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小青
江蘇省南通市通州區第七人民醫院內科,江蘇南通 226363
內科治療是高風險、高技術、長療程、高費用的醫療過程[1],其患者構比較復雜,病因也比較多,同時病重的患者也比較多,因此內科很容易發生與護理相關的風險事件[2],臨床內科護理中要高度警惕和重視對護理安全的管理,以達到避免護理風險事故的發生,保證患者安全,進而杜絕引發不必要護患糾紛[3]。該文對內科護理過程中常見的相關潛在風險因素進行調查總結,實施護理風險管理,效果較好,現報道如下。
江蘇省南通市通州區第第七人民醫院內科開發床位 32 張,2017年1—12月收住患者 304 例(對照組),男女170:134;中位年齡58.2 歲;醫藥費報銷240 例,不報銷64 例;農村患者190 例,城鎮患者114 例;護理人員11 名,中位年齡 35.4 歲,接受教育時間 14.3年。2018年1—12月收住患者 311 例(觀察組),男女 160:151;中位年齡57.9 歲;醫藥費報銷259 例,不報銷52 例;農村患者231 例,城鎮患者80 例;護理人員11 名,中位年齡35.9 歲,接受教育時間14.4年。兩組之間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
對照組進行內科常規護理,觀察組對對照組收治的內科住院患者的內科護理的情況進行調查和分析,對發生的安全事件的原因進行總結,然后實施風險管理,如下。
①健全內科護理風險防范和管理機制。制定嚴格的內科風險防范和管理規章制度,明確內科各種風險類型、基本防范和管理方式等,并明確獎懲措施,以鼓勵內科所有人員均嚴格落實風險防范工作。
②開展內科專業技能及應急能力培訓。通過知識講座及觀看相關視頻等多種方式,對所有的護理人員進行內科專業技能培訓,讓護理人員了解并熟悉內科常見風險的防范措施與處理步驟,以及內科危急病癥患者的護理搶救路徑等[4],以不斷提高內科護理人員應對各種風險的技能。
③加強與患者之間溝通及時掌握患者的心態,及時排解患者的顧慮,增強內科患者的信任感,進而更加配合醫護工作者開展相應的治療工作[5]。嚴格規范自身行為,改善服務態度,不隨意散播病人隱私。
④加強內科護理管理中的細節管理和控制。注意總結內科護理工作容易引發風險的各種細節問題,并及早采取防御措施,如對內科老年患者細化護理方式,可加設床檔,在衛生間加設扶手,開水房、走廊等易出現濕滑的地方設置警示牌等。
⑤合理配置人員在護理工作中,對護理人員進行合理配置,通過彈性排班以及新老搭配等方式,提高內科護理工作的質量,以利于風險發生率的降低。
⑥成立內科質控小組以便于對護理質量進行隨時的檢查,及時整改和討論檢查中所發現的錯誤及問題。
護士內科護理風險考試成績(包括護理風險因素評估、護理風險原因、護理風險管理行動取向、護理風險預防措施等,總分100);內科護理不良事件(出現給藥問題、墜床、走失、交班遺漏差錯、例管路脫落、非計劃拔管等)。護理投訴。兩組各抽取80 例患者,進行護理滿意度調查。
采用SPSS 13.0 統計學軟件對數據進行分析,計量資料采用(±s)表示,進行 t 檢驗,計數資料采用(%)表示,進行 χ2檢驗,P<0.05 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觀察組護士內科護理風險考試成績(95.26±2.08)分、護理滿意度98.75%高于對照組的(88.26±6.16)分、87.50%(t=3.200,χ2=7.910,P<0.05),內科護理不良事件 1.29%、護理投訴0.64%低與對照組的3.95%、3.29%(χ2=4.300、5.630,P<0.05)。見表1。

表1 內科實施不同護理干預有關指標比較
內科護理工作是醫院中相對特殊與復雜的工作,內科護理工作中的安全隱患也相對較多,其關鍵是在醫院、護理工作者及患者自身等方面:①醫院因素缺。乏科學的和有效的管理方法,內科醫院日常規章制度存在制度制訂不完善和管理松弛,從而造成內科成護理人員不能對各項醫院的規章制度進行嚴格地執行[6];缺乏嚴格、有效的監督機制,導致制訂的制度執行力度不夠,形同虛設;醫院內科醫護人員數量不足。②患者因素。內科治療通常是一個療程長、花費久、病情痛的治療過程,患者得不到符合自己期望值的治療效果,他們及其家屬就會對內科醫生以及護理人員的診斷、治療和護理水平產生懷疑,不信任感上升,導致醫患之間發生糾紛和沖動[7]。③護理人員因素。內科護理工作者在工作過程中不能夠嚴格地履行自己的職責,在實施護理技術操作時操作不規范[8],不能站在患者角度對問題進行思考,不夠重視患者心理的需求[9]。知識理論和技能水平低,內科護理人員護理基本理論的知識儲備較少,內科護理技能水平低,同時也不重視知識的更新和技術的提高。
風險管理作為一種有效的風險管理程序,是對潛在的、現有風險進行識別及處理,以最大程度上降低護理風險事件發生[10],作為內科護理人員,要加強風險防范意識,自覺學習提高自身素質,為患者提供安全、優質的護理服務[11]。該文觀察組在內科日常的護理工作當中,結合醫院、患者、護士方面等潛在的諸多內科護理風險因素進行綜合及全而的評價,通過健全護理風險防范和管理機制、開展專業技能及應急能力培訓、加強與患者之間溝通、加強護理管理中的細節管理和控制、合理配置人員、成立質控小組等內科護理風險管理的實施有效地減少了內科風險事件的發生,提高了患者對病房風險管理和基礎護理的滿意度,在內科日常護理中積極地實施風險管理及風險防范措施,內科護理人員的技能水平可有效提升,面對突發事件時從容處理,避免不良后果的產生[12],護理人員不僅具備風險意識,而且提升自身的法律意識,給予患者護理時自覺預防,減少內科護理投訴事件,提高整體內科護理質量。結果觀察組護士護理風險考試成績(95.26±2.08)分、護理滿意度98.75%高于對照組的(88.26±6.16)分、87.50%(P<0.05),而且護理不良事件護理投訴顯著下降。
綜上所述,內科護理人員要充分認識內科護理高風險性的特點,做到針對內科護理的風險因素做提前防范,用有效的風險管理杜絕發生護理危險事件,給患者提供優質的護理從而使工作進入了良性循環的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