章創城 廣東電網揭陽普寧供電局有限責任公司
(1)傳統手工型。人工途徑是較為傳統的計量方法,為每一戶用戶設置電表,每隔一段時間就讓計量工作者到用戶家中收費。該方式存在顯著的落后性,它不但需要消耗大量人力資源,還無法實現對所有用戶的統一管理。然而傳統手工方法依然存在于我國許多經濟落后地區。(2)IC卡型。為了減少計量工作者的工作強度,許多公司采取讓客戶前往公司購買電力的方式來收費。且設計研發了IC 卡式電度表,這種電表使用了預付費的收費模式,客戶首先使用IC 卡付費才能夠用電,此類方式在市區中較為常見。(3)自動抄表。近年來,自動抄表法受到了普遍關注,同時取得了一定的實際效益,這種方式體現出了計算機與互聯網通信等技術在這一領域中的實際運用。在一些已經實現了集中控制的地區,能夠采取自動抄表技術,重視由于客戶的位置相對集中,因此能夠采取較為先進的技術,同時能夠進行更加有效的管理與控制。
由于當前信息化與現代化持續發展,我們更應當做到堅持創新,建成更加高效的數據采集系統,增進運維效率。
采取通訊路徑自動優化搜索技術,能夠把原先存在的“串臺區”問題轉變成多路由備用,極大程度上提升了數據采集的精確度。此外,為了讓運維管理更加規范化,在各級縣市的電力公司內部設置采集部門,完成工作人員裝備配置,建成常態化監控運維系統,在運維處理、監管等各個環節中形成一套考評體系,盡可能保證運維工作能夠高效高質量的進行。研究并開發可視化運維功能,將其逐漸運用于實際中,系統會依照其記錄的采集數據,對電表、采集器以及集中器中的故障進行智能分析,并依靠其中記錄的用戶坐標,為企業提供故障設備的具體位置,同時在派工以及后續處理中進行全過程管理,盡可能提高運維效率。
在確保系統建設速度能夠得到提升后,將精細化運用作為目標,將系統所收集的各項信息,如負荷、電量等進行發掘,利用系統中具有的各項功能,將客戶服務、用電管理、電能計量、核收電費等各項業務落到實處,盡可能充分的發揮出采集系統在技術方面的優越性,讓營銷模式能夠得到充分的轉變。
集抄集收是電力企業所推出的一項管理創新模式,它以用電信息的“全覆蓋、全采集、全費控”為基礎,力圖實現服務質量、人員結構以及工作效益等方面的最大化,同時將專業性、高效性、智能性以及集約性作為基本原則,并最終達成了集中運維、統一收費、智能計量的目標,從而在極大程度上降低了人工抄表所需的工作量。
設置于電力公司生產運行地區的電能計量設備,應當由專門的運行工作者來進行監護,確保該設施能夠封印完好且不會遭受破壞。而設置與客戶住所的電表則需要由客戶本人來進行保護,確保設備不會受到損壞。要加大力度推廣使用壽命更長、質量更優且負荷更寬的電表,將使用時間長、磨損程度高的老化設備淘汰;盡快以更加先進的設備來取代居民原先使用的標定電流不足的電能表。
在出現電能計量設施的故障問題時,需要在第一時間向有關技術部門反應并令其及時處理。在發生電能表故障時,需要讓電力公司中的有關技術機構根據我國《電力法》中的有關條例妥善處理。電力部門應當增進檢修工作中的工藝檢驗質量,嚴格走字試驗。相關工作者在發現用電量數值不正常、計量錯誤或電表故障時,需要盡快將問題傳達至計量所,并在第一時間前往現場對電能表、二次回路與互感器進行實地檢驗,以探明故障產生的緣由。其中燒表故障需要在一天時間內完成處理,城市區域內的故障處理應當不高于3 天,其它地區應低于5天。
電能計量部門需要在出現計量問題時進行快速、妥善的處理,對于已經產生的電量誤差,需要細致的進行調研與認定,明確責任,制定出未來應當使用的防范對策。同時,依據規定來計量差錯電量。因為計量誤差與竊電所導致的追退:例如安裝錯誤、缺相等問題導致的,應當由供電所依據故障所造成的實際誤差值以及故障原因來進行追退,計量結果首先會交由市營部進行審核,在通過后交由抄表工作者。若計量設備故障是由于用戶竊電所引發的,監管者就需要對其竊電行為進行取證,針對竊電行為撰寫書面認定材料,并讓有關責任人簽字。若由此引發的計量誤差值超出了10 萬千瓦時,就需要將其上報至省級電網企業管理部門。
綜上所述,運維管理是必須面對的難題,電力公司在處理這一問題時需要向有關工作者普及專業知識,增進其管理能力。在接下來的工作中,電能計量的發展方向將會走向集約化、專業化,并依靠各種新的計量技術來增強其競爭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