鄉(xiāng)村景區(qū)中的軟景配置即植物配置是否引人注目,關鍵之一在于植物的層次感。植物高矮對比鮮明、種植疏密有致、色彩關系和諧,就能呈現(xiàn)出豐富的空間層次感。
春季白玉蘭、迎春花、櫻花;夏季紫薇、合歡、廣玉蘭;秋季月季、一串紅及變?nèi)~木;冬季常綠針葉林。
各季植物配置得當,可顯出四季花開不絕。若杜鵑、合歡、紫薇、金絲桃、紅葉李配置在一起,觀賞期可延長半年。石榴、紫薇、夾竹桃配置,觀賞期長達5個月。梅花花期短,盛花期僅兩周,可配植一串紅、菊花。
從目前花卉地被的應用看,開花品種較多,特別是開花地被植物,但用量不大,僅局限于局部使用,還需加大花卉比重,突出特色。
觀賞花木中有一類葉色漂亮多變的植物,如葉色紫紅的紅葉李、紅葉楓,秋季變紅的紅葉槭、黃葉銀杏、紅葉柿子均很漂亮,和觀花植物組合可延長觀賞期。綠葉樹種也有不同程度的觀賞效果,如深綠色柳樹、梨樟、草坪,淺綠色法桐,淡綠色云杉等。選擇色度對比大的種類進行搭配效果更好。
特點是層次搭配豐富,但是綠地尺度 較大,同種基調(diào)喬木、灌木數(shù)量大。
植物配置要點:
要點一:組團由于綠地尺度大整體配置容易雜亂、堆砌感強,所以分解為小尺度的組團配置更易把握尺度。一般在中間區(qū)域成片、成線種植,形態(tài)較簡潔,一般邊緣處相對錯落復雜。
要點二:主次組團的種植為達到景觀突出、辨識性強,需要突出組團的主次,形成主次形態(tài)對比,形成整體形態(tài)上的繁簡對比。
植物配置要點:
要點一:圍合注重硬地景觀與綠地的形式、布局的結合,用植物圍合景觀,借以營造豐富的、多彩的、流動的景觀空間。
要點二:滲透利用栽植與景觀的進退關系,使自然的活物與硬質(zhì)景觀相生相長,共同營造出屬于組團內(nèi)部的、令人感到親切的空間。
此區(qū)域綠地面積小,硬地鋪貼面大,其人流聚散功能性較強,植物配置時要同時兼顧實用功能及美觀效果。
植物配置要點:
小喬木、灌木層次清晰、適當配置花卉。
構筑物小品旁植物配置必須依照構筑物形態(tài)進行,可規(guī)則、可自然,但都需層次豐富,讓構筑物能融入整個綠化之中。
植物配置要點:
要點一:有樹可依,想要構筑物融入綠化就必須用高大蓬形舒展的喬木作為依靠,將其包容在綠化中。
要點二:開花灌木,一般構筑物人流停靠時間長,需要有可供觀賞的植物景觀,而開花灌木最容易營造熱鬧、親和力強的綠化景觀供人欣賞。
道路轉角處植物配置是重點,作為視覺集中點,通常兩面、三面可賞觀,景觀提高了兩倍的利用率,配置要點是層次和大樹。
植物配置要點:
要點一:大樹或造型樹作為點景植物,支撐節(jié)點景觀。
要點二:層次,厚實的背景和樹下層次是豐富景觀的關鍵,例如,球形植物組成的豐厚植物層讓節(jié)點綠意盎然。
在植物組合時,設計師要對植物材料的顏色、外形、規(guī)格、葉型做一個比較全面的了解,之后再進行搭配組合,最終獲得理想的景觀效果。