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海燕,孫明旭,叢志平
吉林省一汽總醫院普外一科,吉林長春 130011
乳腺癌術后患者一般需要結合化療治療提高治療效果,但由于化療藥物具有較強的刺激性,因此患者出現的不良反應較多,中心靜脈置管(PICC)在化療治療中具有一定應用優勢性,減輕了患者因反復穿刺造成的痛苦[1]。但由于PICC 置管期間于化療間歇期需帶管回家休養,護理不當、活動幅度過大等均可能造成靜脈炎、感染、導管阻塞等護理問題,在增加患者生理疼痛的同時,可能影響患者治療依從性[2]。為此,該次研究選取了2016年1月—2018年12月期間該院收治的112 例乳腺癌術后化療實施PICC 置管的患者為研究對象,分析了護理管理干預的應用效果,現將相關內容報道如下。
選取該院收治的112 例乳腺癌術后化療實施PICC置管的患者為研究對象,所有患者均經病理檢查證實為乳腺癌,患者均手術順利,自愿納入研究并簽署知情同意書,按照患者入院先后順序,分為研究組和對照組,各56 例,其中對照組患者年齡介于 41~69 歲,平均(53.64±2.59)歲,頭靜脈5 例、肘正中靜脈 13 例、貴要靜脈 38例;研究組患者年齡介于 39~68 歲,平均(53.27±2.41)歲,頭靜脈7 例、肘正中靜脈12 例、貴要靜脈37 例,兩組病情、年齡、穿刺位置等一般資料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
對照組針對PICC 進行常規管理,研究組則實施護理管理干預,具體內容包括:①組織培訓:定期組織科室內護理人員學習乳腺癌化療知識,尤其是PICC 護理相關理論知識,并結合實踐技能的相關培訓,講解個體化護理的制定方法及重要性,以及置管期間出現意外事件的處理預案等,指導護理人員加強對患者病情的監測,教會患者自我監測及PICC 自我管理的注意事項,在出現不適反應時及時上報[3]。講解患者化療PICC 置管期間可能出現的并發癥,以及具體的防治護理措施,增加護理人員的預見性及安全管理意識。②流程管理:制定PICC 置管安全管理規范及標準化操作流程,建立導管維護記錄,在出現置管相關并發癥或不良事件時及時記錄。③安全管理: 科室內加強PICC 護理安全管理理念及優質護理服務意識的培養,以在患者護理中及時發現PICC 相關護理風險隱患并予以針對性處理[4]。④溝通管理:指導護理人員與患者溝通時應保證服務態度良好,為患者詳細講解置管自我護理方法及常見并發癥監測方法,及時與患者家屬溝通,患者提出疑問及時解答,必要時給予心理疏導,以提高患者對護理人員信任度,促進護患良好溝通,提高護理人員服務質量[5]。⑤護理質量改進:每月月初組織PICC 護理質量改進小組,探討乳腺癌患者PICC防治并發癥及不良事件的有效策略,總結護理管理干預落實不到位情況,并分析原因,對管理不合理的內容加以改進,并制定下個月管理計劃。由專人負責管理PICC換藥,對其進行環境管控、無菌操作、標準化換藥流程、置管監測、健康教育等方面的培訓,以提高其乳腺癌PICC管理專業度[6]。定期由管理人員監督管理效果,總結現狀,并對落實不到位的環節進行進一步的質量改進,形成持續質量改進循環管理。觀察兩組患者導管問題及并發癥發生情況。
采用SPSS 23.0 統計學軟件處理數據,PICC 導管滑脫、阻塞等導管問題或并發癥發生例數及比例等計數資料用[n(%)]表示,組間比較采用 χ2檢驗,P<0.05 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實施護理管理干預的研究組導管問題發生率為5.36%,較對照組19.64%的導管問題發生率顯著降低,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表1 兩組乳腺癌患者PICC 期間出現的導管問題比較
實施護理管理干預的研究組PICC 相關并發癥總發生率為3.57%,較對照組16.07%的PICC 相關并發癥發生率顯著降低,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2。

表2 兩組乳腺癌患者PICC 期間出現的并發癥情況比較
PICC 置管是乳腺癌患者化療中常用的技術,能夠減少穿刺次數,減輕化療藥物刺激對外周血管的損傷,使化療藥物直達中心靜脈。但護理不到位、置管留置時間長、患者帶管管理不當等情況的出現,極易引發PICC 置管并發癥甚至非計劃拔管,影響了患者的治療依從性[7]。護理管理干預指的是通過實施培訓、流程、安全、溝通等方面的管理,提高了護理人員的業務水平及整體護理質量,從而有助于提高護理效率[8]。此外,通過對護理人員安全管理意識的培養,能夠促進護理人員樹立安全理念,及時發現PICC 置管中存在的問題并加以改善,達到護理質量持續改進的目標。
為進一步探討乳腺癌術后化療患者PICC 置管有效管理策略,該次研究將護理管理干預融入到護理管理中,研究結果顯示,采用護理管理干預的研究組患者導管問題發生率為5.36%,較對照組顯著降低(P<0.05);研究組PICC 相關并發癥總發生率為3.57%,較對照組顯著降低(P<0.05)。說明護理管理干預通過對PICC 置管各個環節的規范管理,有效減少了患者置管期間并發癥及不良事件的發生率,通過護理質量持續改進策略的實施,有助于發現護理中的不足之處,并加以完善,進一步提高科室整體護理質量。
護理管理干預的實施取得了良好效果,但應用過程中仍舊發現其存在許多不足之處,需要進一步加以改進,具體包括以下方面:①指導護理人員重視對患者的健康教育,部分基層醫療單位接納的多為農村患者,部分患者仍不能完全掌握導管維護方法。為此,管理人員可采取簡化健康教育的專業度,采用通俗易懂的語言教會患者自我管理的方法,拍攝常見的并發癥,如靜脈炎、感染、導管脫出等圖片,并結合導管自我護理注意事項等內容制作成小冊子,方便患者理解并能隨時查閱。②患者治療間歇期仍需加強護理管理,可以教會患者在家自我護理小技巧,如沐浴、運動等的注意事項,定期通過電話隨訪了解患者導管護理情況,并給予患者一定幫助,以將PICC 置管護理理念延續到患者家庭。通過完善院內健康教育及出院隨訪管理,進一步提高管理有效性。
綜上所述,乳腺癌術后化療患者PICC 置管實施護理管理干預,有助于通過全面、系統的護理管理策略,使護理人員實踐護理更加規范化、程序化,提高護理人員業務水平,減少PICC 置管相關并發癥及帶管不良事件的發生率,減少患者費用支出,提高患者依從性及滿意度,從而確?;煹捻樌M行。為進一步提高管理效果,在護理管理中還需加強對護理人員規范健康教育的管理,以及患者的院外隨訪護理管理,以進一步提高管理效果,提升護理人員整體業務水平,更好地為患者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