經濟和實用。
老年建筑設計要從老年人的安全、舒適和方便出發。由于群體生理老化,腿腳不靈遍,因此,房屋中地板材料要防滑,高度差和閾值應被排除;衛生間和浴室應設置必要輔助設施。同時,房間內還應安裝緊急呼叫裝置,能方便、及時或自動報警,以便在緊急情況下及時實施搶救。
由于國家和集體組織的長期社會福利事業經費不足,而人口老齡化的增長的需求日益上升,導致當前我國現有的老年福利設施非常的缺乏,社會福利機構的床位總數只占老年人總數的0.8%,遠無法滿足社會的需求。
目前,國內養老機構絕大多數是公益性福利型,主要收容“三無”老人,缺乏配套設施,加上戶型設計不合理,功能相對單一,養老院戶型類型存在差異,而且房屋布局不合理,功能不完善,不能滿足老年人住宅的特殊功能要求;更不能從規劃設計上展現人性化的關懷。
目前,我國養老公寓以中小戶型為主,大部分屬于傳統養老院和福利院,規模較小,很少有大量床位。總體規劃設計落后,生活設施不完善,健身、娛樂設施單一,醫療保健不配套,服務水平低,缺乏人性化,不能滿足老年人的心理和生理需求。
某地區一老年人住房建設項目,總用地面積5500平方米,項目呈長方形。土地西側為7.5米寬的城鎮道路,周圍為居民住宅。以下是對其建筑設計的一般分析:
本項目總體布局采用半封閉式布局,建筑沿西路和北側布置,形成內庭院。南部留出大量空地作為門庭、庭院綠化等戶外活動空間。這種布局一方面可以保證住宅房間的日照需求,另一方面使住宅區遠離周邊道路,保證老年人的睡眠和休息不受外界干擾,為內院營地營造一種祥和氛圍,滿足老年人對安全、安寧的心理需求;同時,在兩排居民區之間設置公共用房,縮短交通距離,方便老年人出行。
在老年建筑居住空間設計中,由于老年人身體抵抗力差,對天氣冷熱變化敏感,而陽光對老年人的健康起著積極的作用,因此,首先,根據老年建筑地形位置,房間應有良好的朝向和較多的日照時間,同時,房間應能保持空氣流通,防止過度噪聲污染。其次,陽臺作為客廳的連續空間,設計時應考慮到老年人使用便利性,解決陽臺與客廳的高差問題,方便老年人進出和活動。同時,在陽臺設計中,應注意避開秋冬主導風向,陽臺視野應盡量開闊,讓老人在室內感受自然風光。最后,臥室到衛生間的設計需更多關注,空間尺度應考慮輪椅的運動和旋轉空間。臥室和衛生間的出入口之間不應有高度差。同時,選用外門或折疊門設計,衛生間地面防滑系數高,衛生間應設計安全扶手,使衛生間的使用更加安全。
在老年建筑中,門廳是室內外空間的主要交通樞紐,承載老年人的各種日常活動和行為。不僅要在電梯、走廊、廁所、公園等公共場所設計無障礙通道,還要在條件允許情況下設計安全報警系統,以應對突發事件。因此,在設計中,其空間形態和尺度設計應能滿足老年人行為習慣和心理需求。同時,整個老年建筑的交通空間要做好空間布局設計,增強整個建筑的層次感,保證老年人的私人空間。其次,老年建筑廊道設計不僅要符合我國現行規范,還要在空間形態和功能設計上更靈活,更注重空間的劃分和交通功能的實現;從而創造出層次性更強的公共和私人空間,進而提高老年人的居住質量。
總之,我國作為人口老齡化大國,面對越來越多的老年人需贍養,加強老年建筑設計顯得尤為重要。因此,在老年住宅設計過程中,要充分體現對老年人的關愛,促進老年住宅的產業化,進而促進老年住宅建筑設計水平的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