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臟躁”是一個中醫病癥名,表現為無緣無故而發悲愁、煩躁,或為芝麻小事而哭泣、易怒,或伴有失眠,頻頻打呵欠甚至昏迷等,屬于抑郁性精神病癥。中醫學認為,此病癥多由陰虛血少、心神失養所致。凡具有上述表現而符合此病機者,無分男女老幼,皆可使用甘麥大棗湯治之。
此方組成簡單,藥僅三味,全是平常可食之物,充分體現了藥食兩用的精髓,功能為養心安神、甘緩和中。常用劑量:小麥15~30 克,甘草9 克,大棗7~9 枚。水煎成湯,飲湯食棗即可。大棗可補益心脾、養血安神,是方中重要的藥味,所以古代醫生有時干脆簡稱此方為“大棗湯”。古代名醫應用本方有確切的療效,并有驗案流傳。
從張仲景創制到今天,此方一直是中醫治療“臟躁”常用的方劑。后世醫家在臨床實踐中擴大了應用范圍,凡神不守舍、情志抑郁屬于心血不足、心失所養所致者,都可以在本方基礎上加減。現今臨床更將甘麥大棗湯加減,擴展應用于更年期綜合征、神經官能癥、不眠癥、幼兒夜啼癥、百日咳、夢游、癲癇、胃痙攣、竇性心律不齊、心臟神經官能癥,以及易疲勞、頻作呵欠等見有心悸脈促,皆宜。但屬于陰虛火旺或痰火上擾所致,則顯然不是甘麥大棗湯的適用證。
摘自《健康報》丁兆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