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一 言
經過了酷熱的伏天,終于迎來了久違的秋高氣爽。處暑過后,天氣漸漸涼快了,正是旅游的最佳時機。以步行為主,登山遠足,緩緩而上,時輟時行,如能到達頂峰,那種“一覽眾山小”的意境讓人心曠神怡,世間的勞累也隨之煙消云散了……
白露節氣在陽歷9月8日前后,此時“陰氣漸重,凝而為露,故名白露”。由于晝夜的溫差開始加大,空氣中的水蒸氣會在植物的枝葉上凝結成白色的露珠,節氣的名稱也是由此而來。俗話說“白露秋分夜,一夜冷一夜”,提醒人們此時雖然白天還會覺得炎熱,早晚已經轉涼,應注意保暖避免感冒。
秋季層林盡染,紅果脆瓜,稻谷歸倉,豐收的喜悅,映在每個人的臉上……記得童年在鄉村,秋收時節最為忙碌,但是卻不覺得累,因為新糧誘人的清香使人們沉浸在對來年美好的憧憬之中……
秋主收,起居方面宜早睡早起,使情志安定寧靜,順應收斂的養生原則。祖國醫學提出了“天人感應”的理論,“春溫以生之,夏熱以長之,秋涼以收之,冬寒以藏之。若氣反于時皆為病癘,此天之常道也。順之則生,逆之則病”。順應四時,預防疾病,保持健康,是中醫養生學的一個特色。天氣涼而風勁急,地氣肅而物變色。隨著氣候的變化,人的生理需求也會逐漸變化,胃口好了,食欲漸增,這時可通過調整飲食,增強營養,逐漸把夏日的消耗彌補回來。
中國人自古就有秋冬進補的傳統。經過了漫長夏季的消耗,人體需要補充營養,增強體質,并為步入寒冬做點準備。民間俗稱“貼秋膘”就是這個意思??蛇x用芡實、大棗、龍眼肉和薏米等健脾補腎,調理脾胃,用羊肉、牛肉、雞肉、牛奶、雞蛋等增強營養。人體的胃腸道對寒冷的刺激非常敏感,這就要特別注意避免著涼,適度運動,增強脾胃功能?!百N秋膘”不僅是滋養身體,而且可以作為冬令進補的先導,形成逐漸適應的過程,使冬令進補的效果更好,避免“虛不受補”的現象。
《黃帝內經》指出,春夏秋冬四個季節分別與人體的不同臟器相對應,秋季宜養肺。肺為嬌臟,喜溫潤。秋氣燥,潤肺可選用秋梨膏,兼有止咳的功效。秋天應季的瓜果蔬菜如梨、蓮藕、茭白、荸薺等均有滋陰養肺,潤燥生津之功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