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 霞
2016年12月,習近平總書記在全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會議上強調,“要堅持把立德樹人作為中心環節,把思想政治工作貫穿教育教學全過程,實現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是高校人才培養的重要組成部分,加強和改進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是新形勢下全面貫徹黨的教育方針、實施素質教育的重要舉措。
在全員協同育人理念下,江南大學高度重視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成立了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領導小組,校黨委副書記任組長,學生工作處處長任副組長,黨委辦公室、研究生院、教務處等部門領導為成員,負責研究制定學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規劃和相關制度,統籌全校學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校心理健康教育中心負責協調和組織全校心理健康教育的宣傳、培訓及咨詢工作。各學院成立以學院黨委副書記為站長、輔導員為成員的學院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站,安排一名以上有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經驗的專職輔導員負責本學院學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班級設立心理保健委員,開展班級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每個宿舍設置“心情預報員”,定期匯報宿舍成員的心理狀況;學生班委會、黨團支部、心理協會等學生組織積極協助輔導員、班主任和研究生導師開展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學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吸納了專兼職心理咨詢師、行政管理后勤人員、學生工作隊伍和朋輩力量,建立了宿舍—班級—學院—心理健康教育中心—學校五級工作體系,基本形成學校統籌、分級管理、專業引領、行政保證的心理健康教育領導體制。
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需要全體教職工的積極參與,不同人員在學生心理需求的各個層面發揮著不同的育人功能。學校專兼職心理健康教師側重普及教育,為師生提供心理測試、心理咨詢、團體輔導、危機干預、專業培訓等服務。學生工作隊伍,如輔導員、班主任等,側重與學生建立良好的師生關系,開展日常的心理健康教育活動,通過五級工作體系精準發現、初步干預、及時轉介。從實施情況來看,學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主要依賴學生工作處推進,學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雖然得到了大多數教職工的大力支持,但并未形成全員心育的工作格局,仍有少數教職工認為心理健康教育就是學生工作隊伍的事情,自己無須承擔心理健康教育的職責。就學生工作隊伍而言,少數人將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擺在次要和從屬位置,對學生的關注和干預不夠。就專任教師群體而言,較少主動參與各類心理培訓,對學生的心理健康狀況關心和重視不足。
在高校高強度的工作、科研要求下,教職工精力有限,很少主動關注大學生的心理健康。部分教職工和職能部門往往在發生心理危機事件后才意識到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性,一旦“風平浪靜”便容易松懈。
實際工作中,學校一般將學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歸入學生工作處,學院一般將此工作歸入學院學工團隊,兩者皆隸屬學生工作系統,因此,學生工作部門成為學生心理健康教育的主要負責部門。而學生工作部門一般不屬于學校核心部門,在協調多部門協同工作、組織和號召全體教職工參與工作等方面存在困難。
在對部分教職工的訪談中發現,一些教師對心理健康教育存在如下誤解:“心理有病”的人才需要心理健康教育,沒必要在全體學生中開展心理健康教育。事實上,心理健康教育旨在培養學生形成理性平和、陽光向上的積極心態,增強學生心理調節、環境適應、挫折承受和危機應對等能力,幫助學生錘煉堅強的意志和品格。這是一項讓個體身心和諧、積極成長的系統工程,全體學生須納入其中。還有教師認為,心理健康教育是學生工作者和班主任的任務,不需要全體教職工參與。殊不知教師不只是教書匠,還需要與學生建立積極的情感聯結,在和諧的關系中教學生為人處事的道理,培養他們主動學習的可貴品質。
學校應進一步明確全體教職工均負有心理育人的職責,通過政策導向提高教職工參與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意識和能力。全體教職工要尊重、信任、理解學生,與學生保持平等的溝通,建立和諧的師生關系,成為學生社會支持系統中的一員。就專任教師群體而言,應積極尋找切入點和結合點,將心理健康教育融入日常教育教學實踐中,在傳授專業知識的同時,引導學生形成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就學生工作隊伍、黨政管理人員而言,要秉持“以生為本”的理念,以人性化的管理與優質的服務對待每一位學生;要主動深入學生群體,準確把握學生的心理健康狀況,有針對性地開展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就后勤服務部門而言,要關心愛護學生,切實了解和解決學生的實際需求。我校后勤部門近幾年在學生中連續開展“后勤學?!被顒?,教學生懂生活、愛生活、管生活以及會生活,取得了良好的心理育人效果。
全員育人理念體現了以人為本的思想,教育者應積極引導學生對自己的心理健康狀況負責,主動維護良好的心理健康水平,培養積極的心理品質。一方面,學校要重視班集體在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中的重要作用,積極支持學生成立心理健康教育社團,指導學生組織開展多種形式的心理健康教育活動,充分調動學生自我認識、自我教育、自我成長的積極性和主動性。另一方面,重視朋輩教育的作用,組建朋輩心理志愿者、班級心理保健委員、宿舍“心情預報員”等學生心理工作隊伍,定期對他們進行系統培訓,逐步發展為朋輩心理咨詢員,借助他們對周圍同學施加積極的影響,同時,這也是心理危機發現機制中的重要一環。
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是一項社會系統工程,需要整合學生個人、學校、家庭及社會資源,形成全社會協同育人格局。學校要與學生家長保持常態化聯系,及時了解學生的心理狀況,并引導家長樹立正確的教育觀念,提高家長的心理健康教育意識,營造健康和諧的家庭氛圍,建立良好的親子關系。目前,學校每年給新生家長發放《心理家校合作手冊》,并建立家校合作機制,已經取得一定的效果。同時,學校還應主動與精神衛生??漆t院、紅十字會等相關單位合作,爭取社會力量的支持和介入,形成學校教育、家庭教育和社會教育的合力,增強全員心育的整體功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