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張學森 傅晨熙 編輯/甄知
“莫道桑榆晚,為霞尚滿天。”老年人忙忙碌碌一輩子,晚年本應享受碩果累累的幸福生活。但是在現實生活中,老年人的合法權益受到侵害的事件時有發生,需要社會各界的關注,也需要老年人提高風險意識,善于以法維權。
時下,我國已漸入老齡化社會,“健康經濟”方興未艾。然而一些經營者卻把“經”念歪了,抓住老人得到小恩小惠易喪失警惕的心理,買保健品附贈禮品、旅游項目。實際上貨品價值虛高,旅游品質難保,一旦發生意外與糾紛,投訴維權相當困難。
一名 87 歲高齡的老人來到消保委投訴,稱其先后共支付 14.9 萬元在某保健品店購買了諸多保健品,成為高級會員,其間經常收到商家贈送的禮品,參加迪拜、杭州等旅游。最近,老人發現店方賬目混亂,雙方多次對賬都未能理清,老人認為店方不誠信、存在欺騙,要求退會、退款,而商家以商品不存在質量問題為由不同意退貨。老人為此非常懊惱,寢食不安。于是,在家人陪同下,找到了消保委。

為調解此案,消保委緊緊抓住兩點:其一,老人 87 歲高齡,屬于較特殊的人群,購買14.9萬元數額巨大的保健品能否預見后果,要酌情考量。其二,在老人要求核對賬目的情況下,多次對賬卻未能理清,根據新《消費者權益保護法》的規定,經營者價目含糊導致賬目不清,銷售服務存有瑕疵。最后,經消保委調解,商家收回了老人尚未消費的保健品,退還金額共計 88 888 元。
約 10 天前,申大娘在一個商店附近遇到了一群發傳單的人。領張傳單,填張表,交1元錢,隨后有禮品相送。申大娘覺得只交1元錢就有禮品,于是交了錢,填了表。又過了幾天,申大娘接到電話,對方叫她到新建大廈6層領一雙鞋。當初答應的事情得以落實,大娘抽時間去了趟新建大廈。領到鞋后大娘被告知,組織方將舉行保健品和治療儀優惠促銷,從即日開始連續4天。大娘繼續參加,陸續領了一些禮品。最終,申大娘決定買一份保健藥液,總價10 000元。
申大娘將萬元保健品拿回家后,老伴覺得這錢花得不值。很快,申大娘也開始懷疑:究竟這種保健品能有多大的功效,居然這么貴。申大娘有了想退貨的想法,第二天一大早,她拿著從商家得到的所有東西(購買的、贈送的),急匆匆趕到新建大廈,提出退款要求。在現場,和申大娘有相同訴求的老人不少,大家都要求商家退款。申大娘介紹,對老人們提出的要求,經銷商不答應,認為既然已經購買,無正當理由不予退款。

雙方僵持不下,有人撥打了 110 報警。民警趕到了現場,隨后,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局的工作人員也趕來。
民警和食藥監工作人員在現場進行調查,但并未發現經銷商有違法銷售和欺詐等行為,只能暫時認定為消費糾紛。在民警調解下,到中午時分,商戶答應退款,但必須把所有贈送的東西退還。申大娘早有準備,如數退還贈送的東西,順利拿到了10 000 元退款。
《中華人民共和國消費者權益保護法》第八條: 消費者享有知悉其購買、使用的商品或者接受的服務的真實情況的權利。消費者有權根據商品或者服務的不同情況,要求經營者提供商品的價格、產地、生產者、用途、性能、規格、等級、主要成份、生產日期、有效期限、檢驗合格證明、使用方法說明書、售后服務,或者服務的內容、規格、費用等有關情況。
第二十條:經營者向消費者提供有關商品或者服務的質量、性能、用途、有效期限等信息,應當真實、全面,不得作虛假或者引人誤解的宣傳。經營者對消費者就其提供的商品或者服務的質量和使用方法等問題提出的詢問,應當作出真實、明確的答復。經營者提供商品或者服務應當明碼標價。
《中華人民共和國食品安全法》第七十五條:保健食品聲稱保健功能,應當具有科學依據,不得對人體產生急性、亞急性或者慢性危害。
第七十八條:保健食品的標簽、說明書不得涉及疾病預防、治療功能,內容應當真實,與注冊或者備案的內容相一致,載明適宜人群、不適宜人群、功效成分或者標志性成分及其含量等,并聲明“本品不能代替藥物”。保健食品的功能和成分應當與標簽、說明書相一致。
第一百四十條:違反本法規定,在廣告中對食品作虛假宣傳,欺騙消費者,或者發布未取得批準文件、廣告內容與批準文件不一致的保健食品廣告的, 依照《中華人民共和國廣告法》的規定給予處罰。

隨著生活水平的不斷提高,人們越來越重視老年健康問題。一些不良商家抓住不少老人們心軟、易上當的特點,讓老人掉入保健品消費陷阱。個別老人還因一意孤行高價購買保健品,不惜與子女鬧翻,引發家庭矛盾。在當前的老年人保健品市場上,以下消費陷阱需要特別當心。
一是免費試用。兜售高價老年保健品的商家,幾乎都將“免費試用”作為幌子。在試用期間,商家還會講解健康常識,給老人們一些心理暗示,讓老人對自己的慢性病或老年疾病因心理暗示而感覺確實有療效。免費試用后,大都是老人們甘愿掏腰包購買。
二是包治百病。不良銷售人員把自己的產品吹噓成能“包治百病”,有些商家還請“托”來現身說法,以說服老人購買。據業內人士透露,目前市面上出售的大部分老年保健品,只具備簡單的保健功能,治病療效甚微。
三是嘴甜體貼。老年人一般寂寞孤獨,保健品商家往往抓住這一點,嘴甜地稱呼老人們為“大爺”“大媽”,每天主動邀請老人前去聊天,甚至不惜“血本”帶老人們去郊游,取得老人的信任。老人們心軟之下掏出“老本”購買相關商品。
針對上述情況,老年人應該注意以下四點:一是“天下沒有免費的午餐”,要謹慎對待以“免費幫老年人體檢”“舉辦健康講座”等為名的“餡餅”;二是購買市場上推銷的器械或藥物前,多與家中年輕人溝通,讓年輕人幫忙把關;三是有病時及時到醫院治療,器械或藥品包治百病實屬“天方夜譚”;四是注意保留相關票據憑證,一旦發現上當,應及時向消保委或藥監部門投訴。
在現代法治社會,日常生活中,幾乎每一件事都涉及法律知識。因此,現代人,包括老年朋友,都應該具有較強的法律意識和一定的法律知識,做到學法、懂法、守法、用法。通過學法、懂法,掌握與日常生活方方面面有關的法律常識,形成良好的法律觀念和證據意識;通過守法、用法,成為一個依法行事、以法維權的模范公民。如果從滿足日常生活需要的角度來看,老年朋友需要學習和熟悉我國《憲法》《老年人權益保障法》《民法通則》《民法總則》《物權法》《合同法》《婚姻法》《繼承法》等法律法規。同時,建議老年朋友們養成經常閱讀法律圖書、觀看法治節目的習慣。
常言道“君子不立危墻之下”。日常生活中要善于發現并遠離風險,這是一門學問。面對不確定的法律和道德風險,要注意防患于未然,日常生活中就應該注意每一個細節,特別是以下幾個方面:一是管好身份證件及其復印件;二是慎重簽名;三是消費或購物要索取并保留單據; 四是交付材料或財產時讓對方簽收;五是留下生活的“痕跡”,如出差保留機票或者旅館發票,會見陌生人向對方索要名片,交納現金款項把從銀行提款的單據保留下來,等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