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春箏 程意琴通訊作者
(大連醫科大學麻醉學系 遼寧大連 116044)
腹腔鏡人工氣腹手術較傳統直視手術而言對人體的損傷小,對人體內環境干擾輕,出血量很少,創面面積小,符合人們對身體美觀性的影響小的要求,有利于患者術后機體各方面功能的快速恢復,臨床上已經廣泛應用于各種腹腔內操作并對其他相似類型的手術提供一種新的思路,人工氣腹的創造需要向腹腔內充入CO2,以擴大手術空間,方便術者手術操作,避免套針穿刺等對臟器造成損傷,但是大量的臨床實踐案例表明,人工氣腹的建立容易引起一些相關并發癥,對圍術期患者身體機能產生不利影響,甚至有嚴重的威脅生命的危險,在這里主要總結人工氣腹的一些常見并發癥及其它們的防治措施。
1?惡心、嘔吐 腹腔鏡人工氣腹術后出現惡心、嘔吐可能與這三個生理病理變化相關:①人工氣腹充入的二氧化碳引起腹內壓升高,刺激患者的迷走神經;②過量的二氧化碳彌散入血使腦血管擴張,從而顱內壓增高,高顱壓與惡心、嘔吐相關;③由于大多數麻醉藥物作用于中樞神經,也會出現不同程度的惡心、嘔吐等現象[1]。防治措施:術前禁食、禁飲后適當補充生理需要量,術中、術后積極補液維持血容量以保證臟器灌注,尤其胃腸道灌注;麻醉誘導和維持過程中用丙泊酚,避免使用笑氣及吸入麻醉;減少術中和術后阿片類藥物的使用[2]。
2?肩痛 腹腔鏡人工氣腹術后出現肩痛的原因大多數學者認為是建立氣腹過程中,持續性的人工氣腹以及術后腹內CO2的殘留,會牽拉膈肌對膈神經的終末細支產生刺激作用,導致肩痛和兩側季肋部疼痛等牽涉痛的出現。防治措施:進行低流量低壓力充氣,減緩充氣速度,縮短手術時間,術后病人應保持平臥位并進行低流量間斷吸氧,或人工擠壓腹部來盡量排出腹腔內殘余的CO2氣體,使用吸引裝置將腹腔內殘余液體抽吸干凈,指導患者術后早期活動[3-4]。
3?皮下氣腫 形成皮下氣腫的原因主要為氣腹針或穿刺器沒有一次性準確插入腹腔內,除此之外,術中CO2充入過多, 患者體重過輕,腹腔內高壓CO2通過套管彌散到皮下組織, 多次穿刺使CO2通過多個創口進入皮下,頻繁更換器械以及手術時間過長都是引起皮下氣腫的危險因素。患者出現皮下氣腫時表現為術后幾個小時或第二天在氣腹針孔周圍出現局部刺痛或脹痛,在運動、深吸氣及咳嗽時疼痛更加明顯。查體氣腹針孔局部有握雪感并伴有壓痛。防治措施:腹壁切口應盡可能小, 只有氣腹針或穿刺器準確進入腹腔后才可以勻速低流量充入二氧化碳,手術時間應盡量縮短, 倡導患者主動翻身, 或者經人協助被動翻身, 并盡早下床活動[5]。
4?下肢深靜脈淤血 人工氣腹使腹內壓增高,下肢靜脈血流速度緩慢,易導致深靜脈血液淤積的發生。防治措施:術中不時按摩患者下肢,宣教患者直至術后下床運動之前,可應用彈力襪來促進靜脈血液回流。術后可使用丹參、脈通等擴血管藥物,指導患者早期下床活動, 如條件允許進行理療以防止下肢深靜脈淤血[6]。
5?高碳酸血癥 發生高碳酸血癥原因主要有:人工氣腹腹內壓過高引起膈肌上抬,胸腔內壓力增大限制肺的擴張,降低胸肺順應性,肺通氣血流比例失調,CO2潴留出現高碳酸血癥。此外,建立人工氣腹時CO2彌散入血,血中CO2濃度迅速增高,導致高碳酸血癥[7]。防治措施:高碳酸血癥一旦發生,需馬上排除血液中的二氧化碳,但排除速度不應太快,可以采用增加呼吸頻率,減少潮氣量等方式達到過度通氣的目的,CO2潴留癥狀較嚴重時可適當使用堿性藥物來緩解[6]。術后短時間低濃度吸氧聯合早期床上活動,有利于缺氧和高碳酸血癥的癥狀改善,肺部正常呼吸能力的提高,盡快清除血中及肺內過多的CO2,防止高碳酸血癥和缺氧情況的發生[8].
6?心律失常 人工氣腹時心律失常的發生與腹內壓增高致迷走神經興奮及下肢靜脈容量血管受到壓迫而回心血量減少有關。防治措施:建立人工氣腹時低流量開始減慢進氣速度,逐漸增加,維持腹內壓的穩定并盡量降低腹內壓是預防的關鍵, 嚴密監測心律變化,有效判斷和控制可防止出現嚴重心臟并發癥[9-10]。
總結與展望
對于腹腔鏡手術人工氣腹所帶來的一切可能發生的并發癥,我們的理念和指導原則應以預防為主,在術前、術中、術后都應采取相應的預防措施,對患者耐心地講解相關知識,最大程度的安慰患者,減少患者的焦慮和恐懼心理,縮短手術時間,保證手術治療質量的前提下盡量降低腹內壓,對于合并嚴重基礎疾病的特殊患者和老人圍術期要嚴密監測呼吸和循環情況,及時有效的做出判斷和診治,盡量減少并發癥的出現,確保患者在短時間內達到最好的康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