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黨的十九屆四中全會,是在慶祝新中國成立70周年的重要節點,向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實現第一個百年奮斗目標邁進的關鍵之年召開的一次重要會議。習近平總書記在關于《中共中央關于堅持和完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若干重大問題的決定》的說明中,專門就這次全會的重大意義進行了深刻闡述。對于習近平總書記的這些重要論述,需要從實現“兩個一百年”奮斗目標的重大任務,把新時代改革開放推向前進的根本要求,應對風險挑戰、贏得主動的有力保證三個方面和維度來學習、理解和把握。
[關鍵詞] 黨的十九屆四中全會; ?“兩個一百年”奮斗目標; ?新時代改革開放
[中圖分類號] ?D616 ? ? ? [文獻標識碼] ?A ? ? ? [文章編號] ?0529-1445(2019)12-0037-04
黨的十九屆四中全會是我們黨站在“兩個一百年”奮斗目標歷史交匯點上召開的一次十分重要的會議,是在新中國成立70周年之際、我國處于中華民族偉大復興關鍵時期召開的一次具有開創性、里程碑意義的會議。黨內外、國內外高度關注,充分肯定和評價全會取得的重大成果。現就全面理解十九屆四中全會的重大意義方面,談一談自己的認識和體會。
全會高度評價黨的十九屆三中全會以來中央政治局的工作。強調在國內外錯綜復雜的形勢面前,我們能夠辦成黨和國家機構改革、慶祝改革開放40周年和新中國成立70周年等一系列大事、喜事,做好脫貧攻堅、港珠澳大橋和北京大興國際機場竣工等一系列好事、實事,妥善處理中美經貿摩擦等一系列急事、難事,根本在于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掌舵領航、引路指向,在于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的科學指導、強大感召。一年多來的實踐充分證明,習近平總書記的堅強領導是我們戰勝困難風險的主心骨,越是形勢紛繁復雜,越是任務艱巨繁重,越要堅決維護習近平總書記黨中央的核心、全黨的核心地位,越要堅決維護黨中央權威和集中統一領導。
這次全會的精神,主要體現在“一個決定”“一個說明”“一個報告”“一個講話”之中。“一個決定”,即《中共中央關于堅持和完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若干重大問題的決定》(以下簡稱“《決定》”)。“一個說明”,即習近平總書記就《決定》向全會作的說明。“一個報告”,即習近平總書記受中央政治局委托作的工作報告。“一個講話”,即習近平總書記在全會上作的重要講話。
全會最重要的成果,是審議通過了《中共中央關于堅持和完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若干重大問題的決定》。用一次中央全會專門研究這個重大問題并作出決定,這在我們黨的歷史上還是第一次。《決定》深刻闡明了堅持和完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的重大意義、總體要求、總體目標、重點任務、根本保證,體現了全黨意志,反映了人民意愿,是新時代堅持和完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的政治宣言和行動綱領。
這次全會對于全黨全社會堅定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自信、理論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統攬“四個偉大”,實現“兩個一百年”奮斗目標、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具有重大的現實意義和深遠的歷史意義。習近平總書記在關于《決定》的說明中,專門就這次全會的重大意義進行深刻闡述,強調黨中央決定用一次全會就這個重大問題進行研究部署,是從政治上、全局上、戰略上全面考量,立足當前、著眼長遠作出的重大決策。對于習近平總書記的這些重要論述,需要從三個方面和維度來學習、理解、把握。
要從事業發展全局的戰略高度,深刻認識堅持和完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對于實現“兩個一百年”奮斗目標的重大意義
講到國家治理和制度建設,我們常常會想起習近平總書記多次引用過的一句古語——“小智治事,中智治人,大智治制”。這是中國傳統文化關于治國理政經驗的精辟闡述,說的就是制度建設的極端重要性。習近平總書記深刻指出:“治理一個國家、一個社會,關鍵是要立規矩、講規矩、守規矩。”1他反復強調,制度是定國安邦的根本,制度優勢是一個國家的最大優勢,制度競爭是國家間最根本的競爭,制度穩則國家穩,制度強則國家強。這是總結古往今來國家興亡所得出的一個根本結論,是我們必須始終堅持的治國理政的重要經驗。在這次全會上,習近平總書記系統回顧了我們黨重視制度建設、完善制度建設的歷程,并再一次深刻闡明制度建設在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進程中的極端重要性。習近平總書記強調,堅持和完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是關系黨和國家事業興旺發達、國家長治久安、人民幸福安康的重大問題,是實現“兩個一百年”奮斗目標的重大任務。
有人講,西方的政治制度設計只能看一屆,而我們的政治制度設計可以看幾代。這句話講得很準。為全局計、為長遠計,正是我們制度建設的一個顯著特點和突出優勢。2019年10月,我們隆重慶祝了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70周年。從歷史經驗看,執政70年到100年是一個非常重要的時間關節點。在這期間,能不能形成一套有效的制度和治理體系,對于實現政權穩固、國家大治極為關鍵。西漢經過六七十年的休養生息,到漢武帝時期達到了極盛;唐朝經過近百年實踐,實現了開元盛世;清朝從入關到康乾盛世,也有近百年時間。反觀社會主義國家蘇聯,從1917年十月革命勝利到1991年12月正式解體,也僅74年時間。在新中國成立70年之際,在實現“兩個一百年”奮斗目標的歷史交匯點上,我們比歷史上任何時期都更接近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宏偉目標,比歷史上任何時候都更有能力、有信心實現這一目標。此時此刻,加快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努力形成更加成熟更加定型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成為擺在我們面前的一項極其關鍵的重大任務。
黨中央著眼于黨和國家的千秋萬代,從事業發展全局的戰略高度,通過這次全會對國家制度和治理體系進行總體謀劃、系統安排,為未來定綱指向、強基固本,用有力的制度保障為實現民族復興保駕護航,充分體現了我們黨百年風骨的英明睿智和為萬世開太平的胸懷擔當。
要從劃時代的政治高度,深刻認識堅持和完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對于全面推進新時代改革開放的重大意義
“劃時代”是習近平總書記在這次全會作出的重大政治判斷、提出的重大理論觀點。他在《決定》說明中深刻指出:“在改革開放40多年歷程中,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是劃時代的,開啟了改革開放和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歷史新時期;黨的十八屆三中全會也是劃時代的,開啟了全面深化改革、系統整體設計推進改革的新時代,開創了我國改革開放的新局面。”1
“劃時代”這個概念,與黨的十九大提出的“新時代”一樣,都具有重大的政治意義、理論意義、歷史意義、現實意義。“劃時代”的黨的十八屆三中全會,標志著新時代改革開放事業的開啟;而黨的十九屆四中全會,則是對6年來全面深化改革巨大成就、寶貴經驗的全面總結,是對全面推進新時代改革開放的再動員、再部署。認識理解黨的十九屆四中全會的重大意義,貫徹落實全會作出的各項改革部署,都必須站在這樣的政治高度上來進行。
現在的改革、現在的制度建設,與以往的要求相比已經有了很大不同,具有改革開放進入新時代的鮮明特點。習近平總書記在《決定》說明中分析指出:“相比過去,新時代改革開放具有許多新的內涵和特點,其中很重要的一點就是制度建設分量更重,改革更多面對的是深層次體制機制問題,對改革頂層設計的要求更高,對改革的系統性、整體性、協同性要求更強,相應地建章立制、構建體系的任務更重。”
黨的十八屆三中全會共推出336項重大改革舉措。當前,重要領域和關鍵環節的改革都取得顯著成效,主要領域基礎性制度體系構建基本形成,為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打下了堅實基礎。但同時也要看到,黨的十八屆三中全會部署的這些改革舉措有的尚未完成,有的甚至需要相當長的時間去落實。我們啃下了不少硬骨頭,但還有許多硬骨頭要啃;我們攻克了不少難關,但還有許多難關要攻克。我們決不能停下腳步,決不能有松口氣、歇歇腳的想法。古人云:“犯其至難而圖其至遠。”向最難之處攻堅,才能追求最遠大的目標。
習近平總書記強調,堅持和完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是把新時代改革開放推向前進的根本要求。我們在新時代謀劃和推進全面深化改革,必須以堅持和完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為主軸,深刻把握我國發展要求和時代潮流,把制度建設和治理能力建設擺到更加突出的位置,繼續深化各領域各方面體制機制改革,推動各方面制度更加成熟更加定型,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這就是在改革開放進入新時代這個劃時代的歷史進程中,黨的十九屆四中全會所要承擔的重大政治使命和任務。
要從百年未有之大變局的歷史高度,深刻認識堅持和完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對于妥善應對前進中的風險挑戰、贏得主動的重大意義
“百年未有之大變局”,是習近平總書記深刻總結人類社會歷史,對當今世界發展大勢作出的重大判斷。這是我們思考謀劃黨和國家事業發展全局的基本立足點和出發點,也是我們認識這次全會重大意義的一個重要維度。
習近平總書記在《決定》說明中精辟概括了當前我們面臨的國內外形勢,指出,“當今世界正經歷百年未有之大變局,國際形勢復雜多變,改革發展穩定、內政外交國防、治黨治國治軍各方面任務之繁重前所未有,我們面臨的風險挑戰之嚴峻前所未有。這些風險挑戰,有的來自國內,有的來自國際,有的來自經濟社會領域,有的來自自然界。我們要打贏防范化解重大風險攻堅戰,必須堅持和完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運用制度威力應對風險挑戰的沖擊。”1
這段重要論述非常重要,指出了百年未有之大變局所意味著的風險挑戰,闡明了制度建設在妥善應對這些風險挑戰中的重要作用,凸顯了這次全會的重大現實意義和深遠歷史意義。面對百年未有之大變局,越是形勢復雜、挑戰嚴峻,越需要堅持我們的制度基礎,越需要發揮我們的制度優勢,越需要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只有這樣,我們才能有效協調個人利益和集體利益、局部利益和全局利益、眼前利益和長遠利益的關系,彌合分歧、形成合力,從而夯實應對風險挑戰的社會基礎;才能建立健全風險研判機制、決策風險評估機制、風險防控協同機制、風險防控責任機制,從而筑牢防范化解重大風險的“防火墻”;才能運用制度威力應對風險挑戰的沖擊,打贏防范化解重大風險攻堅戰,從而把戰略主動權牢牢掌握在自己手中;才能抓綱帶目、聚焦重點、精準施策、靶向發力應對風險挑戰,著力防范各類風險挑戰內外聯動、累積疊加,從而將風險挑戰發現于未萌、化解于未形。
百年未有之大變局,是當今的世界大勢,是人類的共同問題。不僅中國要面對這一挑戰,世界上所有“既希望加快發展又希望保持自身獨立性的國家和民族”都要面對這一挑戰。這次全會,不僅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自信、理論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寫下了歷史篇章,為占世界五分之一人口的東方大國開辟國家治理新境界指明了方向,也為人類社會制度文明貢獻了中國智慧。這正是這次全會為世界所高度關注的重要原因,也是這次全會所具有的特殊國際意義的體現。
[參考文獻]
[1] 習近平.論堅持全面深化改革[M].北京:中央文獻出版社,2018.
[2]中共中央關于堅持和完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若干重大問題的決定[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9.
[3]中國共產黨第十九屆中央委員會第四次全體會議公報[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9.
[4]習近平關于“不忘初心、牢記使命”重要論述選編[M].北京:中央文獻出版社、黨建讀物出版社,2019.
[5]習近平.論堅持推動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M].北京:中央文獻出版社,2018.
[6]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學習綱要[M].北京:學習出版社、人民出版社,2019.
(作者簡介: 曲青山,中共中央黨史和文獻研究院院長)
責任編輯 / 宋明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