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張先聞 王琳 編輯/長歌
隨著生活水平的提高,大家越來越重視養生保健。有些疼愛孩子的家長認為自己的孩子學習任務重、身體抵抗力下降,總是想方設法的給孩子進補,還有的家長喜歡把自己在服用的補品給孩子服用,殊不知亂吃亂補害處多。兒童的肝腎功能、免疫系統、中樞神經系統和內分泌系統發育尚未成熟,對藥物的耐受程度與成人差別很大,一些成年人常用的保健品容易引起兒童過敏。借此機會,給大家談談兒童慢性腎病患者的日常保健。
慢性腎臟病又被稱為“沉默的殺手”,在全球范圍內發病率和患病率呈迅速增長趨勢,近年來還有年輕化的趨勢。據統計,我國至少有300萬兒童慢性腎臟病患者,兒童腎臟病多為慢性臨床過程,病情遷延或反復,部分患兒最終發展為慢性腎衰竭,進入尿毒癥階段。在我國,導致兒童慢性腎衰竭的主要原因是后天獲得性疾病,占近70%,其中以慢性腎炎和腎病綜合征為主;先天遺傳性疾病占24%,不明原因者占6%。
慢性腎臟病患兒的治療方案主要依據其臨床診斷分別采用激素、免疫抑制劑等治療,中藥則具有減毒增效的作用,尤其在治療兒童難治性腎病綜合征、兒童血尿方面療效顯著。
慢性腎臟病患兒在感染后病情容易復發,且長期服用激素往往出現生長滯后的表現,此類患兒的家長由于心情焦急,往往希望給孩子“補一補”。但由于兒童的生理特點較為特殊,一方面兒童體質“稚陰稚陽”,各臟器功能還比較稚嫩,容易受到傷害;另一方面兒童“生機勃勃”,處于高速成長發育階段,因此在不恰當的進補后易出現陰陽失衡,臟器受傷。

有些家長喜歡給孩子吃阿膠補血,認為阿膠可以治療貧血。但是由于阿膠具有抗原性,可引起過敏反應,對于慢性腎功能不全的患兒還容易引起肌酐升高,且阿膠滋膩,常常會影響食欲。
民間常有自制蒲公英、野菊花茶的習慣,認為可以抗病毒、預防感冒,但是蒲公英及野菊花有輕瀉的作用,對于脾胃虛寒的兒童,可能引起滑腸便稀的不良反應。燕窩、銀耳常被用作美容佳品制作成甜品食用,但是也不適合脾胃虛寒的兒童服用,主要原因同樣是會影響食欲及引起滑腸。

不僅慢性腎臟病患兒需要注意用藥安全,對普通兒童也應加以重視。近年來,兒童性早熟的發病率逐年上升,且在女性兒童中發病率相對較高。臨床表現為女童青春期提前,性特征表現提前,乳房較早發育,月經來潮提前。隨著兒童性特征提前出現,這就會使患兒骨骼生長明顯加快,和同齡兒童相比,盡管童年時期身高優勢較明顯,但是骨骺線提前融合,會造成患兒成年后身材矮小。
有研究顯示18%的兒童性早熟與患兒食用反季蔬果和營養品有關。常見的容易引起性早熟的保健品包括人參、西洋參、參三七、黨參、絞股藍、甘草、胎盤(紫河車)、蜂皇漿、哈士蟆油、鹿茸、海馬等保健品,如無適應征,兒童均不可長期服用。
此外,軟飲料是孩子們喜愛的飲品,尤其是在運動后,孩子們都期待喝一杯清涼的碳酸飲料來解渴,但一項來自美國的研究表明,高溫天氣運動后如果喝軟飲料(如高果糖或含咖啡因的飲料),腎功能可能會受損。
還有廣告宣稱運動飲料可在劇烈運動后補充電解質,但是實際上兒童在參與普通程度的運動后并不需要額外補充電解質,因為兒童在參與一般運動時電解質流失的速度比成人更慢。而不恰當地補充運動軟飲料帶來的是過度肥胖的不良反應。
因此,使用保健食品的原則是:因人制宜,因時制宜,適度為宜。兒童的保健應當在醫生的專業指導下開展,尤其患有慢性腎臟病的患兒,需要避免使用腎毒性的藥物,且傳統的發物不宜食用,如公雞、甲魚、螃蟹、動物腎臟、黃鱔、海鮮等。如患兒需要進補或中藥保健,應當在中醫腎臟病專科醫師指導下服用中藥或中藥膏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