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新秀
長春市婦產醫院,吉林長春 130042
由于新生兒重癥監護病房的患兒病情危急,導致臨床護理工作的責任較重、任務較多,且需要醫護人員在最短的時間對病情危重的新生兒進行救治。同時監護室內儀器、藥品眾多,若不實施有效的管理,將會影響科室的工作進展。據有關資料顯示[1],綜合護理被廣泛應用在新生兒重癥監護病房護理管理中,且取得較好的應用的效果。為此該文選取2018年1—12月期間該院新生兒重癥監護病房的98 例新生兒為研究對象,就綜合護理管理對新生兒重癥監護病房護理管理的應用價值進行探討,報道如下。
選取該院新生兒重癥監護病房的98 例新生兒為研究對象,均為對照組(n=49)和觀察組(n=49)。以上研究對象的監護人均知情且簽署了知情同意書,并且獲得了倫理委員會的批準。其中對照組女新生兒29 例,男新生兒20 例;早產兒15 例,呼吸窘迫綜合癥17 例,顱內出血10 例,重癥肺炎7 例。觀察組女新生兒24 例,男新生兒25 例;早產兒11 例,呼吸窘迫綜合癥15 例,顱內出血12 例,重癥肺炎11 例。兩組患兒一般資料對比,病因、性別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1.2.1 對照組 實施常規的護理管理模式。
1.2.2 觀察組 實施綜合護理管理模式,具體措施如下:(1)成立綜合護理管理小組:①由科護士長擔任組長,完善綜合護理管理制度,同時對組員進行培訓,強化護理人員的理論、操作知識,避免因經驗不足引發風險事件的發生。②組織培訓,提高護理人員的責任意識與風險防范能力,對培訓內容進行考核,成績合格者方可上崗[2]。③完善組織體系,與組內成員共同制定管理流程,達到預期效果。(2)針對發生感染的風險因素進行評估,并作出相應的預見性護理管理措施,保證病房清潔、安靜,做好區域分配,嚴格遵守消毒隔離制度。同時密切觀察新生兒的生命體征,實施24 h 監護制度,遵醫囑給藥,合理喂養,做好皮膚護理,避免侵入性護理操作,降低感染的發生風險[3]。(3)病區管理:①嚴格遵守感染預防標準對重癥監護部分進行消毒隔離,且室內溫度控制在23~25℃之間,濕度在55%左右為宜。定時對室內通風,確保空氣清新,同時預防交叉感染。②定期對新生兒重癥監護病房壁掛式空氣消毒器消毒,3 次/d,1 h/次,同時保持室內臺面、地面、操作臺清潔[4]。③對于新生兒一次性用品(紙尿褲)及時更換,放在醫療垃圾內,做統一處理。對于新生兒衣物、奶瓶、口水巾等用品確保一人一用,定期更換,做統一清潔、消毒處理。④新生兒重癥監護病房杜絕室內探視,全程無陪護理模式,極特殊情況下,家屬著裝后方可進入探視[5]。(4)加強責任體系落實:①在護理操作前后,護理人員做好手衛生,穿好隔離衣和口罩,避免交叉感染。②護理文書書寫管理:護理人員對各個操作環節以及時間、地點、結果及時進行書寫,做好簽名,并遵守護理記錄書寫規則,當出現問題時,能夠快速找出責任人,對問題事發原因進行分析,給予處理措施[6]。③建立獎懲制度:當護理人員在工作中出現問題時,并且在責任范圍內,應給予相應的懲罰。獎勵制度可根據責任護士在某一時間段內無護理差錯或者有明顯進步,可給予相應的獎勵。④建立隨機抽查制度:每天護士長負責查看護理文書書寫情況,同時不定時抽查護理人員的操作情況。如:是否遵守無菌操作原則、按照規章流程操作等。當發現操作不規范時,給予口頭警告,當引起不必要的損失時,給予處罰[7]。(5)設備以及藥品管理:對于新生兒重癥監護病房的藥品和器械應該專人管理,尤其是藥品的擺放位置,明確規定。定期對儀器例行檢查與維護,使其處于功能狀態,同時對急救藥品做好備份,發現不足時,及時補充。做好儀器、藥品登記[8]。

表1 兩組新生兒感染的發生幾率[n(%)]
表2 兩組新生兒生長指標比較(±s)

表2 兩組新生兒生長指標比較(±s)
組別 體重(kg) 身長(cm) 頭圍(cm)實施前 實施后 實施前 實施后 實施前 實施后對照組(n=49)觀察組(n=49)t 值P 值2.98±1.24 2.85±1.32 0.502 0.615 3.12±1.27 4.55±1.35 5.401 0.000 37.25±6.35 36.97±5.97 0.224 0.822 39.32±5.84 45.59±6.36 5.083 0.000 24.31±3.67 23.98±3.24 0.471 0.000 25.98±3.24 30.12±3.56 6.020 0.000
兩組患兒在治療期間感染的發生幾率以及生長指標變化情況。
應用SPSS 24.0 統計學軟件處理數據,計量資料采用(±s)表示,進行 t 檢驗;計數資料采用率(%)表示,進行 χ2檢驗,P<0.05 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通過實施不同的護理管理模式,觀察組新生兒出現的感染幾率低于對照組(P<0.05),見表1。
通過實施不同的護理管理模式,實施管理前兩組新生兒的體重、身長、頭圍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實施綜合護理管理15 d 后,觀察組新生兒的體重、身長、頭圍生長情況好于對照組,組間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2。
新生兒重癥監護病房內的新生兒多數為發育不良、機體免疫力較弱等生理特點。因此在病房內,要做好預防感染措施,保證新生兒的生命安全[9]。常規的護理管理模式,對新生兒本身、以及室內防護缺乏長遠性。由于護理以及管理工作不到位,導致新生兒室內感染的預防效果不理想。而綜合性管理是通過對重癥監護室內環境、人員管理、制度完善等多方面進行系統的管理,旨在降低不良事件以及感染事件的發生風險,促進新生兒的健康發育。
該次研究中,對觀察組實施綜合護理管理,新生兒發生感染的幾率為4.08%,低于對照組感染發生幾率18.36%(P<0.05)。且與對照組比較,新生兒的生長發育情況較好,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由此說明,綜合護理管理的實施,可行性較高。
綜上所述,新生兒重癥監護病房中實施綜合護理管理,可有效促降低感染的發生幾率,且促進新生兒生長發育,具有較高的臨床應用價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