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徐黎明(天津海運職業學院)
黨的十八大以來,黨中央高度倡導培養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新形勢下,與專業相結合的課程思政是高職院校落實立德樹人的重要發展途徑。但目前在高職院校專業課程與思政元素的融合并不完善。體現在如下幾個方面:
“課程思政”是一種新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理念,需要專業課教師在授課時根據專業知識點適時加入加入相關的思政元素。目前我國職業院校課程思政還沒有構成完善的框架體系,筆者以高職會計專業為例進行分析。
例如,會計職業標準里雖然有誠信為本,不做假賬的要求,但在具體的實施環節并沒有引起教育者的注意。導致學生對是否做假賬懷有遲疑態度。
在目前的高職會計專業教師的隊伍里,大部分教師認為只要把專業知識教會給學生就算完成任務了,對于學生思想政治方面的工作,應該交由思想政治老師去管。事不關己,高高掛起;還有一種原因,專業課教師大部分對思想政治教育理解不夠深刻,重視程度不夠。也是構成專業課程中思政元素缺少的原因之一。
高職會計專業的實踐育人環節包括各種下企業認知實習,各種手工賬、電算化操作實訓,學生企業實習等。各種實踐環節里,教育者更多關注的是專業知識的掌握程度,對于思政元素的滲透與否,則很少去過問。
在高職會計專業里,專業核心課程的分量非常之重,它學習程度的好壞直接關系到學生的就業工作。但目前在專業核心課程里融入思政元素做的遠遠不夠,教師往往為了完成專業課的教學任務,人為不加或者知識點很難加入思政元素,導致專業核心課程失去導航指引。我們不缺會技術的人,我們需要的是德才兼備的人才。
高職學生的第二課堂主要為各種社團、組織。目前這部分還沒有引起足夠的重視,在各種社團里,師生為了活動而活動,并沒有加入過多的思政元素。在豐富學生業余生活的同時,并沒有起到最佳思想品德培養的作用。
目前高職院校的狀態,大家都在思政融合,究竟思政融合的度為多少,課程思政融合的優劣,并沒有一個完善的考核體系做保障。
針對以上目前高職會計專業存在的問題,筆者提出如下解決對策:
1.構建”課證深度融合平臺”
在職業標準里體現出思政元素。從事會計職業需要考取各種資格證書,在各種證書考取的學習過程中,根據不同崗位需求融入思政元素。

表1
2.構建“課訓深度融合平臺”
高職會計專業教學包括兩個實踐環節,六種實踐教學形式,在實踐教學中融入思政元素。

表2
3.構建“課賽深度融合平臺”
目前高職會計專業秉承一賽促教的理念,使得教學質量得到進一步提升。在各類大賽中融入思政元素,進行課賽深度融合,也是一種好的課程思政方式。

表3
在“113”課程思政框架體系下,根據高職會計專業的特點,構建高職會計專業課程思政總體目標,并且確定每門核心課程的課程思政的總體目標,在課堂教學中滲透思政教育,最終達到思政育人的目的。
會計專業核心課程如下:
基礎會計→財務會計→成本會計→財務管理→管理會計→財經法規與會計職業道德。
在“113”課程思政框架體系下除了課堂授課外,把課程思政融入到“第二課堂”。在學生社團舉行的各種活動,例如點鈔活動中,可以把嚴謹認真的工作作風滲透其中,也可以把誠實守信貫穿到活動中。
設立基于“113”課程思政框架體系下的課程思政考核體系,促進課程思政建設,激勵學生的全面發展。該考核辦法從思政元素考核、專業技能考核、適應能力測試和證書三個方面展開。
思政元素→考核系部→考核證書
綜上所述,對于課程思政的建設,需要建立完善的框架體系。建立基于“一個引領、一條主線、三個平臺”的會計專業課程思政框架體系是其中之一,借助“課證深度融合”平臺、“課訓深度融合”平臺、“課賽深度融合平臺“達到課程思政的目的,培養專業素質和職業技能兼備,并且愛崗敬業,實現全方位育人,全程育人,全過程育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