郝德芬
長春市婦產醫院,吉林長春 130042
婦產科患者傷口感染與多種因素密切相連,其中手術室中存在的因素是造成患者術后感染及并發癥發生的主要原因[1]。如何減少婦產科患者術后感染發生率和提升患者生活質量一直是目前醫學研究的熱點話題。該文對比實施手術室護理管理前后婦產科術后感染發生情況,探討有效的管理模式,現報道如下。
回顧性分析選擇該院自2016年2月收取未實施手術護理管理的50 例婦產科患者作為對照組; 該院自2017年2月收取實施了手術室護理管理的50 例在婦產科患者作為觀察組。對照組患者的年齡20~40 歲,平均年齡為(30.51±9.02)歲;觀察組患者的年齡 21~41 歲,平均年齡為(30.25±11.02)歲。兩組患者之間的基本資料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對照組:未實施手術護理管理,還是按照以往基本的管理模式進行工作。觀察組:實施手術護理管理[2]。其整體的手術室護理管理如下:①仔細控制手術室醫護工作人員的數量,盡可能減少手術室內頻繁走動,手術器材以及其他婦產科手術術中用品應該嚴格高壓殺菌,針對無法耐受高壓物品,同時也要定期應用環氧乙烷定期消毒,在患者手術之前也要仔細檢查物品是否有損壞等。②注重醫護人員的手部衛生和日常衛生的清潔,洗手要嚴格依照手術室感染預防規范進行實時操作,無菌物品應該立刻進行,而手術過程當中對于用完的物品需要反付制定的清理人員進行處理,其中也包含一次性器械以及一次性手術用品等,其中不是一次性的應用物品需要進行手術室嚴格消毒清理。③工作人員:提升醫院醫護人員的醫德和責任感,堅持以患者為中心,致力于減少患者身心的負能量,盡可能的挽救患者的生命,以此來獲得患者的信任。定期對醫院工作人員的專業能力進行考核,將其自身能力水準得到不斷的提高,醫護人員之間的相互交流,可以有效提升理論知識和實踐操作,降低手術過程中的失誤。工作人員在日常工作中要注意配合和默契,提升手術效果的同時減少手術時間,為患者的生命安全做到負責任[3]。④環境護理:在對手術室環境衛生管理制度中要加以完善并且要做到嚴格遵守。確保工作的落實,每天安排專業的人對設備進行檢查,要保證無菌操作,對手術器材也要定期消毒處理。對于手術室內也要定期通風處理,控制空氣當中微生物,護理人員在進出手術室時必須穿戴無菌服,保證手術操作無菌性。⑤器械方面:增強醫院手術器械的科學化管理,對于應用和污染的器械給予妥善處理。手術器械要徹底消毒,在術前要提前準備好手術中所需要的用品。⑥切口感染:手術切口出現感染的原因有很多種,其最為主要的切口內源污染、操作不規范或是手術器械沒有消毒干凈等造成的一些因素影響,會直接造成局部抵抗能力直線下降。此外,臨床的護理人員需要嚴格按照手術操作準則以及嚴格對所有的手術器材進行消毒處理,并且也要盡可能減少手術時間,與此同時,術后也需要做好相同的切口消毒處理,并且為切口做好規范換藥,在最大限度上做好預防感染的出現。⑦心理管理:護理人員需要主動了解患者內心的想法,鼓勵患者正確的面對手術治療,減少患者的恐懼感,耐心向患者講述該手術的基本方案,并且向患者介紹其他的成功案例,以此讓患者的情緒保持穩定,樹立良好的信心[4]。
分析兩組婦產科手術患者對感染相關因素以及年齡、手術時間和抗生素的應用等。
該次研究中的所有資料和對比數據分析處理均使用SPSS 18.0 統計學軟件,兩組對比中涉及到計數資料用例數/百分率[n(%)]的形式表示,檢驗方法為獨立樣本 χ2檢驗。P<0.05 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婦產科手術患者年齡、手術時間和切口種類以及抗生素等單因素和患者術后發生感染有直接的關系,詳情見表1。

表1 兩組婦產科手術患者術后感染單因素對比[n(%)]
對照組和觀察組在術前出現的感染情況差異無統計學意義,但術后觀察組采取了手術室護理管理,其患者的感染情況低于對照組,兩組數據對比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2。
表2 分析兩組患者術前、術后的感染情況(±s)

表2 分析兩組患者術前、術后的感染情況(±s)
組別 術前 術后觀察組(n=50)對照組(n=50)t 值P 值12.25±2.23 13.36±2.35 0.432 0.000 5.26±0.21 9.02±1.02 8.651 0.000
針對婦產科患者進行治療,手術治療是目前最為常見的一種治療方案,該方式在治療的過程當中,患者很容易發生感染的情況,從而造成患者術后感染的幾率比較多,如何能夠避免這些術后感染因素對患者的治療效果也有很大的影響。在該文的研究過程當中,通過對術后患者感染情況進行詳細對比分析可以得知,患者在出現術后感染的因素當中都包含患者的年齡和手術時間等相關因素,在常規的護理管理模式當中,針對這些單方面的因素管理能力比較低,很多護理工作人員在進行管理當中通常都不會關心患者的個人情況,這會造成患者在手術結束之后容易出現感染。但針對觀察組患者來分析可以得知,在接受婦產科手術治療管理后,其對患者的整體護理過程進行全面的分析管理,針對不同階段患者可能會出現的問題進行全方面的護理管理,在護理管理基礎之上增加健康教育模式,將患者對自身的情況有一個全面的認知,患者的護理管理效果也會得到了很大的提升,并且觀察組患者和對照組患者的感染情況也有很大的改善。
由于年齡較大的患者因為自身的抗體能力在逐漸下降,很容易受到術后感染侵入,術前采取過抗生素藥物也可能會出現細菌耐藥性。因此,得出結論婦產科患者手術時間越長其創傷口就越大,手術切口與空氣接觸時間也比較長,病原菌也容易出現繁殖,而手術切口種類不同也會導致醫院感染發生率提升。但要考慮到婦產科手術患者術后醫院感染影響因素是很多種方面的,單一化的因素分析是不能有效全面判斷兩種之間的存在的聯系[5]。
綜上所述,觀察組術后感染率發生要低于對照組,其數據差異性顯著。實施手術室護理管理可以有效減少婦產科患者的術后感染發生率。因此,值得進一步的大力推廣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