靖 瓛,郭銳偉,黃帥立
(廣東省廣州市中西醫結合醫院,廣東 廣州510800)
疲勞狀態是指人體處于長期持續疲乏無力狀態,經休息仍不能明顯緩解,且伴有失眠、焦慮、記憶力減退的一種亞健康狀態[1],多見于20~50歲的腦力勞動者,以女性多見[2]。疲勞狀態對生活、工作、學習等造成嚴重影響。近年來國內外學者對疲勞狀態的病因病機做了大量研究,認為其與遺傳、病毒感染、免疫受損及內分泌紊亂等相關,西醫治療以增強免疫力和抗焦慮藥物為主,藥物治療改善不明顯[3-6]。中醫認為疲勞狀態多與先天不足、后天失養及情志失調密切相關,其病位主要在脾、腎、肝,病機以正氣不足為本,寒、濕、痰、瘀客體為標[7]。研究表明,疲勞狀態的發生與體質有關,且以陽虛質為主[8]。藥餅竹鹽灸是廣州市中西醫結合醫院治未病中心自主研發的中醫特色療法,具有溫補陽氣的作用。本研究采用藥餅竹鹽灸對陽虛型疲勞人群進行干預,取得較好的臨床療效,現報道如下。
1.1 一般資料 選取2018年6月至2019年3月在廣州市中西醫結合醫院治未病中心體檢及調養的疲勞狀態患者120例,按照舌、面、脈信息采集體質辨識系統(中醫四診儀)及四診合參系統篩選均為陽虛體質,按照隨機數字表法分為治療組和對照組,每組60例。治療組男15例,女45例;平均年齡(45.90±11.97)歲。對照組男12例,女48例;平均年齡(44.77±11.60)歲。兩組患者一般資料比較,差異均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1.2 診斷標準 符合慢性疲勞綜合征的診斷標準[9]:患者有不明原因持續或反復發作的嚴重疲勞,時間持續6個月及以上,充分休息后癥狀不緩解,活動水平較健康時下降近50%。患者同時符合下列癥狀中4項以上,并持續存在6個月及以上者診斷為慢性疲勞綜合征:①記憶力下降或注意力不集中;②咽喉炎;③頸部或腋窩淋巴結觸痛;④肌肉酸痛或不適;⑤多發性非關節炎性關節痛;⑥新出現的頭痛;⑦睡眠障礙;⑧勞累后持續不適超過24 h。陽虛體質參照《中醫體質分類與判定》中診斷標準[10]:①有畏寒怕冷、四肢欠溫、得溫則減、遇寒加重等虛寒表現;②肌肉松軟不實,亦表現為肥胖;③精神不振,沉靜內向,喜熱飲食,舌淡胖嫩,脈沉遲或沉緊;④易患水腫、泄瀉、腹痛等疾病。
1.3 納入標準 ①疲勞量表積分≥5分者;②年齡18~65歲;③患者及家屬對本研究知情,并簽署知情同意書。
1.4 排除標準 ①妊娠期及哺乳期婦女;②有嚴重的慢性病或慢性病急性發作者;③急性病發作期者;④有傳染性疾病者;⑤參加本研究前1個月內參加其他臨床試驗或正在參加其他臨床試驗者;⑥治療期間自行退出或失訪者。
2.1 對照組 每周進行2次電話隨訪健康宣教,包括起居作息、飲食指導、運動指導及疲勞相關知識教育,如避免不良習慣,禁食寒涼食物,以免傷害脾胃陽氣,宜進食健脾養胃的食物,晨起以鮮嫩小黃姜泡水代茶飲;注意保暖,避免受涼。
2.2 治療組 在對照組干預基礎上加用藥餅竹鹽灸艾灸神闕穴治療。具體方法:準備艾炷(每壯約5 g)、海鹽(約50 g)、藥餅1個(附片1 g,小茴香2 g,丁香2 g,肉桂2 g,干姜2 g,面粉5 g,白醋3 m L,水5 m L,混合調勻配制,厚度約1 cm),將藥餅、海鹽依次放置于用紗布固定的竹圈內,放于神闕穴上,點燃艾炷底部及頂部后放于海鹽上方,周圍用毛巾圍起來保暖,使患者感到溫熱、無灼痛為度,灸至皮膚紅暈,灸完一壯后再灸第2壯,共施灸兩壯,時間40~50 min。每周2次,共治療1個月。
3.1 觀察指標 觀察陽虛體質量表積分及疲勞量表積分變化情況。陽虛體質量表積分以舌、面、脈信息采集體質辨識系統(中醫四診儀)自動計算得出,總分為100分,得分越高提示陽虛癥狀越嚴重。疲勞程度采用疲勞量表進行測定,共計14分,分值越高表明疲勞程度越嚴重。
3.2 統計學方法 采用SPSS 20.0統計學軟件處理數據。計量資料以均數±標準差()表示,采用t檢驗。P<0.05為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
3.3 結果
(1)陽虛體質量表積分比較 干預后,兩組陽虛體質量表積分均較干預前下降,且治療組陽虛體質量積分明顯低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表1 兩組疲勞狀態患者陽虛體質量表積分干預前后比較(分,)

表1 兩組疲勞狀態患者陽虛體質量表積分干預前后比較(分,)
注:與本組干預前比較,△P<0.05;與對照組干預后比較,▲P<0.05
組別 干預前 干預后治療組 41.36±2.55 28.28±3.68△▲對照組 40.91±2.12 36.81±2.97△
(2)疲勞量表積分比較 干預后,兩組疲勞量表積分均較干預前下降,且治療組疲勞量表積分明顯低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2。
表2 兩組疲勞狀態患者疲勞量表積分比較(分,)

表2 兩組疲勞狀態患者疲勞量表積分比較(分,)
注:與本組干預前比較,△P<0.05;與對照組干預后比較,▲P<0.05
組別 干預前 干預后治療組 9.62±1.68 4.57±1.03△▲對照組 9.07±1.44 6.98±1.63△
疲勞狀態是指人體長期疲乏,休息后仍不能明顯緩解的一種亞健康狀態,其發生率較高[11]。中醫隔物灸療效可靠,可運用于疾病的治療及預防保健[12]。藥餅竹鹽灸是我院研制的一種新型中醫綜合外治療法,具有溫陽散寒、通經活絡的作用,對陽虛型疾病有較好的預防和治療作用。
本研究采用藥餅竹鹽灸治療陽虛型疲勞患者,其中藥餅以附子、小茴香、丁香、肉桂、干姜、醋等調制而成。其中附子味辛甘、性大熱,歸心、腎、脾經,具有回陽救逆、補火助陽、散寒止痛之功[13]。研究表明,附子具有強心及擴血管作用[14]。小茴香為辛溫之品,具有理氣散寒、溫腎助陽、開胃進食的功效,用于寒疝腹痛、睪丸偏墜、痛經、少腹冷痛、脘腹脹痛等里寒疾病。丁香味辛、性溫,無毒,入胃、脾、腎經,具有溫中、暖腎、降逆的作用,常用來治療呃逆、嘔吐、反胃、瀉痢、心腹冷痛、疝氣等疾病。肉桂味苦辛,無毒,入腎、脾、心、肝經,具有溫腎助陽、引火歸元、散寒止痛的作用,用于治療陽痿、宮冷、腰膝冷痛、腎虛作喘、陽虛眩暈等疾病。研究表明,肉桂對血管有擴張作用,對神經系統有興奮作用,還有抗癌、提高免疫力的作用[15]。干姜味辛、性熱,具有溫中散寒、回陽通脈的作用,常與附子配伍,起到回陽救逆的作用,用于脘腹冷痛、嘔吐、泄瀉等。醋具有散瘀止血、解毒、殺蟲的功效。上述藥物用面粉和水調制成藥餅,借助艾炷的溫陽透熱及海鹽的引藥入腎作用,透過體表腧穴激發臟腑經氣,起到溫補陽氣、祛寒止痛、補益脾腎的療效。本研究結果表明,藥餅竹鹽灸治療陽虛型慢性疲勞患者,其陽虛體質和疲勞程度均有明顯改善,優于常規健康宣教。
綜上所述,藥餅竹鹽灸繼承了單純藥餅灸和隔鹽灸的優點,具有溫補陽氣、補益脾腎的功效,可廣泛應用于陽虛型慢性疲勞人群的調理和治療,值得臨床推廣運用。
但由于經費及人力的限制,本次研究只針對廣州市花都區慢性疲勞人群進行研究,今后在條件許可下,將聯合其他地區醫療機構進行多中心研究,針對不同地域人群探討竹鹽藥餅灸對慢性疲勞人群的改善情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