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麗艷 周 娜 山東工程職業技術大學
在經濟快速發展環境下,我國建筑工程規模日益擴大,傳統的將廉價勞動力、生產資源作為競爭優勢、粗放經營為主的管理模式已經不足以支持建筑單位新時期的發展需求,而BIM技術在建筑領域中的推廣應用為企業管理生產提供了創新渠道,能夠有效提高企業的管理效率與生產效率,結合BIM技術能夠促進企業實現精細化管理目標。
BIM 技術在2002 年開始引入我國建筑工程領域后,逐漸在社會各個行業中推廣開來,我國十一五規劃還將該技術融入到教學支持和科研攻關當中,創新了BIM技術研究渠道。
從國內發展現狀分析,大部分的學校都構建了BIM 實訓室,組織教師積極參與BIM 技術培訓,引導學生參與各種BIM技術競賽,全面擴大推廣BIM 技術應用。甚至在部分學校中還設置了BIM技術選修課程。但BIM技術在院校中的推廣發展還存在一定不足,學科體系存在一定疏漏,現有教學體系更加重視工程初期階段對BIM 技術的應用,傾向于方案和概念階段的應用,導致全生命周期出現割裂現象,而學生在參與BIM技術的過程中也僅能掌握相關軟件操作技術,無法將其有效應用到實踐當中。新時期發展背景下建筑領域對于專業管理人員需求不斷提升,為此高職院校需要加強相關人才培養,積極創新管理課程,迎合時代發展需求。
從理論意義層面分析,能夠進一步深化工程管理理論課程、實訓課程與BIM技術融合創新模式的研究發展,促進本科職業教育工程管理人才培養模式的制定及其不斷優化發展。
從現實意義角度分析,能夠進一步擴充本科職業院校相關專業所需技能和知識,通過研究可以進一步強化企業之間的聯系,強化學生動手實踐能力,擴大學生就業范圍。通過合理研究可以制定和完善本科職業教育相關工程管理專業人才培養計劃,加強BIM技術專業教師隊伍建設[1]。
將本校升為職業本科作為契機,促進BIM 技術和工程管理課程的全面整合,促進職業本科教育的有效改革。
BIM技術主要是一種匯聚工程項目各種信息的數據模型,其利用數字信息能夠將建筑物真實狀態仿真模擬出來,具體包含幾何形狀信息和非幾何信息,像是工程的施工進度、所需材料和構筑物重量、工程造價等,擁有優化性、模擬性、協調性和可視性等特征。
以BIM為基礎的工程項目管理主要是利用數字化方式共享、管理和創建信息,其包含多種優勢,具體如下所示:第一是BIM技術進行項目管理,能夠促進工程價格和工程量等信息的透明化、共享化,實現全過程、短周期對盈利目標和資金風險的全面控制。利用BIM技術還可以針對結算書、進度審核、投標書和預算書等實施統一管理,生成對比數據。引入BIM 技術還可以費用支付、簽證管理、招投標和成本核算等全過程造價實施科學管理,提供施工變更、支付憑證以及施工合同的附件管理。
從總體來看,應用BIM技術能夠從維護運營、工程施工和項目設計等環節入手,設計資源計劃,全面控制資金風險,節約施工成本和能源資源,控制污染,提升整體效率。融入BIM技術可以創新傳統項目管理觀念,引導建筑信息技術朝著高層次的方向發展,進一步提升建筑管理集成化水平。
目前企業對于BIM 技術人才的需求主要有BIM 項目經理、BIM項目專業主管、BIM模型創建工程師等施工現場人員;BIM 高級技術員、BIM 協同工程師、BIM 數據維護員等技術團隊以及BIM 產品設計員、BIM 軟件開發員等開發團隊的人才。所以高校人才的培養應從低到高進行梯次提升,從會軟件,會建模到會應用,畢業后能夠快速適應基于BIM的項目管理,企業中經過項目實踐應用后逐步發展到能夠進行業務集成的高級BIM 管理人員。由此可見,高校本科階段人才培養應集中在BIM軟件操作能力、BIM模型生產能力、BIM模型應用能力、BIM 項目管理能力、應用環境建立能力、BIM 項目管理能力相結合的應用型人才基本能力的培養上。為此我認為應該做好以下幾點。
專業課程主要包括三類,為此可以從以下三種層面入手進行BIM 技術改革創新:第一是核心課程。核心課程主要是工程管理專業相關基礎知識。融入BIM 技術,優化充足原有課程內容,比如把計量課程和工程計價課程變成以REVIT 為基礎的工程計價和三維計量課程,或變成FOR REVIT 工程計價和三維計量,把工程建設成本管理變成以BIM 技術為基礎的4D管理,把工程管理轉化為從設計環節入手結合REVIT創建BIM初始模型,從而融入到施工過程5D管理當中。
第二是專業課程,即與核心課程相比,為學生提供涉及更深、更加廣泛的內容,包括工程管理從設計到竣工結算整個過程的信息管理、安全管理、進度管理、質量管理、成本管理、投資管理等內容。充分結合BIM多性質和多階段的數據集成特征,先把培養學生繪圖和識圖的CAD 以及工程制度課程轉化成REVIT三維課程,針對房屋建筑學、建筑結構課程和工程結構課程也可以通過三維透視模型進行講解。
第三是創新課程,即研究課程和實踐課程。隨著BIM 技術發展,可以適當設置BIM研究項目或創新實踐課程,也可以將其看作是頂峰創新課程。對項目過程所包含的建筑設計軟件,比如造價軟件、結構分析軟件和REVIT 和工程成本、安全管理以及施工進度等內容實施全面整合,以具體項目為依托,通過實踐操作和實驗整合相關管理知識,結合專業課程以及核心課程所學基礎知識,促進項目集成管理創新,即促進項目全過程各個參與單位、項目進度、施工質量、成本消耗等實現集成管理目標。以當下相關畢業實習課程為基礎載體,增設BIM 項目,教師也可以結合學生基礎能力和興趣,為其提供積極參與的機會,創造良好條件。
BIM技術的不斷發展為建筑工程管理創造全面支持平臺。BIM技術為項目施工設計提供了有效合作平臺,和傳統二維平臺比較,BIM 技術基礎上形成的三維可視化平臺,能夠拉近學生的距離,方便學生理解和接受,主動融入到較為復雜的施工、設計管理當中。三維可視化分析對于施工現場管理具有重要作用,比如可以在正式施工前,對所有環節進行模擬,及時發現其中的缺陷漏洞,進一步降低風險因素,控制風險成本。為此在工程管理專業中,應該積極融入BIM技術特點,不斷優化、完善相關專業課程,比如進一步改革工程制圖、幾何畫法、施工管理、造價管理、建筑設備、工程計量等課程,把BIM技術融入到工程管理專業當中[2]。將BIM 技術應用到工程項目當中,能夠針對工程項目的進度控制、成本控制、造價管理、施工技術方案論證、工程設計等課程提供信息共享平臺,方便該專業學生全面掌握項目全過程管理的技術手段和基礎知識,提升整體教學效果。
我校創建了針對BIM 技術的實驗室,為學生提供良好的實踐場所,結合工程項目某一階段中的管理任務,像是信息管理和成本管理等,引導學生積極利用BIM 技術系統順利完成項目管理相關兩管、三控任務。第二是促進建筑項目從結構設計、建筑設計到建造管理的全過程優化創新,培養學生良好的協作能力,促進工程管理專業學生能夠和土木工程專業學生進行合理的角色分配與合作,于虛擬環境當中落實一協調、兩管和三控,把專業教育中的工程成本控制規劃、工程經濟學、合同管理、招投標、工程項目管理、土木施工等技術知識充分整合到一起,以BIM 三維模型為基礎實現集成管理目標。BIM 技術相關漫游檢查和虛擬施工等功能還為工程管理學生創造了有效的生產實習工作環境,提高現場實踐效果,加強學生實踐訓練。通過三維演示方法還能加深學生對于空間感性認知,幫助了解建筑內部構造。
BIM 技術創新實驗室具體可以分成六組,分別是計價、三維計量、施工模擬、優化分析、建筑功能、結構設計等專業人員負責各自的專業任務。通過參與全過程實驗,加深學生對于全過程項目管理的形象理解,促進專業課程與核心課程之間的有機融合,通過實驗室進行仿真培訓,還可以促進學生盡快轉換管理決策,有效解決工程現場實踐操作機會不多,缺少工程實踐能力培訓的問題。
針對職業本科的工程管理專業設計科學合理的人才培養方案。加強校企合作,這也是職業本科人才培養最為有效的方式之一,我校現與北大青鳥集團合作,實行訂單培養,通過校企合作,構建BIM 實訓基地或實驗室,搭建發展平臺,為學生提供一個能夠將理論轉化為實踐的機會。同時,強化行業協會和業界之間的聯系溝通,積極響應企業相關訴求,找到社會中的行業領先工程企業實施合作,并以BIM 技術為基礎構建創新實訓基地,鼓勵、選派少量學生和優秀教師前往國內外各個工程現場以及大型企業當中進行實踐學習,利用BIM 技術實現職業本科教育深化改革。培養擁有專業BIM技術的教師隊伍,科學設計教師培訓內容和課程體系[3]。
綜上所述,工程管理專業主要培養目標是各種優秀的管理人才為主,當下工程管理專業中的BIM 改革依然處于探索階段,通過進行深入研究能夠為工程管理專業創新改革提供有效參考,正面應對工程管理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