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12月10日至12日,中央經濟工作會議在北京舉行。圍繞人民群眾關心的熱點問題,這次會議提出了諸多民生舉措。
1.脫貧攻堅:集中兵力打好深度貧困殲滅戰。會議指出,要確保脫貧攻堅任務如期全面完成,集中兵力打好深度貧困殲滅戰,政策、資金重點向“三區三州”等深度貧困地區傾斜,落實產業扶貧、易地搬遷扶貧等措施,嚴把貧困人口退出關,鞏固脫貧成果。
2.污染防治:打好藍天、碧水、凈土保衛戰。會議指出,要打好污染防治攻堅戰,堅持方向不變、力度不減,突出精準治污、科學治污、依法治污,推動生態環境質量持續好轉。要重點打好藍天、碧水、凈土保衛戰,完善相關治理機制,抓好源頭防控。
3.基本保障:做好關鍵時點、困難人群的基本生活保障。會議提出,確保民生特別是困難群眾基本生活得到有效保障和改善。要發揮政府作用保基本,注重普惠性、基礎性、兜底性,做好關鍵時點、困難人群的基本生活保障。
4.醫療教育養老:增強多層次多樣化供給能力。會議提出,要發揮市場供給靈活性優勢,深化醫療養老等民生服務領域市場化改革和對內對外開放,增強多層次多樣化供給能力,更好實現社會效益和經濟效益相統一。要重視解決好“一老一小”問題,加快建設養老服務體系,支持社會力量發展普惠托育服務,推動旅游業高質量發展,推進體育健身產業市場化發展。
5.住房:堅持“房住不炒”,做好城鎮老舊小區改造。會議強調,要加大城市困難群眾住房保障工作,加強城市更新和存量住房改造提升,做好城鎮老舊小區改造,大力發展租賃住房。
6.“米袋子”“菜籃子”:加快恢復生豬生產,加快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會議提出,要狠抓農業生產保障供給,加快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帶動農民增收和鄉村振興。要加快恢復生豬生產,做到保供穩價。
最近,國務院辦公廳印發《關于切實加強高標準農田建設提升國家糧食安全保障能力的意見》(以下簡稱《意見》)。
《意見》強調,要構建集中統一高效的管理新體制。一是統一規劃布局。修編全國高標準農田建設規劃,集中力量在永久基本農田保護區、糧食生產功能區、重要農產品生產保護區建設高標準農田。二是統一建設標準。研究制定分區域、分類型的高標準農田建設標準及定額,健全耕地質量監測評價標準。三是統一組織實施。及時分解落實高標準農田年度建設任務,同步發展高效節水灌溉。四是統一驗收考核。按照糧食安全省長責任制考核要求,進一步完善高標準農田建設評價制度,強化評價結果運用。五是統一上圖入庫。建立農田管理大數據平臺,把各級農田建設項目各階段相關信息上圖入庫,建成全國農田建設“一張圖”和監管系統。
為進一步規范農村義務教育學生營養改善計劃管理,教育部、發改委等五部委最近發布《關于進一步加強農村義務教育學生營養改善計劃有關管理工作的通知》(下稱《通知》)。《通知》要求,農村學校食堂(伙房)要堅持“公益性、非營利性”原則,由學校自辦自管,不得對外承包或委托經營。
《通知》明確,要按照與就餐學生人數之比不低于1:100的比例足額配齊食堂(伙房)從業人員,并妥善解決其待遇和專業培訓等問題。要嚴格落實學校負責人陪餐制度(餐費自理),有條件的學校可建立家長代表輪流陪餐制度,及時發現和解決供餐過程中存在的問題和困難。對違反食品安全法律法規、發生食品安全事件、擅自降低供餐質量標準或隨意變更食譜的,市場監管、教育行政等部門要嚴肅追究相關單位和個人責任,并列入“黑名單”,禁止參與學校供餐。
最近,首批18個全國農村公共服務典型案例在京發布。農業農村部和發展改革委于2019年6月啟動全國農村公共服務征集活動。來自北京、山西、上海、江蘇、浙江、福建、山東、河南、廣東、重慶、貴州、西藏、陜西、甘肅等14個省(自治區、直轄市)的18個案例從各地推薦的百余個案例中脫穎而出,被評為首批全國農村公共服務典型案例,涵蓋農村醫療、養老、文化、社會保障、留守兒童關愛、人居環境、基礎設施等多個領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