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昭君 崔海涵 陶健 陳佩佩 李邃 宋馬林
21 世紀以來,我國的幼兒教育事業獲得了長足發展,取得了輝煌成就[1]。兩會中強調“要重視對幼兒教師的關心和培養”,反映了當前國家對幼兒教師乃至整個幼兒教育的高度關注。幼兒園教育產品是幼兒園教育體系提供的各類服務,是衡量幼兒園質量高低的重要指標,主要分為基礎型幼兒園教育產品(基礎設施、課程設置、教師配置等)和附加型幼兒園教育產品(園內興趣班和規則教育)。在幼兒園教育產品不斷完善的形勢下,部分幼兒園中卻出現了教師懲罰力度的效率,然而收集10 年的數據存在一定的難度。基于上述研究背景,本文將理論和實證研究相結合,基于幼兒園和家長這兩個視角,以蚌埠市為例,分析幼兒園教育產品的供需現狀。
對蚌埠市的老師和家長進行問卷調查,發放問卷2000 份,最終回收1722 份。其中克隆巴赫系數為0.762,KMO 值為0.687,說明設計的問卷穩定可靠,數據效度較好。
本文將幼兒園、家長與幼兒對不同教育產品的重視程度定義為對教育產品的黏性,從心理預期上研究教育產品供需的對接程度。選取1 個子因素與5 個母因素進行灰色系統[6]的優勢分析,得到供需主體雙方認為提供這5種幼兒園教育產品[7-10]是否重要。
變量選取結果及含義見表1。將幼兒園、家長對教育產品的重視程度為五個等級,分別為不重要、不太重要、一般、比較重要、很重要,在問卷結果分析時我們將其分別賦過重、亂收費、高收費等問題[2]。這種狀況不僅降低了家長對幼兒園的信任,更阻礙了幼兒的健康成長。因此,系統深入地考察幼兒園教育產品供需對接情況對幼兒的健康成長具有重要的意義。目前幼兒園教育質量問題引起了學者的廣泛關注。鐘典[3]從課程、園舍設備等六個維度對幼兒家長的學前教育需求進行分析,然而該研究僅分析了需求主體,具有一定的片面性,而且描述性統計分析法方法無法挖掘出數據的深層含義。程天宇[4]針對貴陽市學前教育發展中存在的問題,提出穩定教師隊伍,強化政府統籌力度,然而該建議僅僅立足于理論分析,缺乏實證研究。丁穎[5]探討了海南省學前教育資源配置值為1、2、3、4、5。

表1 母因素與子因素選定情況

表2 優勢分析結果表

圖1 不同身份人群對軟件類產品的黏性

圖2 不同身份人群對規則教育產品的黏性
采用均值變化對收集到的原始數據進行數據變換和處理:



其中,k 均為觀測序號。
設rij 表示子因素Xj 對母因素Yi 的關聯度,一個母因素對n 個子因素有n 個關聯度。rij計算公式如下:

其中ρ∈[0]1,是分辨系數,ρ 越大,分辨率越大;反之,分辨率越小。分別為兩級最大差與兩級最小差。
運用Matlab 軟件進行編程,輸出結果見表2。
由表2 可知,身份在軟件類產品和規則類教育產品這兩個母因素上的關聯系數最大,說明供需雙方對軟件類產品和規則類教育產品的重視程度有較大差別。計算軟件產品和規則教育產品在五個重要等級上的人群分布,如圖1 和圖2 所示,發現幼兒園在打造品牌時相對重視規則類教育產品,而家長在選擇幼兒園時相對重視軟件類產品,說明供需雙方對軟件類教育產品和規則類教育產品的心理預期存在錯位。
其他三種產品的重要程度均值分別為4.38、4.56、3.76,可見幼兒園、家長對這三種產品的關注度較高,另外,供需雙方均認為高質量幼兒園首先應該具備高質量幼兒發展類產品,其次是高質量硬件產品,最后是高質量興趣班產品。
學前教育是一種非盈利性活動,屬于復雜的多維度投入與產出系統,且無法統一度量標準,使用經典的CCR 模型較為合適[11]。將每一個幼兒園的數據進行均值處理,可以得出不同區域的幼兒園教育產品的綜合效率、純技術效率和規模效率。
選取3 個投入指標和5 個產出指標進行DEA 分析,指標系統見表3。
1.建立模型矩陣形式
為確定幼兒園教育產品的整體效率,衡量每個DMU 的質量,選取一般意義的評價指標:

其中,hj是第j 個幼兒園綜合效益的評價指標,I、O 為輸入指標和輸出指標的權重,表示第j 個幼兒園的第k 個投入,表示第j 個幼兒園的第r 個產出,E 表示單位矩陣,建立幼兒園教育產品投入產出效益評價模型:

2.數據變換

3.求解模型
對指標得分數據進行數據變換得到最終分值:

蚌埠市經濟發展整體不平衡,蚌山區、龍子湖區和禹會區經濟相對發達,而淮上區、五河縣、固鎮縣、懷遠縣經濟相對落后[12],使用MaxDEA 對CCR 模型求解,結果見表4。
1.綜合效率
蚌山區、禹會區幼兒園教育產品的綜合效率值明顯低于其他地區,造成這一現象的原因可能是相對發達的地區,人們對產品的要求更高,相同水平的滿意度需要比其他地區更多的投入支撐;另外,在相對發達的地區,投入量充裕,易出現“粗放型”投入模式,相反,淮上區等欠發達地區投入總量少,唯有精打細算才能滿足家長的需求。因此,相同的教育產品投入下,經濟欠發達地區的家長及幼兒滿意度更高。
2.純技術效率
純技術效率總體較高,經濟相對發達的地區純技術效率測算值略高于欠發達地區,對比發現經濟發展得越好,幼兒園教育產品的純技術效率越高;反之,經濟狀況越差,幼兒園教育產品的純技術效率越低。
3.規模效率
規模效率值總體不高,且較發達地區教育產品的規模效率低于欠發達地區的規模效率,出現這種情況是由于欠發達地區對教育經費、高質量老師資源的需求大,與經濟發達地區相比,每增加一個單位的投入能較大程度地提高需求者的滿意度(見表4)。
供需雙方對硬件類產品、幼兒發展類產品和興趣班產品的黏性對接良好,黏性從高到低依次是幼兒發展類產品、硬件類產品、興趣班產品,然而供需雙方對規則類教育產品和軟件類產品的黏性存在一定的錯位,幼兒園相對重視規則類教育產品,而家長相對重視軟件類產品;事實上,蚌埠市幼兒園教育產品投入與產出的整體效率并不高,發達地區幼兒園教育產品的純技術效率優于欠發達地區,但欠發達地區教育產品的綜合效率和規模效率普遍優于發達地區。
根據分析結果,本文認為協調幼兒園教育產品的供給與需求應從以下三個方面進行:幼兒園應積極運用問卷、訪談等方法了解家長的切實需要,彌補教育產品存在的不足,完善產品結構;同時,幼兒園應通過提高幼師入園門檻等方式,盡快解決老師的學歷、素質問題等,提高軟件產品質量,協調規則類教育產品,實現這兩類產品的供需對接;另一方面,政府應加大對欠發達地區幼兒教育的支持力度,加大投入數量,不斷完善教育產品結構,最終實現質量產出替代數量產出。

表3 投入—產出效率評價指標體系

表4 蚌埠市四區三縣的教育產品投入—產出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