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研究人員近日發現,女性比男性更易患上阿爾茨海默病,可能與絕經后體內雌激素水平降低有關。
阿爾茨海默病(老年癡呆)患者中約有三分之二為女性,近年來許多科學家開始探究這一現象背后的潛在生理原因。一項研究發現,與性別相關的特異基因表達可能會增加患上阿爾茨海默病的風險;另一項研究則認為,女性大腦結構和功能的特點或許會加速有害蛋白的積累。
此項研究的研究人員認為,女性絕經后雌激素水平的下降,可能加劇了大腦對神經退行性疾病的易感性,于是提出了“雌激素假說”。為了印證這一假說,研究共招募了年齡在40~65 之間的85 名女性和36 名男性受試者。所有受試者均認知健康,并進行了詳細的磁共振成像和PET-CT 掃描等檢查。從以上檢查中可以測量與阿爾茨海默病相關的生物標記物水平,包括淀粉樣蛋白的積累水平、葡萄糖代謝率及灰白質含量等。結果顯示,與男性對照組相比,女性受試者淀粉樣蛋白的積累較平均水平高出30%、葡萄糖代謝率降低約22%、灰白質含量降低約 11%。在控制變量后,研究人員發現,絕經狀態是這些阿爾茨海默病生物標記物最一致的預測指標。
這項研究結果為女性易患阿爾茨海默病的“雌激素假說”增添了有力證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