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 龍 中國電建集團山東電力建設第一工程有限公司
電力資源對現代社會的發展有不可或缺的作用,其中火力發電作為電能生產最主要的來源之一,為社會做出了重要的貢獻,因此做好火力發電廠的安全生產至關重要。對于火力發電廠來說,承壓管道是非常重要的構件,焊接結構在承壓管道中占據了非常大的比重,對整個管道的質量有重要影響。焊接的過程中,焊縫位置以高溫的形式將進行熔化,然而待其冷卻以后,焊接接頭就會出現殘余應力;在焊接作業過程中,為了避免在使用過程中受應力作用導致開裂,所以應當采取有效措施降低局部應力,這就需要高溫回火處理,這是降低殘余應力應用最廣泛的方法[1]。
所謂焊接熱處理,就是在焊接前、焊接過程中或焊接后,對金屬件實施的熱處理作業;通過將焊件整體或局部加熱,使其升高到一定溫度然后對其實施一定時間的保溫處理;最后在以特定速度使其冷卻;通過這樣的一個過程,以改善工件的工藝性能、焊接接頭的金相組織性能和力學性能,以更好的滿足裝配需求的處理技術。焊接熱處理作用[2],一方面是改善焊件性能,另一方面是消除焊接所造成的焊件熱應力。就焊接熱處理的整個工藝流程來看,分為預熱、后熱和焊后熱處理三個部分。
所謂預熱,就是在焊件開始焊接作業之前,對其整體或部分實施加熱的作業內容。一般情況下,現場焊接預熱,都是針對焊件的特定部分實施加熱而不是整體加熱,主要是為了使焊件焊接作業后降溫更加緩慢,以免出現冷裂紋。同時,也是首先通過預熱的方式使焊件均勻受熱,以免直接對冷態金屬直接實施焊接作業,導致受熱不均引發的不均勻膨脹。無論是加熱過程中的不均勻,還是冷卻過沉重的不均勻,都會造成金屬的膨脹、收縮應力過大,而出現裂紋[3]。
所謂后熱,就是當焊接作業完成以后,對焊件實施加熱,使其溫度處于300℃~400℃狀態,然后對其實施2h~4h 的保溫處理;這樣就能夠讓焊件的降溫冷卻速度放緩,使加速氫能夠順利逸出。
所謂焊后熱處理,就是整個焊接作業結束后,對焊件實施加熱,使其溫度升高到指定區域,然后對其實施保溫處理,從而使其得以以較慢的速度回復常溫。這樣就能夠對焊接接頭的組織性能、力學性能作出相應的改變,同時能夠消除焊接作業造成的殘余應力。焊后熱處理事實上就是高溫回火作業,對其實施高溫回火,主要是為了實現以下三個目的:
首先,使焊件的焊接應力得以降低,同時改善其脆性,避免焊件出現斷裂;
其次,焊接形成的焊縫部位中的粗大金相組織,經過高溫回火處理以后逐漸細化,從而使焊件的力學性能得到有效提升;
再次,避免焊件出現變性,使其尺寸保持穩定狀態。
對于火力發電廠來說,在建設、維護的過程中,焊接工藝承擔著非常重要的使命。特別是鍋爐受熱面、四大管道、本體管路以及承重部位,基本都需要焊接作業。另外,在機組檢修過程中,受熱面、本體管路常常需要更換管道,這同樣需要對其實施焊接作業;還有檢修過程中發現焊接接頭質量有問題時,也需要對其實施補焊作業。上面所提到的所有接頭焊接作業,基本都需要對其實施相應的熱處理作業;熱處理質量的高低,對于焊接接頭質量的高低有很大的決定作用。
本文針對承壓管道焊接接頭熱處理的分析和探討,不涉及高深的理論,而是依據施工現場有著較為廣泛應用的電阻式紅外熱處理溫控柜,針對焊接熱處理的相關操作規范以及注意事項,做具體的說明即可。
對于熱處理工作人員來說,在接受熱處理作業任務的同時,也會受到一張與之相配套的熱處理工藝卡。工藝卡對于熱處理作業有非常重要的作用,這是以行業規范、單位工藝為基礎設計出的作業工藝說明,工藝卡的生效需要經過熱處理技術人員、操作人員共同簽字,表明雙方就熱處理的相關工藝要求、作業規范做充分交底。簽字以后工藝卡即刻生效,并且是熱處理作業的依據,不可隨便更改。
根據熱處理工藝卡上的相關內容,首先找出熱處理所需的焊前預熱、焊后熱處理所必需使用的加熱片。加熱片的相關規格必須依據加熱的目標件選擇與之相匹配的。操作人員必須要對加熱片的規格,以及是電壓、功率等相關指標非常了解。一般來說,加熱片電壓有如下的五種,35V、55V、75V、110V、220V;其功率基于電壓的不同也會隨之發生變化[4]。在作業過程中,根據實際需要選擇對加熱片實施串聯或并聯。但不管怎樣連接,電壓必須控制在220V以內,單路輸出功率必須控制在30kW以內。如果有多路二次線輸出,還必須要盡力保證三相電平衡。
在布置熱電偶的過程中,務必要堅決依據作業規范執行,同時要確保熱電偶與加熱片之間的貼合度,不可出現二者之間有滾動或滑動的現象,這樣會導致溫度一會兒高一會兒低,加熱不均勻。應當充分運用熱電偶自身具有的良好的彎曲性,使與加熱件之間保持良好的貼合狀態。
對加熱片的狀態要保持密切關注,確保其完好狀態;另外還對加熱件表面認真檢查,確保上面沒有留下飛濺、焊瘤等物質。加熱片的寬度,同樣需要堅決依據作業規范執行。如果加熱件自身厚度過大,或者形狀不規則,可以根據需求將加熱片組合在一起,使之成為繩型,這樣就能夠更好的滿足寬度要求。
保溫處理的過程中,特別是吊口位置的保溫作業,要盡量是上下溫度之間溫差最小;另外加熱件的下層保溫棉必須要比上層厚[5]。
在熱處理作業的過程中,為了確保熱處理曲線與實際狀況的符合,要保證熱處理曲線以卷為單位,同時務必要保證曲線的連續性。當一卷曲線全部打印完成以后,在下方對焊件的相關信息,以及焊接作業的相關信息做全面的標注。
檢驗熱處理效果,通常依據硬度檢測的結果來判斷。根據DL/T 869—2012《火力發電廠焊接技術規程》中的相關內容,我們通常情況下認為,只要熱處理曲線符合要求,那么焊接接頭熱處理的硬度檢測必然也是符合要求的。事實上這一判斷是缺乏依據的。熱處理曲線符合要求,事實上只能夠代表焊接過程符合要求,并不能代表焊縫硬度符合標準。焊接過程符合要求,僅僅是焊縫硬度符合要求的的一部分,只是必要條件而已。所以,我們在強化焊接過程監督的同時,依然有必要就熱處理后的焊縫硬度實施必要的檢測。具體的檢測采用抽檢即可,事實上即使對每一個熱處理的焊件實施全檢,也還是抽樣檢測,因為不可能對焊縫的每一個部位都實施檢測;檢測點的硬度并不完全等同于焊縫所有區域的硬度。具體檢測的標準,需要熱處理人員根據實際狀況作出相關判斷。這對于熱處理人員的專業素質、熱處理經驗以及工作責任心,都提出了較高的要求。
綜上所述,焊接接頭熱處理對于焊接接頭的質量有非常重要的影響。在改善技術的同時務必要持續推動作業人員的綜合素質。一旦出現質量問題,不僅僅會造成人力物力的浪費,如果需要二次返修,甚至會對工程進度造成影響。所以對其工藝必須給與高度重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