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駐韓國特約記者 李文
韓國政府30日發布總統文在寅就任以來的第三次特赦令,共有5174人獲得赦免、減刑和復權。對于此次新年特赦令,韓國朝野表現出截然不同的態度。據韓國MBC電視臺報道,韓國執政黨方面認為,特赦將為平民和弱者重返社會提供機會,成為構建和諧社會的重要契機。保守的在野黨方面則批評稱“照顧自己人”才是特赦的本質。
據韓聯社報道,具體來看,5174名特赦對象中包括1879名“良心逃避兵役者”以及267名因違反選舉法而獲刑人員,這267人中既有執政黨人士也有在野黨人士。韓國《中央日報》報道稱,此次新年特赦令是韓國自2010年以后首次對違反選舉法的人士進行特赦及復權。然而,在距離明年國會議員選舉僅有4個月之際赦免政界人士的舉動是否合時宜引發關注。
韓國青瓦臺消息人士稱,新年特赦意在減輕民眾負擔,加強團結,政府對于違反選舉法者適用了更為嚴格的赦免條件,只有極少數人獲得復權。對于備受關注的前總統樸槿惠不在特赦之列一事,該人士表示,樸槿惠量刑尚未敲定,不符合特赦條件。對于輿論熱議的“良心逃避兵役者”獲赦免和復權一事,該消息人士稱,除一人外,其他所有人員的刑期均已結束,因此解除了各種資格限制,剩余一人處于假釋狀態,也獲特赦。
據韓國媒體報道,這是文在寅上任后第三次實行特赦。第一次是2017年12月進行的新年特赦,共有6444名赦免對象,其中多是弱勢群體,不包括涉貪腐的政治經濟界人士、公職人員和重犯。第二次赦免發生在2018年2月,為紀念“三一抗日獨立運動”100周年,包括107名時政案件罪犯在內的4378人受惠。當時最受關注的特赦對象是社會矛盾引發的群體性事件罪犯,比如反對“世越”號沉船處理案11人以及支持和反對“薩德”入韓案30人等。韓國政府表示,將上述7個時政案件列入赦免范圍有助于治療社會性創傷,修復社區共同體。造成惡性后果或進行暴力示威的,原則上不在赦免之列。▲
環球時報2019-12-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