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王散激 (廣西民族師范學院廣西崇左)

股利分配政策是上市企業日常經營活動中的重要組成部分,一套科學合理的股利政策能夠有效的促進企業的長期發展,本文就相關理論進行綜述。
根據筆者的調研了解到,傳統型的股利理論主要是包含了“一鳥在手”理論、稅差理論、MM理論等等。
1.MM股利無關論
MM理論是自20世紀60年代由Miller、Modigliani所提出來的一種學來說,該理論的形成是基于三個假設條件而成立的:一是,理想化的金融市場;二是,市場中的投資者保持理性的投資狀態;三是,能夠對市場未來的發展進行合理的預測;四是,上市企業所獲得的信息充足。按照這種觀點來看,企業的實際價值會隨著其自身的盈利水平而逐漸發生相應的變化,并非是由股利分配政策所決定,而企業的收益能力是主要原因。在他們看來,影響企業股票價格的因素是企業的盈利能力,而非是否分紅及選擇何種分配方式。
2.“一鳥在手”理論
投資者會認為現金股利(確定性收入)要比留存收益再投資(期望值相同的風險收入)帶來的資本收益更靠譜,于是都會選擇前者。資本利得就好比樹林中飛翔的鳥兒,望上去多而美好,但是卻不一定能夠將它們打下來作為籠中之鳥。然而現金股息就像是可以在手中把玩的一只鳥兒一樣,是投資中看得見、有把握按時、按量得到的可靠報酬。投資者的態度是愿意要手掌中的一只鳥,也不要樹林中兩只鳥。
3.稅差理論
該理論是基于MM理論所形成的一種新型學說,其是對各種假設條件進行擴展,添加稅收以后形成的理論。該理論對比了持股規模存在差異性的股東的股息收益,最終得出股東所獲得的稅后股息往往會低于稅后資本利得。所以,大部分的股東更希望獲得資本利得,而這就是鼓勵無關論學說。
隨著學術界不斷的研究分析,各種新穎的理論學說應運而生,例如,信號理論、追隨者效應理論、交易成本理論等等。下面筆者對其中較具代表性的理論作以簡單的介紹:
1.追隨者效應理論
追隨者效應理論所強調的核心思想是:由于股東所持有的股權存在一定的差異,導致他們所獲得的收益存在一定的差異性,有的稅收等級高,有的稅收等級低。這使得他們對分紅水平的偏好不同,稅收等級高的傾向于更低的支付率,所以,上市企業必須要對自身的股息政策進行合理的優化,確保各股東的利益都能夠得到滿足。一種類型的追隨者會抓住機會投資分紅率高的股票,由低邊際稅率的投資者持有;另一種類型的追隨者會被分紅率低的股票吸引,由高邊際稅率的投資者所持有。
2.信號傳遞理論理論
這種理論所強調的內容是股息分配政策帶有一定的信息傳遞效果。假設投資者與管理人員所持有的信息是對等的,那么上市企業內部的管理人員與市場中的投資者相互之間可能會存在一定的信息不對稱現象。即企業領導層具備比外部投資者更多的企業發展前景方面的內部信息。
3.代理成本理論
代理成本是指委托人擔心代理人暗箱操作侵犯自己的權益,于是便選擇通過嚴密的合同關系,以及對經紀人的嚴格監察來限制經濟人的行為。根據這一理論,用合同將代理關系相互聯系起來,在這種契約關系下,單一或多個人員(客戶)會從外部平請另一個人(代理者)來代替自身完成特定的事物。但是由于在實際實踐的過程中,由于雙方所掌握的信息存在一定的差異,促使道德風險形成。
4.股利信息不對稱理論、交易成本理論、成長機會理論
這種理論是指一家企業的管理層與投資者就其獲取企業內外部的信息而言,信息不是相同的,有偏差的。不對稱信息理論認為,掛牌企業的管理層比外來投資者有優勢,擁有更多的內部信息,時效性相對于市場中的投資者而言更強。結合該理論來看,雖然股東完全能力通過自身的能力來改變股息,但是這個過程中必然會形成一種高額的交易成本。而成長機會理論則是指在上市企業發展成熟以后,企業需要開始支付股息,并逐漸提高股利占凈利潤的比重,而通過進一步的調研得出,當股息政策出現波動以后,股票的平均價格也會發生重大變化。

(1)現金股利;(2)股票股利;(3)財產股利;(4)負債股利。
(1)剩余股利政策;(2)固定或穩定增長股利政策;(3)固定股利支付利率政策;(4)正常股利加額外股利政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