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劉蕊 李思曉
在媒介融合背景下,會采編、精管理、懂拍攝、懂經營、善于評說等復合型、應用型人才是新聞人才培育的主要目標。而通過校企合作共建模式能夠實現人才多方面發展模式,增強人才綜合素養,使培育的人才更好的滿足社會發展需要,進而促進人才更好的就業。對此本文著重分析校企合作共建模式是培育復合型人才主要渠道,提出媒介融合背景下校企合作共建模式策略。
媒介融合涵蓋媒介的采編一體化功能與媒介組織的融合,媒介融合背景下,對教育領域人才培育模式提出新的要求,要求培育會采編、精管理、懂拍攝、懂經營、善于評說等復合型、應用型新聞人才。而校企合作是人才培育模式的主渠道,其是對傳統人才培育模式的一種變革與補充,重視學生知識培育與實踐能力的培育,促進學生多方面發展,進而促進學生更好的就業。因此,媒介融合背景下加強校企合作共建模式的構建,有助于提升學校教育教學的有效性。
復合型人才的培育單憑學校課堂教學渠道培育是遠遠不夠的,還應該需要學校與企業合作,為學生提供實踐平臺,使學生通過實踐,促進課程知識的運用模式,進而促進學生多方面發展。通過跨媒體實習模式,讓學生在不同的媒體單位中進行實習,鍛煉學生實踐技能,提升學生綜合素養,為學生今后就業積累經驗。通過跨媒體實習機制,讓學生在電視臺、報社、網站等企業進行實習,不僅鍛煉學生采編寫作能力,還鍛煉學生新聞獲取制作內容與攝影能力,進而培育學生成為全媒體人才。促進學生采取全媒體人才,做好的方法,是校企合作模式,為學生提供平臺,讓學生在實訓中接觸不同的媒介,通過學生知識的運用模式鍛煉學生反應能力,進而培育學生分析、解決問題能力。
學校在教育教學中,意識到校企合作共建模式的重要性,主動與企業形成合作關系,為學生實踐能力的培育提供平臺,進而培育學生成為應用型、復合型新聞人才。實現校企合作共建模式,讓學生融入到真實的工作環境中,讓學生在真實的工作環境中鍛煉自己,有助于增強學生應變能力,進而促進學生更好的就業。知識的學習在于運用,通過知識運用能夠讓學生更好的理解知識內涵,在以往教學中,忽視培育學生實踐能力,重視理論教學培育,導致學生新聞實踐能力不強。而通過校企合作模式,實現學校與企業共同育人模式,使學校與企業各司其職,分別教育、鍛煉人才,不僅實現校企合作共贏模式,還能夠促進學生全面發展,進而增強學校人才培育質量。


媒介融合背景下,完善校企合作人才培育制度,有助于促進校企合作共建模式的構建,進而促進校企合作的有序開展。首先,在校企合作中,雙方應明確自身述求,開展討論活動,在討論活動中滿足、協調雙方述求,使學校、企業、學生在校企合作中都能夠收益。從心理學視角分析,在同一件事情上,如果多方都能夠收益,能促進該事情發展達到預想成效。然而,事實并非如此,校企合作雖然能夠促進學生、企業、學校在其中收獲利益,但是并不是事實都能夠滿足他們的要求。因此,在校企合作中應參與雙方應述說自身述求,在探討中協調述求,進而構建校企合作長效發展機制。與此同時,政府應發揮引領作用,推進校企合作的開展,在政策、資金上給予一定的支撐。其次,構校企合作考核機制,以針對性、合理化的考核機制帶動教師、行業專家工作熱情,進而促進校企合作的有序開展。
媒介融合背景下,構建三位一體人才培育模式,是推進校企合作共建模式的創新。因此,高校應發揮引領作用,主動出擊與附近媒體企業形成合作關系,通過構建實訓基地,拓展人才培育范圍。例如:學校與企業在人才培育模式上,開展專題講座形式,構建合作項目,為學生實踐能力培育通過實訓平臺,進而培育學生成為全媒體人才。在三位一體人才培育模式上,應重視專業課程體系的創新,改變以往課程體系設置模式,結合校企合作培育人才培育設置專業課程體系,使專業課程體系與校企合作人才培育模式銜接,進而促進學生更好的融入到實訓中。例如:在專業課程知識設置中,增加實踐、實訓比例,實現專業理論教學與實踐教學的相融合,進而培育學生核心素養。
媒介融合背景下,校企合作的初衷是增強人才培育模式,使人才更好的滿足社會發展需要,進而增強學校辦學質量。在校企合作中,實訓產學研融合模式,為學生開展項目研發活動,發展學生思維,讓學生融入到其中,在實踐操作中增強學生項目開發能力。這就需要學校加強實驗室的構建,為學生提供產學研一體化實訓平臺,引領學生自主進行項目研究,進而培育學生實踐能力。同時,在新媒體平臺中構建產學研項目咨詢板塊,設有專門教師為學生講解項目研發情況,幫助學生講解項目研發中存在的問題,進而增強學生學術能力。
綜上所述,由此可見,媒介融合背景下,開展校企合作模式,對學生全面發展十分重要。因此,學校在校企合作開展中,應從完善校企合作人才培育制度、構建三位一體人才培育模式、構建產學研一體化實訓基地三個維度進行,提升學生綜合能力,進而促進學生良好就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