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正勇
(三臺縣人民醫院 四川三臺 621100)
在日常生活椎中,當我們出現頭暈、心慌、胸悶等等癥狀時,就要警惕自己是不是心律失常了,應當及時到醫院進行檢查,必要時進行及時治療。人們需要增進對心律失常的了解,明確其發生的原因,以便改善各種不良生活習慣,減少心律失常癥狀的加重。
心律失常是心血管疾病中的一種,主要是指心臟活動的起源及傳導中出現障礙,從而導致心臟搏動的頻率和節律上出現異常表現。心律失常是一種很常見的現象,尤其是一些患有心血管疾病的患者。心律失常能對人的大腦、心臟等器官造成一定影響,甚至會導致心力衰竭、腦栓塞等病狀,更嚴重者會對患者的生命安全造成嚴重的威脅。
一般而言心臟問題多是發生在老年人群體中,由于其生理上存在的種種功能衰減以及免疫能力下降,但是目前由于各種社會生活因素的影響,青年人心律失常發生也越來越常見,對于沒有心臟疾病的人而言,這種疾病不是太過嚴重,而對于擁有先天心臟疾病等患者就需要加強關注,心律失常很可能是心臟疾病發作的一種表現,所以應對其多加重視,明白其發病原因,以促進治療。
1.1 心律失常會受器質性心臟疾病的影響顴。
如患有冠心病、高血壓性心臟病、肺心病等,患有這些疾病的患者心臟功能本就受到嚴重的病變侵害,有心律失常發病的基礎,在各種其他條件的刺激下,更容易引發心律失常問題。
1.2 全身性或者其他系統中的疾病影響。
由于身體疾病的發作,會使各種不同身體機制對心肌、心臟的搏起以及傳導系統造成長期干擾,比如各種神經系統疾病、甲狀腺機能亢進癥、手術等都會使心律受到影響。
1.3 植物神經功能紊亂。
當心臟的神經-內分泌系統調節出現紊亂時,會造成心臟的離子平衡失調以及傳導系統的異常變化,從而誘發心律失常。
除上述的疾病影響外,患者本身在服用各類藥物的同時也會受其影響,對心肌、心臟功能產生阻礙,如多巴胺、腎上腺素、氨力農等都可能引發心律失常問題。
2.1 由于當下社會生活以及工作上壓力加大。
勞逸結合不佳,很容易導致心律失常問題,再加上有些人日常生活中大量抽煙喝酒、睡眠不足、活動量大,甚至吸食毒品、服用各類非處方藥物,等都會增加心律失常發生的幾率。如長期失眠或者其他原因導致的睡眠不足就會使人身體的免疫能力大大削弱,各種疾病發生的風險就會加強,而且長期熬夜會對人心臟帶來嚴重的負擔,導致心律問題的發生幾率也會大大提高。
2.2 外界強烈刺激。
患者突然遭受寒冷、驚嚇、神經刺激等,都會產生血管收縮、血液升高,從而引發心律失常,嚴重者可能出現猝死。尤其是一些老年人,身體機能衰減,對于心臟的傳導功能會造成嚴重影響,更容易出現傳導障礙、心房顫動等問題,此外老年群體在使用一些對心臟功能有影響的藥物時,由于耐藥性降低,竇房功能出現障礙,藥物副作用也就更加明顯。
2.3 各種不良情緒的產生同樣是心律失常病癥發生的重要原因。
使心律變化更加混亂,尤其是老年群體,情緒波動較大的時候很容易引起血壓升高、胸悶氣短、胸部疼痛等問題,刺激心律失常。
2.4 體位變化。
在人們體位發生變化時,一部分人就會出現迷走神經,以及血液動力發生變化,適應力能力較差者就會產生短暫的心律失常病癥,不過可以很快消失,對人體的影響也不大。
2.5 飲食不合理。
在進行食物吞咽時,部分人群也會出現頭暈現象,甚至突然昏厥,也有一部分人心動過速等,多見于狼吞虎咽時,癥狀更加明顯。
心律失常不僅多發于患有相關疾病的患者,而且很多沒有任何疾病基礎的正常人同樣也會經常發生,雖然危害性不是很大,但也會造成其擔心害怕、焦慮緊張等,影響正常的生活與工作,所以要對該病癥發病原因有一定的了解,并在生活中注意養成良好習慣,控制飲食、勞逸結合、保持積極情緒等,能夠有效削減心律失常帶來的影響。對于有患病基礎的各病癥患者,更應提升重視度,以做好預防與治療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