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郭丹妮
在經濟不斷發展,企業數量、規模逐步擴大,市場競爭日益增加的社會經濟背景下,內部控制尤其是財務控制的作用日益凸顯。加強財務內控,有利于提高企業運營管理的效率和效果,促進企業成長,實現發展目標。
財務管理內部控制制度是企業內部控制的重要一環,是企業為了實現經營目標,最大限度地提高企業的經濟效益,在企業經營管理過程中進行的自我評價和調整的一系列活動的總稱。財務管理控制制度的完善有助于企業提高財務管理能力,提高資金使用效率,讓企業資金發揮最大效益,為股東實現最大回報,利于企業良性發展。
然而,目前企業內部財務控制還存在諸多問題,例如財務控制體系不完善、財務管理部門內控意識較弱、財務管理人員綜合業務素質不高、內控效果的評估反饋缺乏等。這些問題會阻礙企業經營管理的效率和效果,拖慢經濟發展的速度。下面我將從以上四個方面對企業內部財務控制工作提出解決方案。
鑒于企業性質和運營狀況各不相同的特殊性,財務控制問題應該立足于企業本身,從實際出發,具體問題具體分析,對癥下藥。首先,企業應繪制一個完整的“內部財務控制藍圖”。以美國COSO 控制體系框架為例(中國目前也遵循這五個要素),從金字塔底端到頂端依次為控制環境、風險評估、控制活動、信息與溝通、監督活動五個方面。財務控制作為內控的一部分,可以按照此框架為藍本,在財務核算方法、財務管控方式、經費收支審核、資金籌集、資金回籠、資金分配和使用等方面融會貫通,全面把控財務狀況。其次,要把“藍圖”化為現實,讓其從二維平面中立起來。無行動的計劃都是軀殼,企業不能只做門面功夫,而要去實踐。在實踐過程中,要充分發揮內控的作用,防止財務欺詐、串通舞弊、違法違紀等行為的發生。例如,企業內部審計部門應該保持相對獨立性,內控執行和監督不可混為一談。財務部經理兼任內審經理會將使內部財務控制形同虛設。最后,企業應該用發展和變化的眼光看待問題,不斷完善并創新財務管理內部控制體系。經濟社會發展日新月異,為了適應社會需求和自身發展需要,企業要不斷改進完善內控體系。例如,把平衡記分卡在財務角度加以創新,將指標層層分解,適當細化,最大程度地實現低投入高產出的目標,切實提高經營管理的效率和效果。
只有將內控意識內化在工作人員心中,財務管理的準確性、時效性才會加強。用“低投入高產出”的目標做“正確的事”,才能從“效率”和“效果”兩個方面完善財務控制工作。除此之外,財務部門應明確自身的權利與責任,對公司財務統籌管理。在日常工作中,財務部門要做好相關數據的詳細記錄和整理,依法定期向管理層進行財務報告。同時,企業應該給予財務主管人員相應的權力,便于其落實責任。當然,內部控制是一個系統工程,不能僅僅依托一個財務部就能完成此項工作,而需要全體員工共同參與,為提高管理決策的準確性和科學性,要明確各部門權責劃分標準,各司其職,各行其權,各獻其力。

財務人員是財務控制工作的主力,其素質與控制效果是緊密聯系的。舉個簡單例子,在采購業務上,企業一般有自己的供應商準入制度,尤其是大額采購,更是要采取招標方式。如果采購人員素質低下,因得到某些好處就指定某個供應商供貨,勢必會損害企業整體利益。對于提高財務人員素質,我認為以下兩個方面必不可少。
一是要建立健全績效考評機制,對表現優異的財務人員進行獎勵,既可以激勵其工作又可以發揮模范帶頭作用;同樣,要嚴格要求財務人員的行為,對于舞弊行為給予高度重視。不僅要有各部門的平衡記分卡,財務人員同樣可以制定“個人平衡記分卡”,實時考評財務人員的工作,按量化結果進行獎懲。
二是要對定期培訓財務人員,提高其專業素養。財務人員需要與時俱進才能克服財務控制理念和方式過于陳舊等問題。財務理論是基礎,在掌握方法的基礎上開展業務能夠提高財務人員對關鍵風險點的識別與控制,從而提高企業財務內部控制活動的實施效果。
財務管理內控體系不可能起到萬無一失的作用,這就必然導致在控制過程中會出現或多或少的遺漏。“在經驗中不斷成長,在成長中積累經驗”同樣適用于企業。企業應該從管理人員任期審計、年報審計、資產清查等各個工作中全面獲取反饋信息。財務部門以及其他相關部門要及時反饋,從而對企業現有內控體系不斷改進與完善。拿風險評估來說,由于風險固有的客觀性和不確定性,企業不可能識別出所有潛在風險。有些風險一旦發生,對企業影響將是重大的,因此對財務管理內控進行專業評估尤為重要。
綜上所述,財務內部控制是企業控制的重要環節,重點建設財務內部控制,對填補企業經營管理漏洞,增強財務執行力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在內控過程中,企業會發現和解決新問題,不斷完善財務內部控制管理體系,促進資金的合理使用,推動企業良性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