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吳子文 張茹 (華北水利水電大學水利學院)
研究經濟發展的方法是多種多樣的,但都離不開人為統計出來數據,這幾年有一種新的統計方法,利用衛星傳回來的地球夜晚亮燈情況,分析一個國家和地區的整體經濟發展狀況。

萬家燈火通明,熱鬧非凡,在中國被認為是繁榮昌盛的象征。用夜間燈光研究人類經濟水平,在直覺上來看,倒也很合理。而且近些年來國內外已經有不少學者用更加嚴謹科學的方法證實了衛星燈光數據與經濟指標之間存在著十分緊密的聯系。
西方國家,特別是美國,一直認為中國官方給出的GDP增長數據偏高。而最近美國三位經濟學家根據夜間燈光數據卻分析出中國官方所給數據比實際要低。根據《科學時報》所報道的,美國耶魯大學的兩位宏觀經濟學家Xi Chen和William Nordhaus發起了一項跟蹤研究,他們指出夜間燈光的數據跟人口增長、GDP增長,能源消耗聯系十分緊密。他們在美國《國家科學院院刊》上報告了該成果:一個特定地區較亮的夜間燈光照明與該地區較高的GDP緊密相連。
直白的來說,統計學方法就像是盲人摸象,有人摸到鼻子,有人摸到尾巴,有人摸到鼻子,有人去摸到大腿,就覺得那是大象的樣子。實際上都不全面,用統計學術語來說的話,就是觀測誤差比較大。而分析夜間燈光數據,則是看到大象的整個輪廓,即使細節看不出,也能分析出大致趨勢。
而夜間燈光數據大致可以起到這個作用。官方的數據可能經過政府操作,且各種統計方法都或多或少存在誤差。但是大家都想知道真實的GDP數據。而衛星燈光數據一般直接由衛星直接傳來,且這個方法的數據誤差與統計學誤差基本是相互獨立的。兩個指標組合使用,可以取長補短,效果一定比一個指標好很多。
在國內,比較有代表性的徐康寧、陳豐龍、劉修巖 2015年發在《經濟研究》上的論文。他們算出來1993-2012年,與直接GDP相比GDP-燈光加權指標增速要低一些。東部地區大致低1.5%,中西部地區大概低1.8%。與官方公布的數據相比,這個結果更符合一些經濟學家的預測:即中國GDP增速存在高估現象,但是高估幅度比之前學界普遍認可的觀點小。從已經掌握的數據來看,燈光數據的變化趨勢與國內城市化,及供電量等趨勢基本相同。在一般情況下,如果在綜合指標里加入其它來源的指標,結果會更加準確一些。因此,這種方法可以嘗試使用甚至推廣。
單純統計GDP數據會存在以下弊端。
簡單的GDP統計數據有以下缺點。首先,GDP統計很難提供一個完整和全面的經濟活動圖景。GDP是衡量一個國家或地區在一段時間內的最終產品和服務總價值的指標,它試圖反映一個地區在一段時間內的宏觀經濟活動表現。為了準確計算GDP,需要對各種經濟活動有一個系統完整的統計核算體系。然而,這對任何國家和地區都是一個巨大的挑戰。 由于GDP以市場價格來衡量商品和服務的價值,它不包括幾乎所有發生在市場之外的活動的價值。在許多國家和地區,存在著大量的非正式經濟活動,甚至地下經濟活動,這些都不能反映在GDP中。更嚴峻的現實是,大量貧困國家由于政治、經濟等各種原因,沒有科學合格的經濟統計部門和統計隊伍,要生產出合格的不完整的經濟統計數據,數據質量是相對的。
堪憂,其對經濟活動的度量必然嚴重有偏,難以反映經濟活動活躍程度。
其次,GDP數據存在一些結構性的不可比性問題。首先,GDP難以全面反映人類經濟活動,其統計框架一直處于修訂過程中,往往導致數據在時間維度上的可比性不完全。例如,我國服務業增加值統計一直是國民經濟統計核算的薄弱環節,涉及15大類和47類國民經濟產業分類。隨著統計數據的可得性增加,務業增加值占國內生產總值的比重不斷提高。這導致GDP在時間維度上的統計范圍發生變化,需要通過適當的方法進行調整。然而,歷史數據的后期修正仍然依賴于不完整的數據,因此無法完全解決時間維度的可比性。其次,對于大多數國家和地區,國家經濟統計核算的框架和技術方法并不完美,還有各種統計技術的差異在不同地區的GDP數據過程,這可能會導致GDP數據不完全可比水平在地區層面。這種情況在國際比較中特別突出。
最后,GDP的計算,尤其是它的增長率,需要處理價格。但是,很多行業的價格數據不完整,沒有編制相應的價格指數,影響了GDP增長率的統計準確性。正如許憲春(2006)所指出的,GDP核算的調整至少涉及到以下幾個方面:數據源的變化、計算方法的變化、會計核算范圍的變化、分類的變化、處理某些問題的一些具體方法的變化等。這些會計變化都會影響GDP數據的質量。
第三,GDP統計數據可能存在一些操縱。由于許多國家和地方政府及官員的政治生涯前景與GDP統計等相關數據掛鉤,政府的統計部門往往負責GDP的統計。在經濟數據統計部門不完全或者不夠獨立的情況下,最終的GDP數據以及相關的中間數據可能會受到官員的干預甚至操縱,從而失去其客觀性和科學性。
正是在GDP指標的眾多不足凸顯的情況下,夜間燈光數據的可獲得性使其迅速成為一個補充、修訂GDP的指標。
我們可以通過粗略的燈光數量來區分“落后”和“先進”,但是如果我們想走得更遠,我們需要結合一定地理基礎上的燈光分布來看。
然而,這種方法也存在一些不容忽視的問題。1.不會產生太多光線的非正式活動不會被計算在內;2. 政府建筑物/活動可增加某些地區的經濟產出;3.實際上可以衡量的是消費,而不是生產性資產的創造。
什么是正確的觀察單位?越小越準確嗎?我去年在一個研討會上聽到一個觀點,小于一定的觀測范圍會導致非常高的測量誤差??梢岳斫獾氖?,由于衛星的測繪技術有限,光線也會傳播到其他地區。換句話說,如果你想在村莊層面或街道層面用少量數據來衡量經濟發展,那就忘了它吧。
雖然進一步精確判斷經濟指標有困難,但是衛星圖片對一個國家或地區經濟發展的整體判斷還是比較準確的,他避免了人為統計數據可能造成的誤差或者故意篡改數據。
用夜間燈光亮度衡量一個國家或地區的經濟活動,并非百分之百準確,但這并不妨礙從學術視角嘗試用它來對傳統GDP統計做必要的“補缺”,以測度真實的經濟增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