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金劍 編輯/清風

維生素K,又稱為凝血維生素,是具有葉綠醌生物活性的一類物質,可用于防止新生嬰兒出血疾病、預防內出血及痔瘡、減少生理期大量出血、促進血液正常凝固等多種用途。
維生素K有K1、K2、K3、K4等幾種形式,其中K1、K2是天然存在的,是脂溶性維生素,而K3、K4是通過人工合成的,是水溶性的維生素。
維生素K1即葉綠基甲萘醌,屬于一種多環芳香酮。在天然綠色植物中廣泛存在。維生素 K1在體內貯存量少,故需從胃腸道綠色食物中獲得。它經口服進入體內后在各組織酶的作用下通過轉變為維生素K2發揮作用,可用于止血、解痙鎮痛和治療毛細支氣管炎等。
維生素K2是維生素K唯一具有生物活性的形式,主要由腸道細菌合成。有研究顯示,維生素 K與骨骼的新陳代謝有關,而其中維生素K2作用更顯著。1995年日本首次將維生素K2作為治療骨質疏松藥物應用。
維生素K3是一種水溶性維生素,常用于治療維生素K缺乏所引起的出血性疾病及用作飼料添加劑。維生素K4也是一種水溶性維生素,主要適用于維生素K缺乏所致的凝血障礙性疾病。
維生素K和肝臟合成四種凝血因子密切相關,如果缺乏維生素K1,則肝臟合成的四種凝血因子為異常蛋白質分子,它們催化凝血作用的能力大為下降,可能會導致凝血時間延長,即便是輕微的創傷或挫傷也可能引起血管破裂、出血不止。例如會出現皮下出血以及肌肉、腦、胃腸道、腹腔、泌尿生殖系統等器官或組織的出血或尿血、貧血等。
總之,在使用時維生素K應注意藥物的相互作用和藥物劑量,根據藥品說明書和醫生的醫囑合理使用。如果一些廣譜抗生素(如頭孢哌酮等等)和維生素K同時使用時,可能會引起腸內細菌數量減少或功能降低,就會造成維生素K的相對不足。另外,服用維生素K后若有臉泛紅、發紅疹、腸胃不適、皮膚瘙癢等過敏癥狀,應立即停用,并及時就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