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靜濤


摘? 要:等級和標準是評價運動項目技能掌握的指標參數,單元目標是體育教學實施的基本單位,結合參考評價標準合理設計單元目標是衡量教學效果的有效途徑。本文采用文獻資料法和理論分析法,基于對當前高校公共體育排球課程教學現狀的思考,對排球項目自身技能學習規律和標準進行分析,結合運動技能等級標準與測試要求,提出公共體育排球課程單元目標教學設計的思路,為學生掌握、運用技能和教師創新課程整體設計提供新的理論架構。
關鍵詞:運動技能標準? 公共體育排球課程? 單元目標教學設計
中圖分類號:G842? ? ? ? ? ? ? ? ? ? ? ? ? ? ? ? ? 文獻標識碼:A? ? ? ? ? ? ? ? ? ? ? ? 文章編號:2095-2813(2019)11(b)-0186-02
2016年《關于強化學校體育促進學生身心健康全面發展的意見》中提出高等學校為學生開設好體育類課程,通過合理的教學內容和授課方法,注重授課對象的運動技能學習,目標是讓學生熟練掌握1~2項運動技能。因此,高校公共體育課程在教學大綱、目標設定的制定方面應結合項目本身的特點和授課對象的學習能力情況,才能夠使學生真正將所學的運動技能運用到課外鍛煉中去。排球是一項對技能水平要求較高的運動項目,一方面在于其普及程度較低,另一方面則是本身技能特殊化較為明顯。如何在高校公共體育課程有限的學時內,合理設計單元目標教學,評價學生掌握運動技能的情況,落實每項技術的掌握進度,逐步實現學習與實踐的有效銜接,是促進學生身心健康發展和養成終身體育的重要過程。
1? 對高校公共體育排球課程教與學雙向現狀的思考
公共體育課程是學生接觸、了解和學習運動技能的主要平臺,符合規律的教學內容和合理有效的教學方法往往對學生迅速掌握運動技能起到重要作用。通過閱讀關于公共體育課程教學方面的文獻資料,總結出當前高校公共體育教與學存在的問題,共分為7個方面:(1)課程設置不合理,針對不同項目的所需課時量達不到教與學雙向要求;(2)沒有較為準確的評價體系,使得教師對學生考核內容和標準缺乏科學性和合理性;(3)場地器材無法滿足上課需求;(4)師資水平跟不上當前運動項目發展趨勢和授課對象學習特點;(5)學生最終運動技能的掌握達不到基本參與比賽的要求;(6)固定式教學大綱和教學內容缺乏以學生為中心的有機調整,部分不符合該項目技能學習的規律;(7)教師缺乏結合比賽實踐的技術引申和技能學習目標的分層次設計,導致學與用的銜接出現中斷。
在現今的高校體育教學中,課程設置和場地器材的問題較難解決,但其他因素能夠進行不斷的調整和改進,這就要求體育教師不斷進行學習和探索。
2? 排球項目運動技能掌握的規律和標準
排球運動作為三大球中唯一的隔網運動,其本身的技戰術特點相較其他兩項目有很大的區別。球網隔開的雙方隊員可以最多擊球3次后到對方場區,同時場上位置的劃分包括二傳、接應、主攻、副攻、自由人,各個位置存在相應的職責;而排球比賽是從發球開始,對方多數情況下選擇以墊球方式來完成接發球環節,傳球則是將球調整給各個位置攻手的最有效方式。因此,排球的技術和戰術特點存在其特殊的規律。學生在學習排球技能的過程中不僅要掌握基本技術動作,還要學習通向基本完成比賽的各層次技術,并且達到該階段銜接比賽的各技術考核標準,才能夠順利參與比賽。
3? 對排球運動技能等級標準與測試方法的思考
運動技能等級標準是衡量個體體育綜合能力的綜合指標,當前存在的國家健將級、一級、二級運動員證書是由國家體育總局頒發,其考核的方式以各類重要賽事的獲獎情況為主,是現今較為合理的運動等級評價體系。然而,對于高校公共體育課程的授課對象而言,既沒有較高的運動技能水平,也沒有相應的重要賽事可供參加,那么其掌握各項運動技能的水平情況就很難做出客觀的評價。表1是根據《青少年排球運動技能等級標準與測試方法》整理出來的排球運動技能等級標準和測試內容,書本中也重點介紹了各項技術各等級階段的測試方法和標準要求,其作用在于實現了初學者到高水平運動技能水平的系統評定,促進參與者不斷進步并獲得成就感,更重要的是為學校開展體育技能教學和評定學生體育技能水平提供體系支撐。
詳讀全書9個等級的各項測試內容,較為合理地做到了對排球技術循序漸進的階段設置,但除了兩側跑動墊球、接固定區域擲球、防扣、吊球、接發球、調整傳球,其他測試內容和標準缺乏和比賽運用的有效銜接,例如順網傳球可以增加各個位置的定點練習,接發球可以由近距離接發球過渡到遠距離接發球,這樣可以對不同水平的測試對象完善銜接比賽的各技術環節的評定內容。
4? 公共體育排球課程單元目標教學設計
單元目標是教學內容安排的基本單位,通過對五所高校公共體育排球課程教學大綱的閱讀,存在1~2學時的教學內容安排3~4個技術教學的情況,并且各個技術教學所占時間較少,主要原因在于學時量少和授課內容多存在明顯矛盾,這就導致教師未能對該技術進行較為全面地講解,學生也就無法較為系統地練習和有效的認知。表2是針對公共體育排球課程設計的單元目標教學,可以看出墊球是排球技戰術中單元設置最多的技能項目,發球技術構成簡化為下手發球和正面上手發球,傳球技術主要是普及和選拔提高雙層要求,單元目標在于多數學生可以傳球,少數學生能夠會傳球,這樣才能在“中一 二”和“邊一 二”戰術執行中實現更好運轉。表2增加了攔網技術的評定內容,原因在于攔網只有結合球才能使學生體會其作用。各項單元內容前后存在遞進關系,教師可以根據各階段各項技術自由組合安排,但應以學生為中心,不斷調整目標內容,通過各項技術的難易程度合理設置相應的學時,在每節課的內容安排上既要符合排球運動技能學習的規律,也要滿足學生不同的學習需求,使其有效完成單元教學的目標。
5? 排球課程單元目標教學實踐應注意的問題
5.1 單元目標應根據技術掌握難度進行學時調整
排球技術的掌握分為不同階段,每個層次的學習所需時間不同,其單元目標的設計也要針對不同的技術掌握難度進行相應學時的調整,達到單元教學時間的有效劃分,更有利于運動技能標準的及時評價和下一階段技術教學的合理安排。
5.2 單元目標教學設計符合授課對象學習特點
排球運動的技戰術特點決定其所需掌握的難度較大,對學生的身體素質和理解能力也有較高的要求。不同授課對象會存在差異化的學習特點,教師在進行單元目標教學設計的過程中應充分考慮到學生不斷出現的各類情況,最大化最快化調整單元目標的進度安排,因材施教,提升教學效果。
5.3 根據不同技術的學習規律增加第二課堂
排球技術和戰術的學習存在其特定的規律,包括無球技術和有球技術,有球技術又可以劃分為徒手技術和結合球技術。例如扣球技術的助跑起跳技術、墊球和傳球的徒手動作手型等,這些技術在課堂教學的學時數有限,但也是下階段有效學習的基礎。因此,將此類技術作為第二課堂的練習,能夠增加學生課后鍛煉的時間,提升技能單元目標的學習效率。
5.4 排球技能評價以完成比賽參與為目的
排球運動技能等級評價標準是衡量學生每項技術的各個階段學習的重要參考,而每項技術掌握情況是否達標是授課對象能否完成比賽參與的前提。單元目標教學設計應以基本或更好完成比賽參與為實施的目的,教師在此過程中也要不斷強調各技術和戰術的運用方法,幫助學生更好地理解排球技術,逐步加強實踐操作,增加課內外排球運動的參與。
參考文獻
[1] 潘建芬.體育課程需要目標單元教學設計[J].北京體育大學學報,2018,41(12):107-111.
[2] 楊芳芳.對排球技戰術水平評價體系的設計與實證研究[D].武漢體育學院,2009.
[3] 錢俊偉,劉傳海.建構普通高校學生運動技能等級評價體系的研究[J].浙江體育科學,2015,37(2):51-54.
[4] 唐炎.《青少年運動技能等級標準》的研制背景、體系架構與現實意義[J].上海體育學院學報,2018,42(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