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張進偉 王曉晶 (云南大學滇池學院會計學院)
伴隨著科學技術的日益發展,大數據、云計算、人工智能等一系列的產物已經深入我們的生活,影響著我們的生活,同時也改變著我們的生活。在這樣的時代背景下,大數據與現代金融業特別是互聯網金融相結合必然成為這個時代的產物。本文旨在研究大數據背景下互聯網金融的發展的現狀和特點,分析出對行業和個人的影響。
目前對“大數據(big data)”的定義比較準確的是:指無法在一定時間范圍內用常規軟件工具進行捕捉、管理和處理的數據集合,是需要新處理模式才能具有更強的決策力、洞察發現力和流程優化能力的海量、高增長率和多樣化的信息資產。由于它的5V特點(IBM提出):Volume(大量)、Velocity(高速)、Variety(多樣)、Value(低價值密度)、Veracity(真實性),勢必將會和現在的互聯網金融相結合;依托大數據和云計算在開放的互聯網平臺上形成的功能化金融業態及其服務體系,包括基于網絡平臺的金融市場體系、金融服務體系、金融組織體系、金融產品體系以及互聯網金融監管體系等,并具有普惠金融、平臺金融、信息金融和碎片金融等相異于傳統金融的金融模式;未來在大數據背景下互聯網金融發展的過程中,相信國內互聯網金融呈現出多種多樣的業務模式和運行機制。

大數據背景下互聯網金融的實際影響:(1)面向行業。互聯網金融在各個行業,以及各個領域是有一定的融合性,相關性的。這個有機的整體在很多方面有相通的地方,合作也是它所呈現出來的新的特點。互聯網金融對于金融業來說是一股新血液,也是展示著金融業勃勃生機與尖端科技完美融合包容的過程。今天,中國有4億到6億人有財務需求,而理財規劃師遠遠不夠為這些人提供服務。是什么彌補了需求的缺口?依靠互聯網進行財務管理。互聯網金融的不間斷服務沒有時間和空間的限制,成本低,增加了居民對金融服務的可用性,不再局限于高端群體,也適用于普通人。(2)面向世界。互聯網金融面向世界的腳步也在加快,互聯網金融現在已經深深地改變了我們的社會,不僅僅是支付方式,更多的還有生活方式的變革,這在我們國家已經有了很好的實現,所以現在我們互聯網金融的腳步更遠的方向要走向世界,到世界的每一個角落都有我們移動支付的實現,這是美好展望,但實現的可能皆有我們去創造,讓我們的互聯網金融的完美實踐在正確的時間盡早走向全球。(3)與技術的密不可分。互聯網的穩固發展與大數據的獲得處理和云計算的精準密不可分,而如今互聯網的發展已經日趨成熟,能夠支撐互聯網數據的數量和規模。可以說,在變化的世界里,大數據時代已經到來。互聯網金融正處于蓬勃發展的時期,大數據的創造者對于金融行業來說,金融每日每時每刻所產生的數據,交易價格,風險評估,股價,投融資報告這些都是大數據的一個重要的組成部分,同時也是金融信息使用者所依托的重要信息。在這樣的情況之下,金融業對于互聯網金融是具有相關依賴性,它對于這些信息的需求遠遠超出我們的想象。

大數據背景下互聯網金融未來發展的建議:(1)時代的革新。在現在的時代浪潮之下,大數據、云計算已經非常普及,在各個方面改變著我們的生活,而區塊鏈的研究也越來越被人們所關注,要實現更大的革新,需要多方面協同合作發展,而不是分散的,單一的。(2)生活方式的改變。在大數據時代,我們可以利用強大的數據處理技術,從海量數據中提取有效信息,并根據總體數據直接對事物之間的相關性進行回歸,從而避免了數據樣本缺陷造成的分析誤差。大數據沒有苦苦糾結于每個信息之間的因為所以,還是為什么這樣那樣的原因后果,而是把所有的事物都聯系在一起來看待。當然了,大數據也并沒有直接忽略這些因為所以,而是把它給弱化了,因為在實際的運用以及現實生活當中,更為重要的是他們之間的聯系。最典型的就是經濟學家在預測房價時,分析了影響房價的因素,如經濟發展水平、人均收入、地價、宏觀房地產政策、區位等。
大數據背景下的互聯網金融以其成本和信息優勢,可以為更多的普通人,特別是在傳統金融中無法享受正規金融服務的中小客戶提供服務。與規模大、素質高的客戶相比,普通客戶的數量大而少,總體資本規模仍難以與傳統金融業相匹配。傳統金融業主要服務于機構、政府和中高資產客戶。融資渠道成熟,中央銀行支持,資金充裕,流量大。在現行的經濟發展態勢之下以及社會的經濟需求等方面,結合人們的支付習慣的未來展望,第三方支付已經深入到我們的生活,準確來說是社會發展的必由之路,是經濟需求推動下的產物。相信在這樣的時代背景下,隨著大數據、人工智能、區塊鏈等深入研究將會給金融領域帶來更大的發展,我們的生活也會越來越便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