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周奕陽 編輯/蘇二
前幾日,一位西醫的朋友發給我一張患者長期在吃的中藥方,問我會不會有腎毒性。我一看這張方子,大部分都是攻伐類的抗腫瘤藥,而且劑量也不小,長時間服用患者可能會出現腎功能損傷,而且胃腸方面也可能會不舒服。
這不禁讓我想起門診很多患者來轉方,訴說吃了中藥以后胃腸不舒服,看處方時發現一張方子里有大量攻伐類的抗腫瘤藥,包括清熱解毒藥、活血化瘀藥、以毒攻毒的抗腫瘤藥等。就想幫患者調整一下用藥,但患者總說:“醫生,抗腫瘤的藥不能幫我去掉。”還有一些患者在開方子的時候往往要說:“醫生,你多幫我加一些抗腫瘤的藥。”其實,這里存在一個誤區。切莫以為一張方子里攻伐類的抗腫瘤的藥物越多,治療腫瘤的效果就越好。
中醫認為,正虛和邪實是導致腫瘤發生、發展的關鍵因素。體虛證,主要體現為臟腑功能失調,氣、血、陰、陽不足。而局部實證,主要體現為氣滯、血瘀、痰凝、毒聚等邪氣聚積。因每位患者的稟賦、體質有差異,疾病發展與治療過程千差萬別,所表現出的證候各不相同,對每個患者都要辨證施治。在辨證開方的基礎上,再酌情加一些攻伐類的抗腫瘤中藥,而不是單純地把許多攻伐類的抗腫瘤藥物疊加在一起就能起到抗腫瘤的作用。
早期腫瘤患者,腫塊已經手術切除,術后比較適宜服用調補的中藥進一步調節體質,加強機體的抗病能力,改善內環境,可以降低腫瘤復發的概率。中晚期腫瘤患者,在進行放化療的同時,攻伐類的抗腫瘤中藥配合適當的益氣健脾、補氣補血、理氣活血的中藥治療,能減輕化放療帶來的不良反應,提高抗腫瘤療效。對于晚期患者,辨證后使用一些中藥,可與靶向、免疫療法相結合,提高療效。這些患者如果單純大劑量使用攻伐的藥物,只會引起胃腸不適,甚至會引起肝腎功能的損傷。正氣一旦受損,就很難持續地對腫瘤細胞產生有效的抵抗力。

對于一些不能使用手術、放化療及其他免疫治療的腫瘤患者,在體質允許的基礎上,可通過辨證論治,加大攻伐類抗腫瘤藥物的使用,比如肺癌可以選用白花蛇舌草、半枝蓮、石見穿、夏枯草;食道癌選用石打穿、石上柏、鐵樹葉;胃癌選用菝葜、野葡萄藤、白花蛇舌草;腸癌選用苦參、半枝蓮、土茯苓、蛇六谷;肝癌選用七葉一枝花、半枝蓮、石見穿、山慈菇;鼻咽癌選用夏枯草、昆布、海藻;乳腺癌選用蒲公英、漏蘆、穿山甲、王不留行;宮頸癌選用莪術、漏蘆、墓頭回;甲狀腺癌選用天葵子、夏枯草、生牡蠣等。上述這些藥物可以根據腫瘤發病部位適當選用。在臨床應用時,還必須在辨證論治的基礎上,注意研究其相須、相使、相殺或相惡、相反等關系,以便取其相需,避其相惡,才能獲得比較滿意的效果。
還有一些藥物有特殊煎煮注意事項。比如,蛇六谷需要煎煮兩個小時以上才能去除其毒性,而且需要同時配合一些健脾、補腎、保肝的中藥,以做到驅邪不傷正。
所以,腫瘤患者不可盲目相信一些秘方偏方,而是要認真傾聽腫瘤科有經驗的醫生的意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